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379
  • 合作邮箱: 1463304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频道
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幸福每一个家庭 倾力打造“最杭州”教育高地 奋笔描绘“新上城”育人图景
发布时间:2023-09-08 09:04:36 星期五   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中,杭州市上城区5所学校的项目入选,其中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

在我国教育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级奖励中,一个城区独中五元,这份优异的成绩单让上城区在全国教育界“出圈”。不少人追问,上城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

对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来说,全国舞台上的一鸣惊人并非一蹴而就,翻看这些获奖项目的“履历”,无一不是实践了5年、10年、20年,一如上城区历久弥新的教改路径:一茬茬师生不断磨合、演进、传承,逐步凝练出富有厚度的育人理念,最终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幸福每一个家庭。

若审视这5个项目涉及的领域——从特殊教育,到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从课堂教学、学科教学,到家校德育、教育信息化——你会发现它们几乎涵盖了教育的各个切面,映射着全区每所学校的发展方略。将切面拼接起来,你会看到完整的上城教育图景:一个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引领区。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

时值“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即将开启。钱江畔,新上城也正走入第三个年头。最是书香能致远,东风浩荡满目新。项海刚表示,探寻上城教育的成功,题眼就在“最”与“新”这两个字上:“最”代表着对教育与杭州城市发展相携而行的极致追求,“新”意味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的锐意进取,“我们将致力于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努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实践,奋力展现‘最杭州、新上城’风采。”

宏图入怀,时开新境。上城教育的“最”与“新”如何呈现,一起来解码。

A

“最杭州、新上城”教育解码之一:

“最精彩”的展示窗口 让学生做面向未来的“逐梦人”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多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几乎每年教师节、儿童节,都会用各种方式和老师同学们互动;在多次重要会议、考察调研中,他都对教育工作给予特别关注。同时,“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被写入“八八战略”。

而今,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生涯自立”理念下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内生课堂:大面积提高初中育人质量的实践探索》、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知行创”:国家课程高效育人的小学实践探索》、杭州市天长小学《数学实验: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新探索》、杭州市建兰中学《学校大脑,推动智慧学习的教育变革》获二等奖。上城区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的独树一帜,背后正是“八八战略”的指导伟力。从中你能看到一代代教育人以学生为本、优质均衡、开放多元的改革哲学,在杭州乃至全国激荡。

推动教育共富 给学生“最”长情的护航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做好职业规划,有勇气面对梦想,就像小小的蜗牛一样,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不断成长。”新学期开启,杨绫子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俞林亚的开学讲话中,“梦想”“职业规划”被频频提及。

在社会的认知中,这两个词似乎与心智障碍学生相隔甚远,更常见的情境是:学生们“毕业即失业”,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和压力,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包括心智障碍人士在内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关乎着共同富裕建设的高度与温度。2000年开始,杨绫子学校开始推动劳动教育改革,提出心智障碍学生从只满足“生活自理”到“生涯自立”转型升级的理念。研发《培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纲要》,让一堂堂劳动教育、一场场劳技竞赛走入校园;一个个校园农场、社会实践平台也应运而生。

比如学校开办的全省首家为心智障碍青少年进行职业训练的工作坊——“智慧树”咖啡馆,让一茬茬学生“背靠学校,面朝社会”,助力走上工作岗位。这套职业模式,也被上海、江苏等全国10多个地区复制、借鉴。

20多年实践,“生涯自立”直接惠及学校近800名心智障碍学生及上百所学校。近年学校学生就业率从10%提升至60%。“我理解的共同富裕是,创造更多平等机会,实现心智障碍人士劳动就业的梦想。”护航心智障碍学生的“梦想”,俞林亚很坚定。

坚守以生为本 给学生“最”充分的信任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笕桥实验中学的不少新初一学生发现,课堂和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学生组成小组,上台讲课;老师在台下成了“学生”,并给予指导点拨。这种独特的课堂模式就是“内生课堂”。

对笕桥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琼来说,“内生课堂”的想法,来自“一穷二白”时期。本世纪初,这所地处城郊接合部的学校生源薄弱,老师们总说“学生不要学,我也没办法”。

2008年,“内生课堂”的想法逐渐走入笕实,它把“教”与“学”做了置换。浙江省教科院原院长方展画有句话,很切合内生课堂的理念:“99%的学生智力都没问题,学习能力差,主要根源在于学生态度、情感、自信心的缺失。”学生当课堂主角后,问题迎刃而解。

一种好的教育理念,不仅局限于课堂。校园生活中,吃饭、午休、眼保健操等都由学生管理。学校还以“契约”形式推进学生日常自治和课堂自治。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一改“唯成绩论”的标准,特别关注挑战性问题的选择和解决。“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笕实课改关注的重点。”高琼如是说。

