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379
  • 合作邮箱: 1463304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频道 > 学校动态 > 中小学
校园诞生“少科院” 打造科学教育新场域
发布时间:2024-11-28 14:49:46 星期四   杭州日报

求是教育集团为培育学生科学家潜质做出创新实践

杭州日报讯 紧挨着西湖,位于浙大求是村的浙江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浙大附小”)这两天格外热闹,一拨科学教育专家走进这所成立67年的老校,而吸引他们的正是学校近几年成立的“求是少年创新科学院”(以下简称“求是少科院”)。在近日的西湖区教育系统第十二届学术节暨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阶段成果展示中,学校的这一创新探索实践也受到现场嘉宾的关注与点赞。

少科院成立不到八年 背后有一支强大的导师团

“郑博士,这是检测专注度的仪器。”浙大附小求是少科院二楼的一间教室内,学校学生正在跟郑永春博士对话。“测量专注度?你确定吗?”面对博士的质疑,学生思考了片刻后回答:“嗯,仪器的功能就是测量专注度。”“但实际上它是测量收集到的脑电波等数据来判断是否专注,并不是直接测专注度。”“对,使用中我对检测出来的数据确实存在疑虑。”

郑永春博士,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协第五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此次受邀来到学校,他在参观中与同学们热情交流,看到学生愣住时,忍不住转身写起板书,兴致勃勃地做出专业解答。“太惊喜了,科学家真的既认真又有趣!”现场的一位男生感慨。这次与郑博士一同前来的还有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的王慧泉博士,以及科学教育界的相关专业人士。

这样的场景自从浙大附小成立求是少科院之后,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日常。

浙大附小创办于1957年,学校持续推进科学教育改革,2017年在校内建成由3位院士支持的求是少科院,为培育勤于思考、善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求是阳光学子构建良好育人环境,探索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创新举措。作为浙江大学的附属小学,学校聘请浙江大学能源科学、航空航天、光电科学等多个领域的30余位知名学者组建求是少科院校外导师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担任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名誉顾问、导师。

强大的导师团让校园充满活力,“院士进校园、导师进课堂”活动也跃升成为求是少科院最具人气的活动之一。导师们进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带领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学校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在集团下属各校同步直播,实现资源的辐射与共享。

2021年,学校组建了全国首支“院士路护路队”,求是少科院导师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与学生在杭州植物园院士路共同种下一棵象征科学精神的海棠树。每年植树节前后,求是师生都会来这里开展主题活动,去年求是少科院发起了多场绿色低碳主题活动,邀请植物园游客参与互动,进行低碳环保科学知识的宣传。

导师团的成立也带动了学校老师们的成长。除校外导师团外,学校还安排了学科教师为辅导员,与外聘教练搭档形成校内导师团,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潘云鹤来到学校参观后,为老师们做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讲座。

成果展示现场,初见雏形的求是少科院“院校一体”模式,带来的浓厚校园科学教育氛围,吸引了前来参观的科学老师们。

为何要成立求是少科院?这也是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萍在接待来访团时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多区域跨圈辐射式的新型探索空间,通过院校一体、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开发以及评价方式、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为培育学生科学家潜质提供平台与载体。因此,我们就想到了创设求是少科院,促进科学教育生态发展。”

少科院让校园焕发活力 持续助力教育教学改革

经过激烈的竞争与严格的选拔,仝博雅、徐梓睿、金琬茹成为第五届求是少科院三位新任小部长,并在不久前精彩亮相。加入求是少科院,成为其中的一员,是许多优秀学生的成长目标。

求是少科院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内设多个部门,包含了15间实体科学互动教室,开设了“星空探旅”“小小工程师”等20余门实践课程。

在课程建设上,求是少科院以项目制为导向,注重真实问题的解决,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体验、科普类课程和指向特长培养的一系列课程。

这些课程让67岁的浙大附小焕发活力,更让学校成为学生们探索与求知的乐园。除了课程建设之外,学校还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通过个展的形式呈现反馈和评价。昆虫展、机器人展、定格动画展……一场场精彩的学生个展成为校园当中流动的科普展。

展示的成果包括学生在环保自然笔记活动中做的自然笔记,在种植活动中写的观察日记,学生自己动手做的绿植保护卡片等,学校借助微信公众号、校园新闻网等平台推广学生研究成果,增强学校学术氛围。同时,学校通过“展评融合”,创新求是少科院素养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注重实践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突出素养导向,提升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

这一科学教育形态也在求是教育集团下属多所学校得到发展。求是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根据下属学校特点分别开设求是少科院分院,让资源得到有效共享。

近两年来,求是少科院的小小讲解员团队经过选拔、训练,多次利用假期走进中国湿地博物馆开展公益服务。求是少科院科创展在浙江省暨杭州市科技活动周亮相,求是少科院亚运主题“创意不定格,动画迎亚运”主题个展登上全国少工委队刊。去年,学校还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院士科普基地。

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萍介绍,作为浙江大学的附属小学,学校秉持“求是创新”理念,积极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将培养有自信、爱探究的求是阳光少年作为育人目标之一。而培育科学家潜质是小学开展大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求是教育集团以此对科学家潜质内涵进行了相应的解读,创设求是少科院,整合浙大以及社会资源,通过“在做中学”的培育方式,开展学科跨界融合的科学实践。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求是少科院为依托,全面探索科学教育改革创新机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赋能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在求是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江萍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胡鸿 通讯员 宁珠红    编辑:叶丽姣
在近日的西湖区教育系统第十二届学术节暨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阶段成果展示中,学校的这一创新探索实践也受到现场嘉宾的关注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