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南屏山下,太子湾公园和净慈寺之间,长眠着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和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张苍水。
一位是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有学问的革命家”,一位是生活在17世纪中叶,和岳飞、于谦齐名的“西湖三杰”,是什么样的缘分让他们得以“比邻而居”?
历史回眸
英雄惜英雄
自古英雄惜英雄,章太炎对张苍水便是如此。
张苍水出生于宁波,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曾活动于浙东一带。后因叛徒出卖,被押解到杭州,英勇就义于江口刑场(今天的官巷口),死后化名王先生下葬在南屏山下。直至清代修《明史》,其墓地才得以重修恢复本名。
200多年后,浙江余杭人章太炎立下遗愿,希望死后能与刘伯温或张苍水比邻而居。上世纪50年代,章太炎在逝世19年后终于归葬到张苍水墓地一侧,实现了其生前夙愿。
如果要在两人之间建议一种联系,那么可以说张苍水是章太炎的“偶像”。章太炎先生生平非常推崇张苍水的品格,曾于1901年依据鄞县人张美翊藏本编印《张苍水集》。
信念终不改
英雄惜英雄,还体现在两人坚定的信念上。
1645年,清军入主中原,张苍水选择武力抗清。他治军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他在明朝覆灭,独木难支的情况下,数次拒绝清军的劝降,回到浙江沿海继续抗清。他在明知不可行的绝境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大无畏精神,展现出质朴而坚定的家国情怀。
章太炎的一生也致力于革命与学术。他在革命上,与孙中山、黄兴并称为辛亥三杰,为宣传革命不遗余力,曾三遭牢狱,但始终不改革命之志。学术方面,章太炎不仅自己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家,是公认的国学大师,还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其中钱玄同、鲁迅等五四运动中的重要成员便是他的学生。
场馆看点
看点一:《流血革命》海内孤本
1987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章太炎文物捐献仪式”上,章太炎先生的后裔将1000余件章太炎相关的文物捐赠给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同年,杭州章太炎纪念馆筹建。
1988年,在章太炎诞辰119周年之际,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该纪念馆是杭州市最早的市级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章太炎文物收藏地。展陈资料详细记录了章太炎先生在革命和国学上的成就,展现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一个读书人为国家危难而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在馆藏中,有珍贵的海内孤本一级文物《流血革命》原件。《流血革命》即《革命军》,1903年邹容所写,喊出了“今天的中国必须以流血暴力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呼声。章太炎在《苏报》上为其作序,并写下《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直斥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引发了一轮革命高潮,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并致使章太炎和邹容双双被捕入狱。
看点二:《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
场馆展陈中有一份章太炎先生所写的《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当时“一·二八”事变爆发,第十九路英勇奋战,抗击日寇。章太炎倍受鼓舞,写下此文章。
章太炎在其中高度评价了十九路军的表现,他写道:“自民国初元至今,将帅勇于内争,怯于御外,民间兵至,如避寇仇。今十九路军赫然与强敌争命,民之爱之,固其所也。”馆内同时展示的还有一份章太炎手书的“十九路军死难将士公墓表刻石纪念”。
遗憾的是,最后因为国民党迷信国际调停,中国军队无条件撤出上海。章太炎痛心疾首,写下篆体书法《吴其为沼乎》,借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霸的典故,质问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否要让当时的中国被外来入侵者踏成一片沼泽。
看点三:桌椅琴砖
纪念馆内除了陈列着章太炎先生的手稿、文献等珍贵资料外,还有先生生前用过的遗物。
走进纪念馆国学厅,就能看到摆放在正中间的桌椅琴砖,这些就是章太炎先生使用的原物。桌椅背后的投影仪不停播放着篆体千字文,是章太炎给孩子用来识字的课本。作为著名的教育家,章太炎非常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每天都会陪孩子练字两小时。他还请来了先生教授国学,并要求孩子学对国家有益的学问,因此两个孩子分别选择了化学和工程。
看点四:张苍水先生祠
参观了章太炎纪念馆后,边上就是张苍水先生祠。
能成为章太炎的“偶像”,张苍水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他的祠和墓合一,周围松柏环翠,整体氛围庄严而肃穆。张苍水先生祠由碑、像、匾、画、楹联组成,不仅介绍了张苍水的生平事迹和其所作的诗文,还有不少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其中就有书法名家沙孟海和启功等撰写的匾额。
服务信息
场馆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2-1号
开闭馆时间:每周三至周一8:30-16:30,每周二闭馆
交通路线:公交4路、31路假日、87路、139路、1314路至苏堤站;公交315路(工作日)至净寺站
咨询电话:0571-87971051
注意事项:展厅展品请以实际展厅展出展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