呵护各美其美 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

上月底,自然资源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图出版社教辅分社的专家来到崇文实验学校,给孩子们上了堂“中国版图课”。“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成了学生一直复述的“金句”。

崇文实验学校在平衡国家课程方案要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把“新班级教育”带到更多的乡村地区。由此催生出“知行创”课程体系,如今也在全国舞台上结下硕果。

“新班级教育”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课程和评价。

“知行创”课程体系则是“量身定制”校园生活:在不增加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重新规划一节课时间;每周一天“无铃声日”,师生自主安排时间;教室分区,让班级功能更多、学习场域更大;低学段“包班教学”,中高学段实行走班、混班、合班,增强授课的弹性。

眼下,在分析乡村小规模学校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崇文实验学校还梳理了“新班级教育”的经验,并在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应用转化,打造了适合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新班级教育2.0”。

教育共富的图景,还在不断延伸。

顺应“双减”政策 给学生“最”有趣的课堂

今年5月,一场天长小学的“数学实验”教学成果推广会,吸引了省内外不少专家、老师参与,来探寻这个酝酿了12年的教学成果背后,都有哪些门道。

推广会的公开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借助常见物品度量手掌面,也能通过数玉米粒来学奇偶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场有专家评价,数学实验把数学趣味、探究、创新的一面显现出来,从而让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索数学的乐趣,“这一教学实践研究成果顺应了‘双减’政策,也很符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特点。”

一切都来自天长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楼朝辉的一问:“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能不能开一门好玩的数学课,内容有趣一些,可以动手操作,可以自己研究,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害怕数学。”有调查显示,增设数学实验课的班级学生对学好数学“非常自信”率高出对照班29%,学生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走向‘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深度学习’,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这份课程结晶还不断向外辐射。数学实验团队历时3年编著出版的资源包,已供60多所数学实验基地校使用,约5万名学生获益。“数学小实验学习中心”也正向上城区2万多名学子开放。

同频数智之城 给学生“最”智慧的校园

年初,不少人在朋友圈晒“年度账单”的同时,建兰中学的学生在晒另一份“建兰大脑”的“账单”。

“2022年,‘建兰大脑’新增241834条数据,班级日志共记录186567条数据,1645人次参与校园值周,累计进行1260分钟阳光体育大课间……”当一年的校园生活变成屏幕里的具体数字时,学生们突然发现,上学成了一件很酷的事。

“建兰大脑”是什么?学校党委书记饶美红解释:这不是一套设备、一组软件,而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新数据生态,以此更为精准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018年1月,建兰中学成立数据资源部,成为全国第一所有数据资源部的学校。“学校大脑”同时启动开发,和“城市大脑”的理念互通。“建兰大脑”应运而生,它可以整合沉淀的历史数据,根据数据分析报告调整教学方案,个性化地设计教学、精选作业、答疑反馈……

2021年,上城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围绕‘创优质、促均衡、惠民生’,全面落实改革创新八大任务,重点突出教育发展十二大工程,全力打造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引领区。”这5个成果,正如上城教育一扇靓丽的窗口,洞见上城“教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幸福每一个家庭”的教育理想。

B

“最杭州、新上城”教育解码之二:

“最幸福”的现实图景 让人民做教育发展的“阅卷人”

今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调研提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20周年。在这一节点上,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的当下,“民呼我为”所蕴含的“人民”立场,更加显示出现实的分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今年5月,历时15个月,经10位智库专家指导,100多位人员参与编写的“上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丛书”重磅发布,这正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精准回应。

丛书共有10本,从优质教育供给,到家校社协同育人,再到素质教育发展,每本背后都有一项上城长久以来坚持的民生举措:“名校集群”“数智魔方”“五阶研训”“思维课堂”“淘活动”“立体评价”“学习中心”“行走德育”“九养上城”“家长执照”。浙江省督学、杭州市教科所原所长施光明直言,书名中的“高质量”体现在从“铸魂——育一个有道德的人”“智慧——育一个聪明的人”“活动——育一个有童趣的人”三方面作出了行动层面的回答和路径方式的创新。

上城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底色,也随之显现。

家校政社携手做大“朋友圈” 给家长“最”温情的指导

去年8月,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第一批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上城“星级家长执照”平台经架构迭代和功能升级后,在“浙里办”App上线,成为全省教育系统首个上线“浙里办”的家庭教育应用。目前平台注册家长26万名,发放星级证书10万张,学习总人次超950万次,超过92%的家长认为在“星级家长执照”平台上学习有实效。

