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微型的学校,却有着百年的历史。大关小学始建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的历史中,它几次变迁。最初,它的前身为觉民初等小学,民国时期易名大关国民学校,校址在古运河大关桥畔,当时校舍是一座被称作“福寿宫”的破庙。解放后,学校改称为大关小学,当时有7教学班,9名老师,200多位教师。1965年,学校搬迁至拱宸桥,原大关桥畔的校址改为丽水路小学。1972年3月,在莫干山路原民办清水潭小学的校址上(即现在的莫干山路206号),大关小学的文艺特长生和全拱墅区的文艺特长生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大关小学的文艺分部,这就是现在的大关小学的前身,而拱宸桥的大关小学校区则改为人民小学。目前,学校在“育人为本,素质第一,全面优质,美育特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社会信誉有口皆碑,是杭州市的“十大名校”,特别是传承下来的艺术教育,更是名扬海内外,民乐队曾经走访了世界的许多国家,学校被称为“艺术的摇篮”。为充分发挥名校效应,使“艺术摇篮”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1999年5月,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大关小学成为杭州市拱墅区首家公办民助试点学校。学校从此走上了市场竞争的道路。 在不断走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学校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品位,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 学校现有学生540余名,有强而精的师资力量,82%的教师达到了大专以上的学历,在职称上,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占50%以上,有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十佳“轻负担、高质量”优秀教师10余人。 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多媒体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同时配置了多媒体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校园网系统,购置了一体机、复印机、电脑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一座崭新的智能化的教学楼正拔地而起。 学校还十分注重科学研究,努力通过科研来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北师大檀传宝教授的带领下,学校承担着国家级重点德育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在不断的摸索前进中,学校树立了先进的育人理念,注重人的幸福教育,致力于学生幸福童年的建设,注重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教育硕果累累,莘莘学子遍及各行各业,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科研的不懈与努力,学校被评为省的教育科研200强学校。 学校长期坚持艺术教育传统特色,大关小学的艺术教育名扬海内外,是浙江省的艺术教育实验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民乐队伍,拥有各类吹拉弹唱的乐器。民乐队有着悠久的历史。1954年,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把儿童课余充沛的精力引导到有益的活动中来,学校组建了“红领巾”民乐队,确定指导老师,选定学生苗子,进行艺术教育的初期探索。这个最初仅有几把胡琴和几支竹笛的“红领巾”民乐队,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壮大,不断辉煌,以自己的乐声曾经接待了许多国家领导人,如周恩来、叶剑英等,著名的文学家、学者、诗人郭沫若也曾陪同外国贵宾观看学校的文艺演出。在几十年的风雨兼程中,大关小学的艺术团不断发展,曾经走访了世界各地,用民族音乐的方式还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包括西哈努克亲王等,是浙江省的重点涉外单位。 学校非常重视对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仅2002年一年,学校在艺术教育上的投入就占教育总投资的10%。学校现有民族乐器、西洋乐器18个种类,312件,并配置形体房、书画室、音乐室、古筝室、民乐排练室等多个艺术学科专用教室,以及500平方米公用场地。同时,校长亲自督管艺术教育,注重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目前艺术学科有专职教师4人,兼职4人,特级教师1名,大专以上学历占87.5%,此外还聘请外校名师来我校指导艺术工作。雄厚的师资队伍,充足的教育设备使学校的艺术教育蒸蒸日上,成绩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