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热线: 0571-85094998
  • 合作邮箱: 57091393@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频道
杭高:规范严谨、与时俱进给学生一个灿烂未来
发布时间:2022-05-11 09:31:25 星期三   杭州日报

一张高中生照片走红网络 成为杭州文明形象生动注脚

杭州日报讯 前段时间,一张照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在杭州地铁2号线中河北路站,一群放了学的杭高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扫“场所码”,排队间隙有学生还拿着课本在学习。这样一个平凡的举动,成为外界观察杭州这座城市的一块镜面,折射的是“秩序井然”的文明杭州形象。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又有网友拍到有学生安静地站在地铁上靠着墙边凝神静读,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有网友一眼就看出:“这是杭高的校服,少年强则国强。”

“这些举动看起来很平常,但在公共空间里,每个细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就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唐新红说。

校长发布——

杭高学生为啥有无需提醒的自觉?

这股校园文化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这样的事儿,在杭高的校园里也屡见不鲜。唐新红给记者看了一张校园的随手拍,这是某个清晨的6点30分,一位提前到班的孩子自主地开始自习,为了不浪费电力资源,他只点亮了自己头顶的那一盏灯。

这些无需提醒的自觉,都源于最近这一个多学期以来,学校大力倡导的“规范严谨,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

“凡事只要梳理出规范,就不再是难事。这种规范不仅仅指向学生、老师,也包括我自己。”为此,唐新红首先以身作则,每天早上6:40,他会准时出现在贡院或者钱江校区的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如果看到学生们很开心,我就笑笑。如果他们不是很开心,我就会大声地跟他打招呼。这样学生的不开心可能就会消失,有意义的一天就开始了。”唐新红笑着说。

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备课好不好,如何让老师的备课做到规范?唐新红有一个习惯,喜欢约上教研组长推门听课,事前先不通知老师。他上个学期就听了100多节课,平均每天要听2—3节,一节课听下来,笔记本上都会密密麻麻地记上一整页。“如果发现某位老师状态不对,课后我会好好跟他聊一聊。”唐新红坦言,这样的推门听课制度,让每位老师都上紧“发条”,备好每一堂课。

学生学习要进步,同样要做好规范。在杭高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特别的展示:展示的是书写字迹工整、订正规范清晰的学生作业。这其实是面向全体学生做一种积极的引导:学习没有捷径好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把细节一个个都做到位了,离成功就不远了。杭高学生的晚自修也别有一番风格,学生都是单人单桌,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更加独立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的效率。

“一个人一旦学会了自律,就拥有了最高级的自由。他可以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会使他未来的一生都受益。”唐新红说。

校园全景——

传承大师风采、赓续红色基因

“三不”原则让学生更有活力

“规范严谨,与时俱进”,后四个字又该如何理解?唐新红说,这代表的是在发展中传承。当前杭高规范严谨的校园文化,传承的就是一百多年前,经亨颐校长手书的“勤、慎、诚、恕”四字校训。这样的文化传承还有很多。

比如杭高历史上大师云集,鲁迅、李叔同、夏丏尊、陈望道、刘大白、朱自清等一大批名家从当年这所江南四大名中之一的名校走出。而如今的杭高名师荟萃,拥有在职正高级教师11位,特级教师14位,省教坛新秀9位,市教坛新秀49位,近年新引进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教练10余位。全国优秀教师、省市教坛新秀及市名师、学科奥赛金牌教练、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占75%以上。“我常跟学生说,你们是幸福的,有一大批名师陪伴。这些名师都有自己的孩子,但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你们。”副校长费红亮说,杭高准备了海量的答疑教室,每天有老师值班坐镇,确保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

这样的传承还体现在红色基因的赓续上。杭高的成长,一直跟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同频共振。这里曾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49年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上的共和国领导人和邀请嘉宾中,就有11位从杭高走出。而如今杭高也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一环,像每年杭高新生进校,第一堂课就是去校史馆上校史课。“红色教育中,有些故事对学生来说比较遥远,但若选材于校友,学生会立刻觉得距离拉近了。在杭高校园里,有场景重现,有言传境教,更能激发学生的理想抱负和青春热情。”副校长高利说。

有传承自然要有发展。现代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更要重视学生健康,野蛮其体魄。所以在杭高,有三个“不”,其中两个是不许剥夺学生的体育课,不许剥夺学生的活动课。“杭高的体育课类似大学的体育课,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门类,比如篮球、健美操、游泳、健身等,这其中总有你的‘菜’。更重要的是兴趣的牵引,可以让大家更好地动起来。”副校长寿婷尔说,活动课是紧张学习生活必备的“调节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抒发的渠道,有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校长唐新红和学生们一起在跑步。

杭高第三个“不”,是不许剥夺学生的社团课。目前,贡院、钱江两校区现共有70余个学生社团,每周五下午,一节社团课雷打不动。在民主广场,可以听到学生弹吉他;在鲁迅种的樱花树下,鲁迅文学社的学生们在以文会友;在学校天文台,学生们在观测天象……“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希望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兴趣的种子,学校负责给学生输送养分,让他们的根系更粗壮,其枝叶能触碰到更高的地方。”唐新红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吴亚骏 记者 王厚明    编辑:陈笛
在杭州地铁2号线中河北路站,一群放了学的杭高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扫“场所码”,排队间隙有学生还拿着课本在学习。这样一个平凡的举动,成为外界观察杭州这座城市的一块镜面,折射的是“秩序井然”的文明杭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