时间回到2017年,率全国之先,上城区启动“星级家长执照”工程,鼓励家长“持证上岗”,提升教育素养。6年时间,从盆景到形成生态,家校政社合育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8月底,四季青街道钱运幸福邻里坊里,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几位学生家长在沙发上“排排坐”,吐露育儿困惑,一旁坐着的还有专家、街道工作人员、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这种家庭教育的交流方式,有一个很形象的官方名称——“父母茶座”。今年5月,上城区发布首批6个“父母茶座”试点,有街道也有学校,每个试点联合周边社会资源,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家校政社多方,一起帮家长寻找问题的“解法”。校社联盟有了抓手,活动阵地也有了人气,2022年全区涉未成年人的家暴警情数量下降24%,重复报警亲子教育类警情断崖式下降68.4%,“一本证”正助推“一座城”的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向前迈进。

关注“一老一小” 给市民“最”急需的服务

8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城区开启首个“亲子家庭日”,杭州天地实验小学学生小亮的爸爸登录“淘活动”平台,预约了爱眼护眼科普研学。参加完活动,他赞不绝口:“孩子对眼镜很好奇,我们也希望她保护好眼睛,参观了眼镜博物馆里各朝代的眼镜,真是大开眼界!”

家长交口称赞背后,是上城区“淘活动”这个全市首个全公益性质的青少年研学平台5年的不断完善。它接入家校政社各领域资源,在“双减”背景下,不断供给校外素质教育服务。现在,平台上有2500多门课程任学生挑选,一节课只要二三十元,所有课程周周爆满,已有277家机构场馆入驻,累计开展活动3000余场,参与学生超11万人次。“让学生、家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带来的幸福感,为上城教育实现数智治理画上靓丽的一笔。”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赵艳艳表示。

有“淘活动”托底,上城区成为全市首个开展学后托管的城区。区内还遴选20多所特色学校成立学习中心,升级专业场馆供学生体验。在杭州市蒋筑英学校,不到10亩地的校园专门用一层教学楼,布置大量科学实验设备,来此学习的外校学生络绎不绝。同时,上城区统筹德育资源,深化“行走德育”品牌,今年“世界读书日”,区内开放首批24所学校作为青少年“15分钟泛在阅读空间”,把阅读当作大事来抓。

“一小”之外还有“一老”。在未来社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上城聚焦道法修养、文化涵养、科学素养、家庭教养等九大板块,打造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和区域联动、共建共享的创建模式——九养上城。一个个学习资源应用示范点遍地开花,一位位大咖入驻“终身教育专家库”,加上智慧助老、“数智社教”等探索,一个全民终身教育体系跃然呈现。

名校就在家门口 给居民“最”优质的教育

新学年,上城区内,杭州市丁信中学、杭州市崇文未来学校、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未来学校、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荷花塘园区、杭州市钱江第二幼儿园观潮园区、杭州市悦潮幼儿园、杭州市笕正幼儿园、杭州市笕和幼儿园和杭州市丁蕙实验幼儿园9所学校集中“上新”。“家门口的好学校”又添生力军。

今年2月,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第一批试点考核优秀名单,上城区“推进名校集群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获评优秀。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启以来,名校新校共同体、名人新校共同体等教育“新共同体”,作为教育共富的上城实践,被普遍认可。

不仅好学校要离家近,便民措施也正走进千家万户。多孩家庭“长幼随学”去年造福了1240名申请对象,其中有700名随迁子女。全域推进的“托幼一体化”建设,通过新园布局增托位、老园腾挪扩托位等形式,为全区提供了1156个托班学位,覆盖全区14个街道。

学校多了,管理教学会不会打折扣?答案是否定的。课堂上,上城区有延续了十几年的法宝——思维课堂。强调思维表达,让学生自主学习,蓄足潜力。在浙江省教育质量综合监测中,上城区学生高层次能力指数,教师的差异教育、引导探究、合作互动等3项指标,都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推广上城经验,上城区还牵头成立全国中小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联盟,辐射学校105所。以信息技术支持的课程创新与课堂变革,也在影响课程、课堂、学习、评价、校园和治理六个维度。

博采众长助推“双减”落地 给学生“最”快乐的童年

采荷一小的“半张A4纸”练习卷,金都天长小学的“淘玩大课间”……今年,上城区又有一大批“双减”项目,入选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一。长长的名单中,还有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杭州市回族穆兴小学、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杭州市濮家小学、杭州市崇文小学、杭州市澎致小学……

