- 合作热线: 0571-85053379
- 合作邮箱: 14633040@qq.com
①梅丽小学游泳课上,陈诗铭组织学生进行漂浮自救练习。
②李照艺在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小学跆拳道专项课上进行柔韧练习指导。
③李照艺在运动会上和学生探讨成绩。
“照艺老师来了!”周一下午3点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西三旗学校跆拳道教室门口,体育教师李照艺一走近,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瞬间欢呼起来。
扎着低马尾的李照艺,一身黑衣,瘦削、精神。曾经两度获得跆拳道世界杯冠军的她,在退役后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进入了西三旗学校。如今,在这间铺着红蓝地垫、挂有她拼搏语录的“冠军”教室里,李照艺每周要上2节体育专项选修课和1节体育社团课。
“照艺老师很亲切,我们都喜欢她。”“又温柔又酷,我长大了也要和她一样。”在西三旗学校,不少学生是从李照艺的课堂上,开始接触和喜欢上跆拳道的。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
今年1月底,教育部印发首个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其中,打通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通道是此次政策的创新点之一。
其实,在体教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已有一批像李照艺这样的专业运动员进入中小学,为提升学校体育专业水平、丰富体育课类型、加快补齐体育教育短板贡献了力量。但同时,打通优秀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通道、让更多专业运动员发挥专业育人优势,也面临着渠道受限、待遇保障受限等难题。
选择——
把蹦床项目带进校园,让更多孩子接触和喜爱蹦床,是蹦床项目国家级运动健将高西月退役后选择进入学校的最主要原因。
高西月是四川人,从小在体校接受专业训练,当她从体操转向蹦床时,由于当时四川解散了蹦床队,她离开家乡加入山西队并由此进入国家队参训。
“蹦床是一个相对小众但是发展势头很好的项目,现在也是我们国家在各类国际大赛上的重要夺金点,但相较于一些强省,四川在这方面发展得慢一些。”2021年,因伤病退役后,高西月偶然得知,四川天府新区成立了教师共享中心,面向社会招聘退役运动员等体育专业人才,弥补学校高水平体育教师的不足。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希望能借此机会进入学校,发挥自己在专业上积累的能力,让家乡更多孩子接触和喜欢上蹦床。”高西月说。
和高西月一样,体育梦和教师梦的结合,是很多专业运动员选择进入校园的重要原因。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
文件传递的“体教融合”“让体育回归教育”理念,让李照艺十分心动。当时已经担任北京八一跆拳道队助理教练的李照艺,对自己的成长之路有过很多反思:“传统的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模式有优势,能早接触专项,早出成绩,但侧重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年,“希望能成为体教融合参与者和推动者”的李照艺,毅然选择从部队转业进入西三旗学校,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李照艺先入职后培训、先上岗后考证,顺利实现了从专业队教练员到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肖林鹏,长期研究体教融合政策。在他看来,正是在《意见》出台之后,专业运动员进入中小学工作按下了加速键: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为专业运动员进入中小学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依据;202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体育法,为专业运动员进入中小学提供了法律依据;随后,体育总局、中央编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2025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可拿出一定数量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面向取得教师资格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公开招聘。
在国家不断设计和完善顶层制度的引领下,肖林鹏调研发现,截至2024年底,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省份结合地方实际相继出台了地方政策,“国家到地方层面的专业运动员进入中小学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了起来”。
随着专业运动员进入中小学通道的不断畅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观察到,政策初步成效已经显现,不少中小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聘用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发展需要的专业教练,“我的体育老师是冠军”已经不再是“稀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