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治烈士墓:以笔为枪 丹心为国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07 09:13   

建德市三都镇乌祥村是一个平凡静谧的小村庄,却走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他就是革命烈士蒋治。苍林古木,鸡犬相鸣中,高山脚下蒋治烈士墓安然坐落于此,1940年12月建,为蒋治夫妇合葬。

为弘扬烈士精神,激励后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蒋治生前居住之地,蒋治故居经过修缮布展,于2015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蒋治烈士故居和烈士墓两部分组成“蒋治烈士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了解建德革命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

历史回眸

蒋治烈士革命历程

蒋治,又名子谦,三都镇乌祥村人。1926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师范部,后赴沪求学。1926年,蒋治进入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师范部(即严州中学前身),在那时,他就投入到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参与学潮的经历,使其在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上海求学时期,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投身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斗争。

1929年秋,东渡日本留学,留日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帝大同盟”组织的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东渡日本留学时,他因参加反帝大同盟,遭受日本警视厅的审查、拘禁。被驱逐回国后,他在上海继续投入轰轰烈烈的工运、学运活动,后因被叛徒出卖,于1933年春被捕入狱,受监禁达两年之久。虽三次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但蒋治表现得非常顽强,没有向敌人屈服,始终对党忠贞不渝。他的革命意志锻炼得更加坚强,对敌斗争的经验变得更为成熟。然而,蒋治患上了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的肺疾。从那以后,在他的革命征途上,他不仅要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斗争磨炼,还要承受病痛的折磨。

他以新知书店经理的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并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抱病编辑《合工十日》《动员周刊》,并担任《浙江潮》和《新力》两刊主编,参与抗日救亡的宣传。由于受国民党监狱恶劣环境的摧残,以及长期在外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他不幸于1940年12月在皖南屯溪病逝,终年31岁。临终前一天,蒋治对看望他的同志们说:“我大概不行了,一生为党做的事太少了。党的事业一定会不断壮大和胜利的,你们不用为我个人难过,你们忙工作去吧!”

场馆看点

看点一:蒋治烈士墓

蒋治去世后埋葬于三都乌祥老家东南面山脚弯,墓地占地面积为405平方米,墓面朝西,墓基呈圆形,直径3.5米,封土堆高1米。墓碑正面为“蒋治同志之墓”由原上海书记石西民题字。墓后面有蒋治同志生平及革命事迹。烈士墓庄严肃穆,环境幽静。1982年,蒋治烈士墓被列为建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为建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7月被授予第二批杭州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

在历史上,蒋治烈士墓和蒋治故居深受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爱护,这些革命历史的留存,也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看点二:蒋治故居

蒋治故居位于三都镇乌祥村,是蒋治烈士出生和少年时期居住之地。故居为清光绪前期其祖父建造,坐南朝北,四进院落,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至今约有130多年历史。

故居内展陈蒋治同志有关文件、生前使用的家具、战友的回忆文献复制件等30余件,还有文化部原副部长石西民对蒋治烈士的生平介绍,为建德县红色革命事业提供实证,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充分展现了蒋治以生命照亮的信仰,激励着后人以奋斗铭记使命。

中共浙江省委原书记薛驹为故居题匾“蒋治烈士故居”,中共杭州市委原书记黄坤明为故居题词“丹心永在昭日月,青山长存育人杰”,大力弘扬了蒋治烈士精神。

服务信息

地址: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乌祥村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7:00

咨询电话:13738976885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笛
返回
蒋治烈士故居和烈士墓两部分组成“蒋治烈士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了解建德革命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