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53379
- 合作邮箱: 14633040@qq.com
一份美国常青藤盟校的数据显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辍学率为25%,中国学生的退学问题引发了大量关注。
中国学生被退学现象由来已久,在《纽约时报》2011年发表的一篇名为《中国难题》的报道称:有5%的中国学生在大一课程开始前,就已从语言课程中退学。
还有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杜克大学共招收了14位中国大陆本科学生,在2010开学第一天的课堂里,只有8位如期出现在了课堂上,其余6位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或学习无法达到学校要求,被学校劝退。
耶鲁大学台湾校友会第一副会长张恒瑞也在某次采访中提到:“据我所知,哈佛大学12年录取约8、9名中国学生,有2位中国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哈佛的竞争环境,选择退学或转学。耶鲁同年录取了约13名中国学生,约有3位学生选择退学或转学。”
为了解中国学生辍学的真实情况,记者探访了多家机构,发现辍学学生虽没有25%那么夸张,但几乎每位资深顾问都遇到过很多退学学生。
重庆某中学的学生李延就因为成绩问题被学校退学。李延当年以2230分的SAT成绩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院录取。然而,同年5月,他就被该大学以学习能力与SAT成绩不符退学,被迫转入当地一所社区学校就读。反观他的成绩单,上半学期选修的四门会计、市场营销、金融和管理课程,最终全挂,致使他结束了美国本科学习的生涯。
要知道在美国,学校强制退学的标准是GPA未达到2.0,李延就是因为成绩问题最终被强制退学。但还有一些GPA高于2.0的学生也选择了主动退学,这就让人不得不究其原因。
那么,中国学生辍学美国大学到底有哪些原因?如何才能避免?被退学之后怎么办?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教育资深人士怎么说。
1.语言未达要求、学习习惯不好
“我遇到过学生出国读书然后被退学回来的情况,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出国之前基础就不太好。”
李殷(学美留学 (微博) 资深顾问):
我有遇到过学生出国读书然后被退学回来的情况,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出国之前就基础就不太好的。
他们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他们出国比较仓促,语言还没有达到学校的标准,到那边之后还需要念语言学校。而在语言学校学习的同时,他们有些还会选修大学的课程,经常会有因为粗心大意错过考试这样的情况发生;他们对教授讲的内容理解也不够深透,课后不知道如何复习,查找资源,面对开放式的考试,就很难考到合格的分数。
第二,这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好,说白了就是学习习惯不好。他们在国内念高中的时候也经常会上课不专心、不交作业、逃课,进入大学之后,变本加厉,以为进了大学就一定可以毕业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的学生就很容易遭到“宽进严出”的美国大学“劝退”。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本身的语言能力,这个是可以依靠外部措施实现的;但学生的学习习惯就只能依靠他自己的努力了,在出国之前要让学生对国外大学的学习情况有充分认知,让他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课业繁重、课堂授课模式不适应
“有很多学生因为承受不住课业压力退学。本科教育是美国教育的核心之一,难度较高,光语言达标是不够的。”
胡一帆(天道留学学术总监):
在这里,我先稍微提一下美国大学课程学习的情况。
一般来说,美国大学一个学期学习四门课左右,每门课都会有中考、期末考,还要写综述性文章、作陈述性报告,还会有随机的课堂测试、团队作业等等。虽说四门课并不算多,但是美国大学的作业量非常大,如果你的学校还是三学期或是四学期制的,那基本上就没有休息时间了。长期如此繁重的学业之下,就会有无法顶住压力的学习出现,他们就会自暴自弃,翘课、不交作业,更有甚者会去吸大麻。
还有一点,美国大学上课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比较开放。老师会问你观点A、观点B哪个好,而正常的中国学生只是会选择,但老师更期待看到的是观点C,美国大学希望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为自己的观点作分析研究。
很多时候,中国学生也不愿意回答问题,一方面是害怕口音被人嘲笑,另一方面也是害怕说错。所以一到老师提问就把头埋的很低,久而久之,老师就会自动忽略掉这些学生。又加上本来就不爱问问题,那他的平时分数就会很低,学习效率也不高,考试就会经常通不过。
这种心理状态的转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个人建议,从国内开始就是思考教育模式的转变。
“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不要害怕讲出错误的答案,课堂参与非常重要。”
Calvin(英孚国际留学备考中心校长):
我在哈佛念书的时候,遇到很多被大学退学的,其中不乏常春藤名校的学生。
和许多中国学生一样,我从小也是经历中考、高考(微博),在比拼分数的竞争考核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对于考试颇有心得、游刃有余。但是,刚进入哈佛,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学院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我也曾经感到不适应。
