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379
  • 合作邮箱: 1463304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频道 > 家庭教育
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尚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渴望我们去热爱、唤醒、培育和引领
发布时间:2019-09-26 16:56:42 星期四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首席记者 张娜

开学了,沉寂一个暑假的杭州第二中学,迎来了新一届学生,穿梭在教学楼、操场、食堂中间,校园里一派活力景象。

9月10日这天,是尚可教师生涯中的第35个教师节,我们在学校见到了他。气质儒雅,逻辑严密,一如他以往的风格。

从杭州第二中学,到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两年多前,时隔近20年,尚可重新回到杭二中,掌舵这所全国知名的学校。

他在今年开学典礼上的一席讲话,已传遍全网——二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尚可用三句话告诉大家: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眼中有光。而这,也是他一路走在教育路上,默默对自己说的话。

我的高考作文题是《路》

写到热泪盈眶

尚可,淳安人,1962年底出生。青少年时就爱读书,渴求知识,对教育、真理的求索,贯及一生。

1978年春,高二的尚可参加高考,当时的作文题是《路》,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

“原本觉得看不清前方的路,能走的路很少,不知道未来能做什么。就在这时,高考恢复了,这就像生命里的一场及时雨,滋润心田,甚至像一颗启明星,照亮前方。虽然不知道路要怎么走,但前方总有期待。现在想想,真是热泪盈眶。”尚可说,试卷写满了还不够,找老师要了一张纸继续写。

这种“文思如泉涌”的喜悦,来自于心中有了一个梦,真实可触碰。共同做这个梦的,还有他30多岁的语文老师,师生成了“同学”,一起备考。

他的回忆里,处处都是诗意:中学周边都是山坡和茶园,雾蒙蒙的清晨里,每一条田垄上,都是捧着书本的同学,在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晚上停电,语文老师就提着防风的马灯到教室,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读佳作、名篇,马灯暗淡,但在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里,不亚于一束火炬,照亮前方。

2017年,高考恢复40年,尚可应约专门写下一篇《我为高考热泪盈眶》文章,纪念当年那段岁月。

就是这场考试,让他拨开云雾,看见人生的方向,从此和教育难分难解。这场考试成为他命运的拐点,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拐点。

“现在,我和孩子们说这段历史,我更想说的是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国家发展了,才有个人的机会。”

做一位好老师

一个无悔的选择

1978年夏,受老师的影响,尚可考入了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还没走出过淳安县的17岁少年,来到了金华的大学校园。

四年后,21岁的尚可毕业,进入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成为一名数学老师,给一批比他大10多岁的民办教师当班主任。这期间,他从教导处副主任,到团委书记、学生处主任,一步一个脚印。

工作11年后,尚可进入杭州大学数学系攻读研究生。此时,他正试着探索另一条人生路,想给生命加点火力。他喜欢法律,备考一个半月,通过了律师资格证的考试,筹备和朋友合开律师事务所。与此同时,他也被朋友推荐有了进入杭州二中的机会。最终,在艰难的选择后,放弃了律师工作方向。

“有过离开教育的感受,才觉得教育更是柔软温暖的,心灵是自由的,难以割舍。”

1996年初,尚可成为杭二中的一名数学老师,从此,和普通高中结下不断的缘分。

2001年,杭二中搬到滨江,开启了滨江时代。尚可作为副校长和师生们一起,在这崭新的校园里,做第一轮播种的人。

采访那天,尚可坐在办公室,背靠一书柜的教育书籍和文学名著等。窗外不时有汽车快速开过,外面涌进的风,吹动了他额间的头发,几缕斑白。

“想当初,二中刚搬到这里时,除了东方通信,周边几乎都是农田和远处的村落,如今滨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杭州人口多了,版图大了,城市越来越美丽和诱人,越来越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杭州的学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和现代。杭州的教育发展,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好上学’和‘上好学’的需求。伴随着杭州教育的发展,杭州二中也逐渐成为了大规模的新型教育集团,进一步为杭州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教育是谋生度日的职业,教育也是实现价值的事业,教育还是自己的重要生活。每个人都是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只有集合在一起,汇聚进江河,才能掀起浪花。” 他缓缓对记者说道。

9月1日跑了三个地方

做了三场不同的演讲

现在,许多高中学校都进行了名校集团化办学,拥有了新的校区,有的还不止一个。

2001年,尚可从杭二中调到浙大附中,2004年初作为校长的他,在杭州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下,和同事们一起开始集团化办学的筹划。2015年浙大附中丁兰校区建成,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

