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379
- 合作邮箱: 14633040@qq.com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其中,“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位列专业申报数量的第五位,申报者之一、浙江树人学院的负责人感慨,“没想到,养老专业这么火”。
2024年,来自山东和上海两所高校的中国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
面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33名毕业生,30余家养老机构拿出了120余个岗位;而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64名毕业生,则接到了400多个就业邀请。
根据《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未来,老龄化速度还将加快,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就业机会,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就业新方向。
除了今年这批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这几年,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中职、高职,或是其他专业的00后,陆续进入养老机构就职。当越来越多年轻的“朝朝”与年老的“暮暮”相遇,会发生什么故事?
岗多人少 养老人才紧缺
出生于2000年的山东姑娘宋雨桐,选大学时就近选了山东女子学院。阴差阳错下,她被调剂到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成了全国首批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之一。
今年5月,校招双选会现场,她顺利通过面试,进入济南一家公办养老院,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2001年出生的台州小伙张星辰,当年义无反顾选择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我想学习如何照顾中风的奶奶,就像小时候她照顾我。”
至今,他依旧能准确背出自己的高考志愿代号“120414T”。“4年,就没闲着,干过一线护理员、当过老年活动策划师……”距毕业还有小半年,他便被浙江一家连锁康养企业“预定”,早早签了三方就业协议。
据统计,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除了几名毕业生选择考公或跨专业考研,其余全部进入养老机构就职。而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该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一个不落,实现100%就业。养老专业的学子,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面对传统意义上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人在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养老,3%的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提醒:“在家庭少子化、空巢化趋势下,过度依赖家庭成员的‘透支式’非正式照护,或许难以为继。”
据杨燕绥预测,2033年我国失能失智照护刚需将进入高峰期,照护的主体将逐渐由家庭非正式服务转向机构正式服务,社会化正式照料的需求将剧烈上涨。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养老服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截至2023年,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已达40万个、床位820.6万张,养老服务队伍也在不断扩容。但从业人员主要由社会招聘而来,年龄多在41岁至55岁,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专业技能人员的紧缺,让很多养老机构负责人忧心忡忡。杭州安诺新程国际康养中心,今年年初落地杭州上城区,366个养老床位一经推出就被预定一空,但与之对应的是,“人一直招不满”,该中心的医生、护士、餐饮主管、护理员、销售专员等岗位,一直被“挂”在各大招聘网站。
“岗多人少的状态,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截至2023年,全国高校、高职、中职共开设养老相关专业布点4000余个,按每个布点100个学生算,一年共约40万学生毕业。而根据规定,养老服务提供者与轻度失能及能力完好老年人的配比不能低于1∶10。即便是服务浙江1339.4万老年人口,“这些毕业生都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