当“双减”成为一个一以贯之的目标,学校的百花齐放水到渠成。项海刚表示,“‘双减’不仅减轻学生负担,更是一个教育系统治理的过程,需要全链条推进,全社会参与。”在学生评价端,上城区全面开启学生教育评价改革,出台上城区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打破“唯分数论”“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怪圈,同时建构多维度导向、全过程发展、多要素集成三方面的立体评价。除学生评价外,上城区的“五阶研训”教师培养机制也在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C

“最杭州、新上城”教育解码之三:

“最极致”的行动共识 让教师做潜心躬耕的“守望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在上城,一代代教育人接续发力,传递精神火炬,把“创一流”的信心和决心化作潜心深耕的扎实行动。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

今年上城区教育系统举办的庆祝第39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从教30年的杭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杨昕珠,从教39年的天杭实验学校校长邱曙光和濮家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黄凤英,三人接过上城区教育发展基金会教师杰出贡献“君子兰”奖。他们身后,还有获“米兰”奖的资深校长、名师唐宇红、翁小桃、倪敏、王雷英、孙丽女、吴树超、沈建华、徐亚娟、应健敏、金勇。台下的不少人,是他们的徒弟、同事、伙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像他们这样的引领者、传道者、奋进者……把这些教育者的精神凝练在一起,一部上城教育的编年史跃动眼前。

“我28岁的时候走上了管理岗位,一路的职业轨迹,都让我觉得,上城教育对人才的重视。”杨昕珠说,很感谢上城教育这么多年的培养。杭州中学的老师说,杨校长一直以来的风格,就是非常敬业,经常加班到深夜,用学术思考、学术研究、学术分享等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校园中你可以经常看到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和研讨的场景,在电梯里,饭桌旁,处处可以听到教师们在探讨教育的专业问题。”

和杭州中学的老师们一样,今年入职钱学森学校的老师乔诗琪,同样感到“何其有幸”。乔老师的师傅是省特级教师吴丹青,“吴老师非常敬业,有时候指导我们说课到深夜,仍会说:‘我会等你。’不断打磨教学设计、倾囊相授。”

上城教育就是这样一片兼容并包、重视人才的热土。

两年前行政区划调整,如同两条大河汇聚,新上城站上起跑线。回顾那个激荡的时刻,黄凤英说,自己很踏实,“我们都明白,区划调整发挥的是‘1+1>2’的作用,新上城将会拥有更强大的名师、名校长团队,也会带动上城200多所学校,朝着更宏伟的目标迈进。”

浙江大学博士黄旦益,在丁兰三小任教一年,看到新上城的教育景色,她感觉自己站上了杭州教育的一片高地,“我经常去兄弟校交流,感觉上城区的学校学术氛围普遍浓厚,比如前不久我参加的科学评价教研活动里,各种评价方式让我耳目一新。”

上城教育就是这样一条推陈出新、奔流不息的大河。

“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这首《我爱米兰》,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唐宇红读书时很喜爱,“老师这个职业,就像米兰一样,默默绽放。一路走来,我们也在不断成长,和学生互相学习。”

和唐宇红的想法一脉相承,因为受过老师的悉心教导,新教师张永斌执着地走上丁信中学的三尺讲台。他感触颇深,“一个优秀的老师,可以凭人格魅力,影响一群学生,我也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将这份爱与鼓励传递,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实现更美好的人生。”

上城教育就是这样一首继往开来、高亢悠远的歌。

风吹一夜满关山,面对上城教育的未来,邱曙光信心满满,“这几年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优质、均衡,比如说天杭,历经三里亭中学、天杭小学两校合并,过去的20年间,我们的办学思路,也从更关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到更聚焦高质量育人,再到抓教师队伍成长。多年的发展,我觉得我们有底气推动新上城教育引领杭州、引领浙江。”

而面对这些代表着上城教育未来的青年教师,黄凤英充满了希望,“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躺平的90后、00后’的字眼,但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有上进心、冲劲,加上良好的个人素质,周围还有一群学风、教风正的老教师全力以赴培养这些年轻人,我觉得他们一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今年上城区的暑期师德培训上,项海刚说:“上城教育人要学会向远山,坚毅而奋进;做远山,崇高而卓绝。”这句话让乔诗琪记忆犹新,“看到上城教育取得的累累硕果,深刻感受上城教育‘创一流、争第一’的信心和决心,这让我心潮澎湃,心驰神往。我相信,上城教育这片沃土,一定能寄托我们美好教育的梦想;逐善而往的我们来到上城,一定能实现美好教育的梦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章翌 通讯员 周新杰    编辑:陈笛
今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中,杭州市上城区5所学校的项目入选,其中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