2010年,尚可的人生轨迹来到了杭高,开始了独特韵味的高大上的钱江校区的接力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尤其是市教育局和钱江新城管委会的直接大力帮助下,建设单位和学校齐心协力争时间抢进度,终于确保了2015年首届新生的如期开学。

今年已有第一届学生的启成学校,明年即将开始招生的钱塘分校,当时都已破土动工。杭高的版图,在尚可的手中,不断扩大。

2017年,尚可重新回归杭二中。这时,杭二中钱江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东河校区也开始拆旧建新工程。

今年9月开学,上午,尚可先到了东河校区,阔别校园两年,同学们重新回归。尚可说,二中东河校区破旧立新,师生们是学校兴盛发达的见证人,也应该是二中继往开来、春华秋实故事的演绎者和创造者。

第一年开学的钱江学校,也特别需要校长来鼓舞士气,尚可说二中从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作为学校的首届学生,将是校史上最亮丽的一笔。每位同学都应当怀有二中情怀,以及和滨江学子试比高的豪迈和自信,这里将是大家梦想开启的地方。

最后,尚可在滨江校区开学典礼上作了演讲,告诉同学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杭二中也迎来了120岁生日,学校与祖国共庆生日,是一种神奇的巧合,更是一种神圣的契合。二中学子心中要有大梦想,并坚持始终在路上,以强大的内心、积极的姿态去迎接人生途中的一切挑战和压力,勇立潮头,无所畏惧。

单单开学这一天,尚可就跑了三个地方,为了给不同的孩子更有针对性的引领,做了三份不同的开学致辞。

“现在,杭州的学校越来越多,外延发展的同时,内涵也不断提升。名校集团化战略,充分发挥名校的引领、辐射作用,输出品牌和管理,造就了一大批较好的学校。比如白马湖学校,办学短短三四年,今年180多个毕业生中,30多人考进杭二中,迅速达到了比较高的办学水平。”

120周年的承前启后

更需要追寻教育的意义

现在,钱江学校顺利开学,迎来近500名新生;东河校区破旧立新,以全新姿态欢迎学生回归。滨江校区的12层教学楼,已经完成地下工程,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尚可每天都在奔波,为越来越大的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

再过十几天,杭二中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尚可在思考两个问题:二中从何而来,二中去向何处;二中何为,二中人何为?

杭二中必须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清醒和深入的认识,并借这个机会,凝聚更多校友和社会力量,为二中的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尚可说,二中要自觉地把为学生的卓越发展而奠基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把创新人才的培育作为责无旁贷的崇高责任;以价值塑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以高境界、高水平、高品质的二中高标准来引领。趁学生心底还柔软,播下一颗精神的种子,使其得以征服星辰和大海,抵达心中的远方。

同时,二中还将以创建高水平的学术性研究型高中为愿景,着力创建和完善重选择、高素养、强潜能的课程体系,重体验、高立意、强能力的教学体系,筹划人文学院的创立,丰富和完善奥林匹克学院和未来科创学院体制机制,提升其内涵品质,并营造二中浓郁的学术氛围,从而支持和促进学生的高水平学习,支持和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卓越发展。

“春天的校园里,所有的草、所有的树都在蓬勃。开花的每一棵树、蓬勃的每一丛草都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叶、两朵花,更没有人可以预测校园内究竟哪一朵花最鲜艳,哪一棵树秋天的果实最丰硕。但正是因为这每一束花、每一个果实,才使我们的花园无比灿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渴望我们去热爱、唤醒、培育和引领,我们手上有每个学生的未来,每个学生对我们来说,都无比重要。” 尚可说。

临近采访结束,尚可十分感慨。我问他,如果现在写一篇40年前的同题作文《路》,你会说些什么?

“每个人年少时都想过仗剑走天涯,总觉得世界很精彩,想尽可能地多品尝一些。回过头来看,已是临近职业生涯末期的我,深深感到,每个人的个人之路必须汇入到祖国的振兴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我还想起尼采的一句话,有一天,他和朋友面对着西下的夕阳,发出感慨,大意是:无论我们走向何方,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只要你用力向下挖掘,下面都必定是一汪泉水。”尚可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首席记者 张娜    编辑:陈笛
他在今年开学典礼上的一席讲话,已传遍全网——二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尚可用三句话告诉大家: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眼中有光。而这,也是他一路走在教育路上,默默对自己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