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 学校特色 >>返回首页
采荷二小文化
2009-11-23 15:27:16

 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是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有着坚实的办学基础、良好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社会美誉度。教育集团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由采荷二小、采荷三小、笕桥小学三个校区组成,是杭州市最早的教育集团之一。几年来,在名校长孙小芙理事长的带领下,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形成办学的规模效应,体现了空间、人才、内部管理等优势。教育集团秉承“培养自主学生,争做一流教师,建立数字校园,创建名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让每一个孩子都摘到梦想中的星星”的育人宗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知名度与日俱增。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集团以《从名校集团化走向集团化名校》课题为主轴,结合三个校区的办学基础、地域特征等不同实际,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子课题研究。

 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采荷二小结合集团总课题,深入挖掘“采荷”这一校名的内涵,不仅仅关注物化“荷”的高洁、清雅、美好等基本特质,更提炼出“荷”作为一种文化意象所承载的“和”品质,并将其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开展了《基于“和”教育理念的学校文化构建》子课题研究,旨在从“荷”到“和”,构建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内核的学校文化,同时赋予其开放、通达、自由、民主的现代意义。

  一、“和”教育的教育宗旨

 “和”教育的宗旨:为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基础教育头六年,是学生美好未来的开端,是漫漫人生的起点。“和”教育应当从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考虑,以静水长流的姿态,日积月累,滴水汇川,为日后形成波涛汹涌的壮景蓄积力量。“和”教育具有持续发展的战略远见,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以六年赢得学生一生的辉煌。

 职业生活是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一部分,职业生活质量的高下,专业成就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教师内在的幸福感。因此,职业生活同样是教师幸福人生的起点。“和”教育的宗旨就是要让每个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形成自尊、自爱、自强的人生追求,并使这种追求改变其生命质量和对自我价值的确定。

 二、“和”教育的基本特点

 1.智慧——“和”教育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人生智慧

 “和”的理念源远流长,且不同于现代的意义,比其现代的意义更为宽广、深刻。早在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1]的著名命题,指明了系统的和生性思想。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以他平他”,是以相异和相关为前提的,相异的事物相互协调并进才能发展,它讲究多样性的统一或对立面的和谐。庄子指出“夫明白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2]孔子以“和”来区分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他强调“和”的大用和化解矛盾的功能“礼之用,和为贵。”[4];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而在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中庸》则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倡导一种“中和”思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6]

 以上意义的挖掘使我们对“和”的内涵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教育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深厚,它正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尊重客观规律,倾听不同声音,使对立统一的矛盾得到睿智的化解,并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合力,充分体现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

 2.幸福——“和”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向师生幸福

 幸福与人的生活能力、体验,乃至生活方式之间具有着一种微妙的关联。幸福的完整意蕴是超越于单纯的生活能力、生活体验之上的。它指一个人热情而又执着地面对生活, 在创造性地、机智地“过”生活时所幸遇到的一种和谐、惬意的存在状态。为了相遇(而非刻意追求)这种状态而积极地生活,体认生活意义,创新生活方式是人之幸福的基本意蕴。简而言之,要理解幸福的意蕴,要与幸福“照面”(海德格尔语)就必须投入生活,浸人生活,躬身实践,进而努力创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培育一种卓越的人格品性,不断“召唤”这种和谐生活状态的来临。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生活得更好的能力”、“关于生活意义的体悟”、“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 等都是我们走近这种“和谐生活状态”,迈向幸福的准备和前提[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只有让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充满幸福,通过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改革的出路问题;只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幸福奠基,才能廓清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拨云见日;只有促进学生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能力的提升,教育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和”教育是将制度化管理的刚性与人本化管理的柔性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内在的平衡、统一与协调,使学校制度不仅仅是规约、控制,更为了实现师生精神的自由与自觉的反省,最终达到内在的幸福。因此,“和”教育聚焦师生,将尊重、理解、信任、赏识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将师生的幸福感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指标。

 3.全人——“和”教育着眼学校制度的整体,关注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指教育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能快乐学习。

 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学习者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具备相关知识以因应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将来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并转成正面的机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

 “和”教育着眼的学校制度不是割裂的、零散的、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中建立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制度。这种制度,不是指向个体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倡导全面、全体、全程发展,使学校有形与无形环境,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载体。

 三、“和”教育的价值追求

 我们用“惠风和畅、和而不同、和衷共济”这三个与“和”有关的成语来阐明“和”教育的价值追求。

 “惠风和畅”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蕙风和畅。”原意是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这是“和”教育的“显性指标”。惠风和畅倡导显性和隐性的氛围营造,在这种氛围能影响学校的每一个人,使他们内心中时时感到一份温暖与舒适,怡然与平和。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原意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这是“和”教育的“实施精要”。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管理工作中,我们都始终倡导发挥民主意识,尊重不同的意见,鼓励个性解放,崇尚精神自由,从而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发挥1+1大于2的整体效益。

 “和衷共济”出自《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和《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这是“和”教育的“精神纲领”。我们提出要“凝聚、提升发自内心的共识”,要让群体同心协力地追求美好与幸福来,“共同承担责任,共同面临挑战,共同抓住机遇,共同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和”教育的文化追求

 1.和美校园:安全 洁净 优美

 “和”教育的文化追求,首先表现在对校园物质文化的积极改造和精心策划。我们力求创设“和美校园”,即使校园具有和谐美好的表征,突出:安全、洁净、优美这三个特点,让校园成为师生学习和工作的乐园。

 安全校园是创建“和美校园”的前提。在马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中,安全需求是紧随生理需求之后排在第二位的。“和美校园”力求通过科学的校园规划和制度化管理,为师生创设安全、稳定、和谐的外在环境。

