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对学校、学生和家长而言都是新的挑战,究竟新政对大家都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来听听省内的教育专家们怎么说。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徐小洲: 人才选拔方式 与国际高校逐步接轨 全球化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竞争的焦点必然汇聚在高校,其表现之一是全球性的大学优秀学生之争。 教育发展虽有民族特性,人才培养却有普遍规律。这种普遍规律反应在人才培养的前期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知识储备,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著名大学无不看重这一点。 反观我国高考制度,由于多种原因而过分重视书面知识的准备与考试,由此给个人、家庭、社会、民族带来令人遗憾的苦果。对个人来说,幸福的一生不仅因为其知识与能力;对社会而言,个体社会成就的获得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知识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有时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新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开始把目光投向考生的综合素质,既反映出我国对人才标准的现实反思,也适应了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考试方式与程序上,也体现出与国际高校人才选拔制度接轨的趋势。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 高职院校 能与本科院校同场竞技了 此次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将改变过去人为形成的高职院校是次等高校的认识,会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对高职院校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是与本科院校有了同场竞技的平台。以前,由于是分批招生录取,高职院校被分到最后一批,学生读高职院校往往是无奈的选择。实行专业平行投档,不再分批录取,这将使得一些优质高职院校可以与本科院校在同一个平台上挑选学生,只要专业办得出色、学生就业好,一样可以吸引优秀学生来读书,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进而提高办学质量。同时,在同一个平台上,能否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有竞争力,办出专业特色、办出水平则是对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挑战。 二是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等均以“知识+技能”的考试为主,改变了过去“重知识、轻技能”“一考定终身”的现状,打通了技术技能人才从中职到专科、到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习的通道。高职院校在这一培养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如何根据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设计好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对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一大挑战。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张玉琴: 对学生的专业技能 提出了更高要求 原先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单考单招,评价的方式是纸笔测试,考试的内容是专业理论,这与学生在校接受以工学结合为主的职业教育相脱节。 专业技能不纳入高考,考试中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个人技能,专业技能水平高而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就难以被高校发掘;再则,依照考生成绩和志愿从高到低投档的录取办法,又让部分技能型考生因为高考分数略低几分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新方案中单独考试招生的17个专业大类采用了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职业技能考试方式代替原来的纯理论考试。 在2012年开始先行先试的汽车维修专业招生考试中,老师们最深的体会是“从原来书面考理论性的汽车构造到现在考动手操作的发动机拆装”。考试方式的改变,推动职业教育把一直强调的工学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真正实现专业考试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的转变。 浙江省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 父母应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发达国家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使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潜能不断得到提高。随着高考学生选择权的增加,将有利于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下移,把生涯教育向基础教育阶段渗透,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项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构建一套完整的学生生涯辅导课程、生涯活动方案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随着高考学生选择权的增加,还将有利于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每个学生都需要认真地思考并做出个人的学习规划。 随着高考学生选择权的增加,也将有利于促进父母对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关注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子女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必要的参考。 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完善,学校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业规划、行动计划,进行自我塑造,迈向人生理想目标。实现通过高考招生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