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
@学校 校园暴力背后的法制教育隐忧
2015-12-09 14:58:02杭州网

    就在几年前,校园暴力似乎还是一个遥远的名词。

    但似乎是突然之间,群殴、斗狠、勒索、施虐甚至血腥这些只有影视里才出现的字眼和行径,涌进了被称为本该是一片净土的校园。

    校园暴力的话题异常沉重,面对校园暴力,学生无所适从,而教育者也是无可奈何!

    校园暴力的发生有很大的偶然性,对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怎么做才能最大可能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这个现实的问题已摆在全社会的面前……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10月30日下午4时,涞源县职教中心高一(102)班。

    这是一个星期天。8名同学正在教室里看书学习,同学们正在赶写周一就要交的作业。

    突然,几个手持铁链、砍刀、钢管的学生,冲进教室,“见人就打,逢人便砍,教室里顿时血肉模糊,打声哭声一片。”

    结果,8名学生中,除了1名同学趁人不注意跑了出去,才避免了被砍的灾难外,其他7名学生均被不同程度砍伤。伤势最重的李同学身上有三处伤,左肩胛骨骨折、韧带被砍断、左胯骨裂缝性骨折,手术后一度昏迷不醒。(本报11月1日曾对此作过报道《校园丁点儿矛盾同学砍刀相加涞源职教中心7名学生被砍伤》)

    “你说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我们家长也不能放心啊!”11月1日中午,省会一学校的门口,来接孩子回家的李女士对记者说,“孩子们在校园里也老是打架,还动不动就上刀子,当家长的能放心吗?”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校园暴力事件不是一个偶然性的现象,它在现实的校园中大量存在。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正上五年级的儿子和同学一语不和,竟被对方一拳打破鼻子;省会电建小区的王女士说她的孩子不敢去上学,因为有人在校门口天天向他诈钱;而卓达小区的刘先生则气愤地告诉记者,上初中的儿子从来不抽烟,可是他竟发现儿子经常偷拿他的烟,经询问,儿子竟哭着说是给班里的“大哥”上贡的……

    而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也不断见诸报端,随手翻阅一下本报近两个月来的报道,记者就发现了如下案例:

    案例一:30余名学生群殴众学弟,某高校涉案9少年领刑(本报2005年9月20日报道):日前,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裁定,10名少年因故意伤害罪获刑。这10名少年中,有9人来自河北省某技术学院土木系02级。他们集体殴打低年级学生,造成一名学生死亡,数人受伤。

    案例二:中学生斗殴引发血案,事发饶阳1人死亡多人受伤(本报2005年9月25日报道):9月21日晚7时10分许,饶阳县某镇一中学发生学生斗殴事件,一名初三学生已经在该起事件中死亡,另有三名学生身上多处中刀,住院治疗。

    案例三:初中生为“情”挥刀杀人(本报2005年9月28日报道):秦皇岛一名年仅16岁的初中生张某,因与班中一名漂亮女生很要好,遭到了已毕业学生戴某的一帮朋友的殴打,张一怒之下,将其中一人连捅数刀致其当场死亡。

    案例四:因打架事件频发,学校出“无奈之举”---体育生想上课先交押金(本报2005年11月1日报道):近日,藁城九中新华联办中学针对该校体育生打架现象频出的现状,要求在校的40多名体育生签订一份《自律协议书》,学生、家长、教练都要在协议书上签字,并交纳500元的押金……

    家庭教育的失败?

    以上这几个案例,仅仅是近期内在本报上报道的,而实际情况远比这个更严重。

    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校园惨案时有发生:2004年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破获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团伙1358个,查破刑事、治安案件1843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669名。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不无忧虑地发现,原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杀人等词联系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现在的孩子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宁愿舍弃正规渠道而采用如此极端的暴力行为呢?这种极端的行为背后,是否又包孕着更深层次的教育隐忧?

