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报经典学堂网历年观察,尽管每年民办小学考察内容有微调,但“万变不离其宗”。网站盘点了杭州各民办小学自2006年来报名当天的考察内容,并归纳整理成6大类。 学习习惯类 学习习惯贯穿学习过程,非常重要。 ●进入教室后,所有学生被安排在座位上坐好,什么事都不做,持续十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有家长猜测,可能是观察小孩子能不能静下心来,坐不坐得住,毕竟以后一堂课40分钟。 ●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图书馆,让孩子自由挑选书籍来读,老师在一旁陪伴和观察。有的孩子会拿好几本书,同时翻看;有的孩子只挑一本书,坐在一旁安静地阅读。据学校老师透露,这个看似很惬意的环节,其实是在观察孩子能不能静心看书。 ●卡片上有很多动物,基本都是孩子熟悉的,但一头四不像的动物混在里面,看孩子能不能向老师发问。这是考验孩子的质疑能力。让孩子看几样东西,然后组织成一段话,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几根小棒,看能搭出什么形状,考验求异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类 一些可住宿的小学,特别关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学校将小内衣、袜子和被子零散地摆在桌上,让孩子现场整理。不一定要叠整齐,更看重有没有整理的意识。 ●现场将孩子鞋带解散,让他们重新系上。此类考题当年红极一时,以至于第二年家长一到学校就打听今年考不考“系鞋带”? ●在一个教室里同时安排多个游戏,让孩子排队参与,有些孩子,见机行事,哪边队伍人少,就先往哪边站;也有些孩子东排排西站站,不能专注地完成一项任务。从中体现孩子的观察、处事能力。 常识问答类 一般是老师和孩子对话,聊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给一张白纸,要求写出自己的名字,并回答出自己的家庭住址,报出家里的电话号码。这个问题很多小朋友会卡壳哦! ●老师在电脑里播放一段故事,学生听完后复述故事,接着老师根据这个故事提两个问题。例如一个关于比赛的故事,老师的问题是,比赛中的冠军是什么意思。 ●老师事先把相同体积的水放到不同形状的烧杯里,水面有高低,让孩子判断哪个水多、哪个水少。主要考生活经验。
家庭教育类 设计亲子小游戏,让孩子家长一起玩,看孩子和家长在互动中的表现。 ●孩子和家长分组游戏。首先,由孩子通过匍匐前行、钻圈、跑步等一系列动作,到达跑道另一端的家长处,再由孩子和家长协作,用身体夹住一个标准篮球,移动回到起点。最后,由孩子再次将球送回原位。场边有专门的老师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把大人的右腿和小孩的左腿用绳绑在一起,两人同时前进,每次有三对同时进行。该游戏关注亲子关系,看家长和孩子的配合程度,至于谁先到终点并不重要。 ●有的学校会对家长摸底,如填写调查问卷,设置如“周末和节假日,家长应该带孩子做些什么?”“家长一年平均的读书量是多少?”“每周有几天父母会和孩子共进晚餐?”等问题。 行为考察类 一般以隐性考察居多,关注孩子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 ●在教室里播放一段健美操视频,让孩子模仿着跳。老师说,这个年纪的孩子,表演欲望很强,但还是有些孩子,在众人围观时会退缩。有个别孩子吃不消这样的“大场面”,紧紧抱着妈妈的大腿哭鼻子。 ●一进校门,孩子就哭了,学校就会想这个孩子如果进入学校可能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一见老师,孩子会不会主动问老师好,虽然是细节问题,可看出孩子是不是懂礼貌;坐过的椅子,会不会放正;散落的东西,会不会收拾好等。这些看似算不上测试,但有的学校却会暗中考察。 ●部分住宿制学校会通过孩子在整个报名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考察孩子是否有住校学习的心理准备以及生活统筹能力。 健康协调类 主要考察孩子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肢体协调性等。 ●跳远,走路,筷子夹玻璃弹珠。有的孩子一紧张,走路会同手同脚。考验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 ●拍皮球,不是简单地拍,要按着地上画好的图形拍。考验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有的学校会安排如测视力等健康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