举个例子,在国内学校的课堂中,常常是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和习题,学生记笔记,以单向授课为主,每学期末的考试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但国外则截然不同,教师采取的是引导式的互动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哈佛的成绩考核体系中,课堂参与与期末考试或论文各占50%的成绩。
我发现,当老师组织大家讨论时,那些在欧美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一个个都踊跃发言,而我,刚开始时却总是插不上话。
事实上,我不是不愿回答,但很多时候,总是想着更好地组织思路,等思考成熟后再发言,本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却往往因此错失课堂参与的机会。
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不要害怕讲出错误的答案。
我的导师就跟我说过:“其实你的发言不必做到最全面或最有深度,有时候,你的一、两句话,可能也会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确实,仔细想来,那些美国学生说的难道就是真知灼见吗?那些想法有时非常天马行空,但他们敢说、愿意分享,这恰恰是西方课堂表现考核中,最为看重的一点。
3.学习及环境落差太大
“很多时候,中国学生退学不仅是学习方面的原因,生活方面的落差影响也非常大。”
胡一帆(天道留学学术总监):
这种落差包括学习和生活环境两方面。
学习方面,很多前往美国比较好的大学念书的孩子本身在国内就是顶尖的学生,到美国之后发现自己被其他优秀学生埋没,心理落差会非常大。然后就会变得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上课不爱发言,久而久之对心理方面会有很大影响。
还有就是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毕竟周围都是外国人,他跟别人交流本身就有障碍,再加上现在独身子女除了学习很多生活技能不太掌握,到那边之后万事靠自己需要很长的转换时间。
很多时候,中国学生去美国念书退学不仅是学习方面的原因,生活方面的落差影响也非常大。
记得当时中国有一位获得奥林匹克金牌的女孩,成绩非常优秀,被清华提前录取,后来她转学前往美国大学念书,但最终却因为心理问题未能完成学业。我们很难讲原因到底在哪里,但是学习和环境上的落差对他肯定有影响。
在出国之前,学生就应该摆正姿态,有“人外有人”的思想准备。
我有一个在伯克利大学数学系念书的学生,他回国的时候告诉我:他们学校的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天才学生,大部分都是美国人;一类是非常刻苦的优秀学生,占到20%,他就属于其中;还有一类就是混日子的。到那边之后他发现,那些天才学生就是上上课,也不记笔记,就是能够拿到A,让成绩全A的他都倍感压力。
其次,除了学习之外,学生在出国之前就要有基本的独立能力。
4.无法融入当地文化
“埋头死读书是无法生存的。”
Calvin(英孚国际留学备考中心校长):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喜欢“抱团”,华人通常都呆在华人圈,这一现象的背后,除了语言障碍之外,还有文化差异因素。——很多优秀学生听得懂教授上课内容,却听不懂日常生活中的俚语。
初入哈佛校园,我和美国同学交流时,常常找不到共同话题,比如他们讨论的橄榄球、棒球明星,或是音乐、美食等日常话题,对我来说都很陌生,所以,在一场谈话中,我常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
但我告诉自己,必须融入当地文化!与华人在一起,说着熟悉的普通话,永远都无法获得进步。于是,第一学期时,我就参加了亚洲商业俱乐部、市场营销俱乐部、摄影俱乐部以及哈佛校刊的编写小组等学生组织,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我和当地学生有了共同语言,极大程度地融入了当地文化,也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
这里想强调的一点,很多中国学生不喜欢、不擅长社交,到了国外,依然采取“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下了课就泡图书馆,不参与社团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社交圈狭隘,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事实上,在常青藤名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我们强调的是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各类活动,培养软实力。埋头死读书在哈佛是没法生存的。
被劝退之后怎么办?
“这些学生的出路大致分为三种:原学校补考、转学及回国。”
王文山(沃邦国际教育创始人):
一般来说,我见到的较一般大学学生被退学的情况比较多。
这些学生的出路大致分为三种:原学校补考、转学及回国。
他们能力一般,在被退学之后重新被美国大学接受的几率非常低,但是还是可以尝试跟学校沟通。
中国学生习惯了接受老师的安排,所以在被劝退之后,大多都接受并退学,很少有学生去找老师沟通。其实在良好的沟通之后,学校会再次判断,可能会给出补考机会,这样就可以避免被退学的情况发生。当然,如果你每一次考试都不通过,那学校也不会再给机会了。
第二种情况是转学。转学就只能去比原学校差的大学,这些学校会接受这个学生的概率也不大,如果有,也多是想要“赚学费”的大学。
第三种就是回国。回国之后也不太可能进入比较好的学校,如果连国内大学都不录取就只有工作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