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379
  • 合作邮箱: 1463304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频道
杭州第十四中学组建起一支特别“讲师团”
发布时间:2024-05-24 10:02:18 星期五   都市快报

一批北大、浙大、复旦等名校毕业生、在校生 为学弟学妹们开课

最近,杭州第十四中学有不少来自于各领域的专家走上讲台,给同学们“上课”,介绍各类职业,助力生涯规划。

今年,学校建校120周年,特别邀请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及在读学生,组成一支“生涯讲师团”, 通过分享自己的人生选择,为即将选科的高一同学支招,以便帮大家更好地规划未来。

前几天,2006届毕业生、高考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冯晨博士走进校园,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告诉大家,《向前——人生不设限!》。

北大等名校毕业生 都是讲师团成员

“生涯讲师团”成员主要是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名校的毕业生和在读学生。冯晨说此次来为学弟学妹们讲课,她只是优秀毕业生中的一位,因为十四中的校友们都很强。要说其中人数最多的,自然是来自浙大的学哥学姐,大概估算,现在浙大在读的十四中毕业生就有200余人。

正值百廿,学校准备进一步扩大“讲师团”,邀请更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优秀校友加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领略到他们的风采。通过校友们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人生感悟以及学习心得,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学校还邀请过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女士,她与同学们分享了攀登科研高峰、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此外,学校每周的晨会,都会讲述优秀校友的传奇故事,从卓越的女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吴贻芳,到杰出的中科院院士张淑仪等,这些校友不仅是百廿老校赠予当今十四中学子的无价之宝,更是同学们成长中可汲取的精神养分。这份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馈赠,如同一剂“卓越”的催化剂,在学生们的心中点燃热情之火,不断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分享会现场,冯晨说:“我的人生赛道和梦想,最初的故事就是从保送到十四中开始的。”

2003年,冯晨保送进入十四中,开始跟着数学竞赛金牌教练马茂年老师搞竞赛。“我的竞赛之路走得并不容易,但马老师总是对我表扬,给我鼓励。”冯晨说,就这样在马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数学竞赛获了奖。

后来,考入浙大竺可桢学院,进入巴德年医学班。26岁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她说人生不设限,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尽早认清自己,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一路狂奔。

冯晨说,在十四中遇到了多位恩师,还遇到了一生的挚友张潇。高三毕业后,她进了浙大,张潇以全省第16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当时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进了985、211的大学。

我读高二时 学校正在举办100周年校庆

2004年,杭十四中举办100周年校庆,张潇和冯晨正在读高二。

那天学校里举行了校庆,五湖四海的校友们欢聚十四中,当时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也来到学校。没想到20年如白驹过隙,眨眼就过去了。

张潇从北大金融专业毕业后,任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国区主管。回忆三年高中生活,张潇很感慨:“无论是在美国华尔街接受职业培训,在香港中环的写字楼里忙碌工作,还是如今在上海安定下事业与家庭,无数个片刻,我都总能想起十四中美丽的校园。感谢母校,搭建了我最初的梦。”

张潇的班主任陈燕君老师,说起这届学生,声音里都充满笑意。“这个班我带了3年,和不少学生还有联系。当时,张潇去了北大,包括冯晨在内有一批学生考进浙大,还有人去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据我所知,现在有几人在浙大、杭师大当老师,也有人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还有人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现从事金融行业。”

十四中文化底蕴深厚,师生之间融洽,学生之间和睦。“学校希望学生正气、大气、灵气,现在看来,他们身上都深深烙印着十四中优秀的文化基因。”陈老师说。

看得出来,大家的路走得都很宽。张潇说,听说冯晨从医生跨界到律师,这在一般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突破,但她并不意外。

因为在十四中,很多学生就在不断突破,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比如高他们一届的学姐孟琳燕,获第14届国际生物学奥赛金牌,学长楼天城获得第16届国际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两项都是实现了浙江省零的突破。

在十四中开启编程之路的“楼教主”

激励着无数学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说到楼天城这个传奇人物,被大家称为“楼教主”,他现在人生走向的开端——编程,就是从十四中起步的。

高一时,楼天城加入了学校的电脑编程学习小组,短短三个月,他就斩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联赛(浙江赛区)一等奖。后来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国际金牌。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先在知名大厂工作。后来怀揣着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无限热情与执着,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工作后,他也曾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开讲座。他是十四中优秀文化基因孕育出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功激励着无数学弟学妹,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其中就包括2009届毕业生陈天祥,他考入北大物理系,获得法律博士学位后,现在美国当律师。

大批十四中校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每年十四中还在输送大批人才,进入全国顶尖名校。他们学的什么专业,对于学弟学妹有哪些选科建议,从过来人的角度,说一说。

2023届毕业生陈翎玺,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专业(IEEE试点班)。

高中期间曾参加信息学、化学、数学、物理多项竞赛,且都获了奖。高考时以708分,在全省名列前茅。他说,大家要珍惜高中生活和老师、同学,在未来前行遇到挫折时,这些会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在成长路上陪你一同前行。

校长陈利民说:“邀请毕业生回到母校,与在校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不仅为在校生提供了拓宽视野、了解社会的平台,更为他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活动也进一步加深了校友们与母校之间的情感联系。毕业生们回到母校,感受到的不仅是母校的温暖和关怀,更多的是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他们为母校的发展感到骄傲,也为能够成为母校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校友遍布全球各地 欢迎大家回来看看

这几天,有校友回到十四中校园,看到图书馆门口优秀学生的荣誉栏,很是感慨。

听老师们说,学校近10年在杭州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不仅有了康桥校区,还有了国际部,去年十四中青山湖学校也开始招生。在这十年间,杭十四中集团有了九年一贯制的杭十四中附属学校,有了淳安中学、舟山南海实验学校、杭州市艮山中学等共建共享共富学校,在杭州教育圈留下了越来越多闪亮的印记。

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持续优秀。近两年学校有100多人次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就在前段时间,2024年生物联赛初赛获奖名单公布,学校一等奖获奖人数排全省第二,高三学生陶壮祺在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斩获银牌。

文化成绩也很亮眼。2023年高考中,凤起校区最高分708分,全省第29名;康桥校区特控线上线人数比前一年净增70余人。

在体艺方面,近年来,校室乐团连续五届荣膺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一等奖;校健美操队连续16年获杭州市团体第一;校合唱团在上海“保利之夏”国际合唱节获高中组一等奖、最佳组织奖……这些卓越成就,无疑是学校“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下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体现。

杭州第十四中学的优秀校友,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球。近两年来,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校友会相继成立,对母校即将迎来的盛大生日,校友们都表达了深切的关心。

之前,学校已正式发布120周年校庆的一号、二号公告,面向全社会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老照片、老物件征集活动。

同时,学校也计划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生涯“讲师团”,邀请更多经验丰富的校友们为在读的学弟学妹们举办讲座、开设沙龙,并为他们的生涯规划提供宝贵的建议,这也是学校传承百年历史、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娜    编辑:吴宇航
最近,杭州第十四中学有不少来自于各领域的专家走上讲台,给同学们“上课”,介绍各类职业,助力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