    “我们不能忽视社会上存在的暴力文化的作用”,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王加绵曾告诫说,如今,暴力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享受,在此情况下,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

   相关阅读 面对校园暴力常见的解决办法

             美国如何矫治青少年犯罪

             如何控制孩子的攻击行为 

             校园欺凌的原因和表现类型

    王加绵认为,校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的创伤,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孩子们心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

    11月1日至4日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10位教师(其中小学教师3名、中学教师4名、大学教师3名)。

    从老师们的回答分析来看,老师们普遍认为校园暴力发生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因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人文化的校园教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学生自己的努力四者合一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又首当其冲,是主要原因。”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的张老师说。

    有两个形象的说法,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一是“6+1综合症”:在家庭里,有些“独苗”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大人争着宠、捧着爱,这种“6个大人宠1个孩子”的现象,专家称之为“6+1综合症”;6+1的家庭结构导致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使得其心理成熟期推迟,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强,容易情绪激动争强好胜,甚至养成惟我独尊、自私狭隘等不良性格。二是“5+2=0”:学生一周里在学校接受5天教育,双休日在家无人管教或者教育不当,5天来的那点教育效果就化为了泡影。

    一项关于流浪学生危害校园的调查显示,30%的老师认为校外一些流浪学生成了校园暴力的主要制造者,而这些学生多半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又因成绩差而受到冷落,过早地流浪社会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混在一起。这些同学一旦自己受点委屈就勾结校外的社会青年对同学进行殴打报复。

    “在防止校园暴力方面,学校、家庭、社会还应做哪些工作?”

    面对这个问题,老师们大都赞成防范当前校园暴力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齐心协力。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赞皇县中学的郭老师说,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不能粗暴地打骂孩子。

    谁来落实法制教育?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家庭教育的匮乏乃至失败可能是一个原因,但远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家庭去,毕竟,学校有义务进行法制教育!”

    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挥起了拳头?怎样才能杜绝校园中的暴力现象?采访中,很多家长强烈呼吁教育部门加强法制教育。

    然而,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教育部门落实的法制教育内容,目前在学校里的实施情况令人尴尬:由于对法制教育的有效与否没有一个评价标准,使得主管部门的检查、学校的落实都没有具体的“根据”。

    据了解,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了法制教育的内容,而事实上,从主管部门到学校都没有对此重视起来。对此,记者采访了一位中学校长,他告诉记者,由于法制教育的成效没有一个评价标准,因此学校在落实中经常做不到心中有数。这样,即使部分学校纯粹撇开法制教育不管,教育主管部门在定期检查中,也看不到没抓法制教育的学校和抓了法制教育的学校有什么差别。而有的学校也定期进行法制讲座,但大多都流于说教的形式。

    11月3日,一位教育专家接受采访时说,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的转型时期,一些琐事与摩擦很容易让他们情绪失控,再加上学习的压力,他们往往丧失理智从而走向暴力的歧途。所以,在这个时期,法制观念的灌输、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及时跟上。

    他还说,法制教育应和文化学科建设联系起来,定期安排学生参与法制教育活动,聘请的法制老师以具体的校园暴力案件说法,将其贯穿到教学当中,而不应单纯地以文化课的成绩作为对孩子的惟一的评价标准。

    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学校一味地强调文化课成绩,而不注重提高和健全学生的法律意识,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残缺的。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则认为,重收费轻管理是当前教育界的一大弊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如此,学校对学生也如此。“青少年在花季年龄容易染上江湖习气和暴力崇拜,但大多数有暴力倾向的中学生并不认为他们对同学实施暴力是犯罪,甚至将这种暴力行为作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一种能力。因而,对施行暴力的'问题少年',或者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施以心理上的矫治、生活上的关爱,以及行为上的引导,才是教育的关键,可是,我们目前的教师队伍,在传授知识上能够尽心尽力就算称职了,至于德育教化,越来越不为其重视。”

 

来源:    作者:    编辑:潘露敏    

了解更多资讯,请扫描微信二维码或点击

杭州网教育频道

More>>
2021年青少年创 ...
第十六届“美德少年 ...
爱中国 爱杭州 第 ...
2019年青少年创 ...
More>>
·浙江开放大学富阳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孝道百咏》在“孝道之乡”首发
·浙江省考延期?假的!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浙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开考 记者现场直击
·学生在校核酸检测是否继续?仍按原防控政策进行
·杭州学习生活促进会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学习会议
More>>
安全第一课 开启新 ...
理想照亮未来,争做 ...
杭州市第十六届美德 ...
第三届“杭州国际日 ...

黄金树 0571-85094998  陈  笛 0571-85053055

胡晨曦 0571-85053050  潘露敏 0571-85053052

赵  群 0571-85054999    

 微信号:杭州教育(hangzhoujiaoyu)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教育资讯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