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转向小而精 解读:丽水中学校长 戴一仁 高考招生综合改革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扩大了教育的选择性,这个选择性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选择权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专业志向、职业倾向,自主选择选考科目,为将来进入自己理想的高校和专业打下基础;二是高校能招收到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最大程度避免原来高校录取中存在的“拉郎配”现象。 新的高考招生综合改革方案要顺利实施,学生必须自主地选择科目,这需要学生对自己、对未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个认识源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客观上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逐步了解自己的学科兴趣和专长、明确未来的专业志向、最终选择今后从事的职业。这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高中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逐步明确自己的兴趣学科和优势学科;其次,向学生系统介绍高校主要专业所学课程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第三,列举当今社会主要行业的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倾向。这些都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有必要前移至初中阶段。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规划未来,改变了原来录取模式中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考分效益的最大化,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专业选择的需求。 新的高考招生综合改革方案为高校选拔兴趣特长与相关专业相适应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今后实施的“专业+学校”的录取模式,可以鼓励高校办出独具特色、高水平的专业,届时会出现一些整体实力不是全国一流的高校,但其中的某些专业却是全国一流,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这些优势专业,打破少数高校对优生的垄断,同时可以打破省内少数优势高中对国内一流高校的垄断,为欠发达地区的优秀学子上一流高校提供更多的机遇。这种以专业发展水平而不是学校整体实力进行排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通行惯例,这种注重专业发展的模式,也可以促使高校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培育优势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