 洁净校园是创建“和美校园”的基础。通过学生养成教育的落实,使得洁净校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培养学生文明、卫生、劳动意识和基本的责任感。

 优美校园是创建“和美校园”的追求。学校通过立体环境文化、平面文化的创建,让体现“和”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2.和乐少年:文雅 灵动 阳光

 “和乐”有和谐快乐之意,是我们基于“和”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所提出的美好愿景。“和乐少年”应当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文雅”指向学生的个人教养。我们力图通过低重心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从行为细节入手,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知礼守礼,成为有规矩、有教养,斯文有礼的人。

 “灵动”指向学生的心智模式。我们力图凭借学科教学和系列社团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勤奋学习、勇于向上,而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具有全面的素养和卓越的潜质。我们倡导适度而有张力的教学,开展适切的教育,不过度超前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做好储备。

 “阳光”指向学生的身心状态。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焕发学生的天性,鼓励其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力,使其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形成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身体和心理基础。

 文雅、灵动、阳光指向儿童发展的三个不同维度,从个人教养、心智模式、身心状态三个方面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3.和润课堂:生本 有效 行动

 本学者佐藤学关于“润泽的教室”的描述。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这样说:理想的“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和润课堂应当不断追求上述富有诗意的美好境界。当然,它还应有以下具体表征:

 和润的课堂是生本课堂,它基于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尊重差异,关注可持续性发展;

 和润的课堂是有效课堂,它倡导简约、明晰、有效的教学,以基础夯实,思维活跃,潜能卓越为课堂目标;

 和润课堂是行动课堂,它关注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其不断行走在能力极限的边缘,在研究和实践中成长。

 4.和雅教师:温和 博学 高雅

 “和雅”有温和雅正的意思。基于“和”教育理念的“和雅教师”应当具有温和、博学、高雅的特质。

 温和。这是待人接物的态度。温和的教师对待学生和同事和蔼可亲,善于以和风细雨般的方式教育学生、协调同事间关系,“和雅教师”首先应当从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改变自我,成为一名温和的教师。

 博学。这是对教师的才学要求。学习型社会要求培养一批善于学习、勤于反思的教师,以阅读改变气质,以实践成就自我,这是博学教师的成长途径。我们通过实施“教师阅读工程”,利用“荷声细语”讲坛、“书友”俱乐部,网络读书沙龙等载体,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为成为博学教师奠定基础。

 高雅。这是对教师的气质要求。我们将树立高远的志向,培养高尚的品德,形成高雅的情趣作为高雅教师的追寻目标,通过形形色色的教师俱乐部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使其成为内外兼修,德艺双馨的高雅之师。

 5.和洽团队:大气 和气 正气

 “和洽”有和谐融洽之意。基于“和”教育理念的“和洽团队”应当具有大气、和气、正气的独特团队标志。

 大气。大气就是心胸广、视野阔、敢于担当,具有处变不惊良好心态和善于取舍的积极策略。这是一个团队中的个体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

 和气。指和睦融洽。团队合作与交流需要在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同事间真诚相待,团队中开展富有意义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团队不断成长。这是团队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成功之道。

 正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文天祥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是一个团队的整体价值取向。

 五、“和”教育的管理追求:导向 保障 联盟 激励

 上述目标的达成需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教育的管理追求是:导向、保障、联盟、激励。

 导向。我们拟以《“和”教育战略发展规划》为行动导向,明确“和”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思想体系以及核心理念,确立“和”教育的愿景和发展战略,并具体落实到每个学期的工作和教师的自我发展规划中,使学校和教师有明确的前进目标。

 保障。开展“和”教育研究,我们拟建立三大保障体系:第一,制度保障。制定一系列达成《“和”教育战略发展规划》的具体制度,从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周密的制度设计,以制度保障工作的实施;第二,活动保障,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富有创造性的师生活动,教学、德育、文体活动,确保战略规划的逐步达成。

 联盟。“和”教育强调汇通彼此,协调各方关系。因此建立“和”教育联盟,是推进战略规划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师生联盟、班级联盟、年级联盟、部门联盟、家校联盟、校际联盟……形成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合作对话的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总结出学校制度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激励。建立公正的评价激励体系,包括《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和乐班级、学生 和雅教师、家长 和洽团队评比表彰细则》、《和润课堂评价体系》等,从更大程度上激发广大师生、家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国语·郑语》 尚学锋,夏德靠译注 中华书局 2007年12月出版

 [2] 《庄子·天道》 孙通海译注 中华书局 2007年3月出版

 [3] 《论语·子路》 张燕婴译注 中华书局 2006年9月出版

 [4] 《论语·学而》 张燕婴译注 中华书局 2006年9月出版

 [5] 《孟子》万丽华,蓝旭译注 中华书局 2006年6月出版

 [6] 《中庸 大学》王国轩译注 中华书局 2006年9月出版

 [7] 《论为了学生幸福的教育》龙宝新 《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来源:杭州网    作者:采荷二小    编辑:胡晨曦    
 
 
 
 
‖学校文化 对外交流 >> More
        杭州市采荷二小教育集团秉承“培养自主学生,争做一流教师,建立数字校园,创建名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让每一个孩子都摘到梦想中的星星”的育人宗旨。[详细]
 精彩图片 >> More
走棋苑看棋赛 学大师立 ...
新学期 晒晒我的小心愿 ...
祖国,充满希望的太阳
雄赳赳 气昂昂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教育工作室 编辑:陈笛 胡晨曦 网页设计:王慧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