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兵团知青纪念馆:七千知青义无反顾加入杭州湾畔围垦大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30 10:12   

临江兵团知青纪念馆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六团二营六连旧址上进行保留、改建而成。1970年秋天开始,7000多名杭州、宁波、嘉兴、湖州、舟山等地的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响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先后来到杭州湾畔,成为二师六团、八团的兵团战士,会同十万围垦大军,手挖肩挑,垒起巍巍大坝,硬生生开拓出现在的这一片热土。

历史回眸

七千知青的骄傲:孙妙芬

广大知青在六、七十年代这一社会浪潮中经受住了考验,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回城后更是砺志发奋,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骄人的业绩,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经过知青经历的磨练,他们也成为改革开放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在六、八两团的知青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一位年轻的革命烈士,这位姑娘叫孙妙芬。尽管她的生命历程只有短短的19个春秋,却是六、八两团七千知青的骄傲。

1970年12月,孙妙芬走出宁波八中的校门,来到六团二营八连,成为一名兵团战士。1971年6月4日早上,全连战士冒雨出工。因为连日大雨,通往劳动地点的机耕路被冲开一个大缺口,形成一个巨大的深坑,并且这个深坑被白茫茫的积水所掩盖。孙妙芬正背着农具和装有全班饭碗的网袋,和同班战士李雪芬同行,突然听到一声惊叫,猛回头看到战友丁国君滑入深坑,正在水中挣扎。孙妙芬一边大声呼喊救人,一边甩掉农具、网袋,和李雪芬先后跳入缺口救人。但水深流急,无法接近落水战友,反被急流冲向深处。闻讯赶来的同连战友纷纷扑入水中,相继将李雪芬、丁国君救起。待到孙妙芬被救起时,却因在水中时间过长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面对落水的战友,孙妙芬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不会游泳,也许没有想过这水坑可能会吞噬自己的生命。也许,她都想到了,她选择下水的那一刻,就认定战友的生命必须一往无前地抢救,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许,那一刻她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

孙妙芬牺牲后,六团党委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授予她“革命烈士”称号。1972年12月20日,《浙江日报》刊登了长篇通讯《壮丽的青春——记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优秀战士、知识青年孙妙芬》。

场馆看点

知青的青春记忆

一段特殊的历史,一段艰辛的历程,必然留下无穷的回忆。他们耕作于斯,生息于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深深地印记着7000多知青曾经的青春,深深印记着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这里展出的每一帧照片,每一件旧物,背后都有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它们在讲述着顶着朔风挑土筑坝的艰辛,讲述着灯下自学自强不息的坚韧,讲述着相濡以沫兄弟姐妹般的情义。

看点一:七千知青的磨炼

六、八两团七千知青会同当地民工、部队战士,共围得土地9.8万亩。而这两次超大强度的战役,更是让这些刚刚放下书包的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磨炼。初握铁耙的手磨起了血泡,稚嫩的肩膀又红又肿,却没有一个人退下阵来,而是面带笑容迎接生活的考验。

看点二:劳动场景雕塑

这组雕像是劳动场景的再现,你拉我推,互相帮助,同心协力。可以这么说,没有团队合作,就没有这巍巍大坝,也就没有这一方土地。

看点三:简单的劳动工具

大围垦时,铁耙、扁担、土箕,下雨天穿戴的蓑衣,是兵团战士到连队以后发下的全部装备。种植开始后,锄头、刮子、花迁刀、镰刀又成为下地时的必带之物。知青们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对这些农具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认识到熟练使用,在收获粮食、棉花、油菜、瓜果的同时,知识青年完成了从学生到劳动者的嬗变。

看点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每逢下雨天不能出工劳动,连队都会组织知青们开展各种学习,学马恩列斯、毛主席著作,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展厅里看到的房子草舍,是当地的第一代建筑房屋。

看点五:知青的“标配”

这种当年十元钱一只的帆布旅行箱,是知青的“标配”,平时省吃俭用的父母,待到儿女临行时,却慷慨地毫不犹豫买下。捐赠这些箱子的知青,之所以能保留到现在,也都是忘不了艰难岁月里父母亲那一份舔犊之情。

看点六:知青中的“蛟龙”

金建才,浙江海宁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十四连战士、班长、排长,在连队入党。197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在浙江海洋二所国家海洋局工作。1991年任中国大洋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会长,为我国著名深海科学家,“蛟龙号”深海勘测重大项目领军人物,为深海资源勘测和国际合作作出杰出贡献。当金建才得知临江兴建知青纪念馆的消息时,慷慨赠送了这只意义非凡的“蛟龙号”模型。从海涂垦种到深海科研,他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却不忘当年心系临江。

看点七: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

知青们响应国家“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兵团,会同当地民工、部队战士,投身到“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的大围垦中。








服务信息

场馆地址:钱塘区临江街道纬五路4418号临江兵团知青文化园内;

交通路线:1.自驾直接导航搜索“临江兵团知青文化园”或者“临江围垦文化园”;

2. 地铁8号线冯娄村站,同站换乘3151M地铁接驳线至富丽达西,步行约900米到达园区;

3. 510K小莲清风(周末、节假日)专线,往返江东客运站(9:00--15:00)至临江兵团知青文化园(10:00--16:00),一天四趟,中间停靠钱塘区政府、地铁启成路站。

讲解服务:需至少提前一天预约,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

联系电话(预约方式):公众可直接进入场馆参观,如需讲解请至少提前一天预约,可拨打园区电话19106856126或主管单位(临江街道)电话82125939进行预约。

开闭馆时间:常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六8:30--16:30,每周日为馆休日。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笛
返回
临江兵团知青纪念馆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六团二营六连旧址上进行保留、改建而成。1970年秋天开始,7000多名杭州、宁波、嘉兴、湖州、舟山等地的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响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先后来到杭州湾畔,成为二师六团、八团的兵团战士,会同十万围垦大军,手挖肩挑,垒起巍巍大坝,硬生生开拓出现在的这一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