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379
  • 合作邮箱: 1463304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频道
让孩子感觉被深爱、积攒向前的底气,家长记得常做这几件事
发布时间:2024-04-15 15:22:05 星期一   人民教育

陪伴:“爸爸妈妈愿意陪着你”

带孩子在公园玩的时候遇到一个小朋友,在孩子们羡慕的眼光中,小朋友拿出他一应俱全的装备:小桶、铲子、耙子还有推土机、挖掘机,甚至穿好了长筒的靴子(应该是怕沙子进鞋里)。

不一会儿,就听孩子对他的家长说:“爸爸,你看我堆的沙堡!”一边的家长眼睛都没离开手机屏幕,说:“嗯,嗯,好,真棒!”

“爸爸,我的推土机好厉害!”

“爸爸,你来陪我玩吧!”

这位家长终于坐不住了:“你别喊我了。你玩你的,我看我的,我在这陪着你还不行吗?我这么大人了玩沙子干什么!”

小朋友不再说话,只是低头玩着玩具。

生活中,这类场景其实不少见。家长看似在陪伴孩子上花了时间,却没有把爱传递给孩子。

真正的有效陪伴,是家长不带着负面情绪,不带着挑剔和指责的眼光,愿意花时间做孩子喜欢做的事,全情关注,做到事事有回应。

一起吃晚餐的温馨时光、一个亲密的拥抱、一次平和的聊天、一起玩看似无聊的游戏,无论时间长短,只要走心,就是有效的亲子时间。

关注、重视、不忽略、不偷懒,每一次的全情投入,每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会将“爱”“温暖”“温馨”“幸福”具象化,成为孩子的美好回忆。

坦然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和夸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骄傲”

著名作家三毛虽然写出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但是父亲的不认可,一直困扰着她。

直到《朝阳为谁升起》发表,三毛的父亲才终于在信里称赞道:“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

看了父亲的话,三毛如释重负,说“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即便作品已经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可三毛最在意的还是父母的肯定。

事实上,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和世界的碰撞。父母对他的肯定、认可和赞赏,是深深的爱——这是他最初和世界碰撞带来的正向反馈,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勇气和底气。即使遇见了再大的困难,他们也能克服。

每个孩子,都想让父母觉得他“好”。而父母每一次的认可,都在表达爱。

请识别孩子每一次的努力,正面的认可比批评和打击更容易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你做得很好,我为你感到骄傲。”

只有长期的肯定、发自内心的接纳、稳定的陪伴和回应,才能让一个孩子得出“我很好,我值得被爱,我值得幸福美满的生活”的自我认知。

允许孩子有情绪:“你的感受很重要”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我们能接受正面情绪,却总是排斥、打压、忽略甚至嘲讽负面情绪。

情绪从来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负面情绪更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孩子也不例外。

他们需要经历、感受自己的内心从平静到被扰乱、不高兴,经过发泄或者自我消化最终又走向平静的过程。这对孩子是有益的。

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时,一句接纳的话、一个拥抱、牵牵小手、拍拍后背,家长的态度是更能让孩子感受自己是被接受的、被爱的,这比讲道理或者表达情绪更重要一些。

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的感受很重要。不必为此羞愧。无论怎样,你都是被爱着的。我愿意一直陪着你,不会责怪你不该有情绪、不该有需求。

每个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感受想要说出来,情绪想要释放出来。这种期待一旦被允许,对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大有帮助。

允许孩子试错和犯错:“大胆去试,有问题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解决”

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期望时,失望、压抑、愤怒会瞬间充斥大脑,让人失去理智,进而用打骂来惩罚孩子、宣泄情绪,期望他能吸取教训、下次能变好。

如何对待犯错好像已经内化成一种习惯,一旦类似的场景重现,我们的习惯也被一起调用了。这也就导致我们内心对犯错的理解是:犯错,意味着不听话、没记性、不小心、不聪明。

可这个过程有个BUG,就是当我们一门心思批评指责打击孩子时,孩子不能专注于自己的错误本身,而是满脑子都在想如何承受和应对这种指责。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会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当孩子犯错了,可以引导思考该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不能帮助他们,但是给他们演示什么是对的却很有用。”

有一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泰国的公益视频《豆芽引发的梦想》,片中的小女孩看到市场上豆芽卖得很好,就问妈妈:“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看向豆芽摊,目光转回小女孩脸上,坚定地对她说:“嗯,我们试试!”在多次失败后,妈妈依然坚持对女儿说:“我们试试!”终于,母女二人获得了成功。而女儿也在妈妈的影响下,面对未知能够勇敢而坚定地说出“我们试试!”

孩子的事,他是主角,我不抢戏。孩子的事,他得主动,我不管太细、不帮太多。孩子和我是平等的,别陷入权力、对错之争。观察孩子的实际困难,给出支持和恰当的帮助。无条件信任他、肯定他的努力、进步和长处。

明确表达:“我爱你”

父母的爱常常隐忍而内敛,能用行动表示的爱,不一定会说出口。其实,一句简单的“我爱你”,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就像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一样》,大兔子和小兔子辩论谁爱谁更多一点。

小兔子用手臂来丈量爱,用蹦的高度来表达爱,用小河、山丘甚至和月亮的距离来诠释爱,每一次,大兔子都能胜过小兔子。

“我爱你。”

“有多爱?”

“我爱你,爱你爱到月亮上——再绕回来”

一句“我爱你”,不仅表达了父母的情感,也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教他们如何表达爱。爱可以含蓄,但爱也可以不吝啬表达,大声说出来。

照顾好自己:“我在好好生活,你也可以做到”

一个筋疲力尽的家长,也可能造成孩子缺乏生活动力。相反,父母照顾好自己、经营好自己,才可以带动孩子变得更好。

“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照顾好自己。当你照顾好自己,你就是以身作则地示范一个坚韧的人、一个幸福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一个有生活意义的强大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关注自己的身体:多运动,吃健康营养的食物,有科学的作息习惯;

关注自己的情绪:累了要休息,不必过度“无私”;烦了可以暂时离开,把孩子交给另一半带;

关注自己的心态:积极乐观,遇事不慌,正向看待生活中的小插曲;

关注自己的成长: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怎么看待孩子。始终保持自我觉察,终身学习,自我成长。

多鼓励他,认可他,表扬他,理解他,支持他。给足情绪价值,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好,知道自己很棒,值得被爱。

孩子被从小兜底式地爱过,长期稳定地感受到“值得”、“被爱”,才可以安心做自己,去尝试,去探索;才会在内心生发出充裕的底气和勇气,那是他昂扬向上的资本;才会能量满满,去努力生活,去善待他人,更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编辑:陈笛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爱并不单单是吃饱穿暖,还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父母并不擅长表达爱,可能会把自己的关心转向管教、训斥。如何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深深爱着的呢?怎样让孩子带着在被爱中获得的勇气面对未知的道路呢?这篇文章认为,父母要常做这几件事,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深爱,积攒向前发展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