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公墓:追忆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8-07 09:13   

乔司街道戊寅公墓是余杭区重要的抗日战争时期文物遗迹,是日军侵华暴行的铁证。1995年,戊寅公墓被定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又被认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定为省级文保单位。

墓区庄严肃穆,青石板铺设的地面,周边种植了雪松等植物。每年正月十九、清明节,乔司街道群众都自发前来祭扫,乔司及周边镇街学校到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回眸

乔司大屠杀

1937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杭州城。同日,日军进入乔司镇,不时地出动部队勒索搜寻,奸淫掳掠,摧残民心。为了打击日寇嚣张的气焰,1938年2月17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十八)深夜,国民党62师一百多名爱国将士袭击了驻乔司镇平家桥据点的日寇,歼灭驻平家桥据点的日寇40多人。战后,国民党部队即撤离乔司。一个瘸腿的日本炊事兵躲在灶窟里没有被发现,成了漏网之鱼,他连滚带爬,摸黑逃回笕桥日军大本营报信。

1938年2月18日8时许,日军增兵包围乔司,封锁路口,放火烧房,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乔司大屠杀。此次大屠杀延续3天,日寇屠杀百姓1360余人,并将尸体丢弃在池塘中,烧毁房屋7000余间,昔日繁华的乔司毁于一旦。

1940年后,人们才敢回荒芜了三年的乔司。1941年,民间人士方寿僧贴出“复兴乔司市集”的告示,呼吁逃难在外的乔司人回乡,重振家园,乔司得以慢慢恢复生机。那个时候,人们在街头巷尾、田边地角,只要随便一挖下去,就能挖出一根根白骨。面对死难亲人的白骨,大伙觉得不能让同胞的尸骨就这样暴露在荒野里、街面上、田畈中。于是,方寿僧等人又发动大家把这些白骨收集起来。有的是乡民们自动收拾的,有的是方寿僧老先生出资收买的。方寿僧、李厚耕、高怀孙、唐志钝四人又自己出钱在原乔司汽车站的废墟上建起一座六角形公墓,并将遗骨埋在其中,墓以块石水泥砌垒,墓顶用泥覆盖。墓高2.07米,底径4米,墓前嵌有横式墓碑,因1938年系农历“戊寅”年,故取名戊寅公墓,俗称“千人坑”。

1947年和1950年,当地乡人先后两次给墓培土加高。1965年,乔司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协会又将墓加以整修并立碑撰文。1984年余杭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1994年乔司镇人民政府再度修复公墓,并重新撰文立碑,供人凭吊。

场馆看点

一墓一亭一桥一坑一室

为了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真实记录日本侵略者屠杀乔司人民的暴行,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2014-2015年,乔司街道办事处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千人坑”综合保护工程,围绕“戊寅惨案”史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为主线开展保护修缮。

街道本着保护和反映历史为理念,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对公墓、保庆桥、凉亭、千人坑在原址进行修缮保护。同时,为更好地反映历史,在公墓西侧新建“侵犯日军乔司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内布展设昔日华彩、风云突变、戊寅惨案、铭记历史四个篇章,运用浮雕、影像、照片、图画、文字、信件、人物墙、实物等形式展示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在乔司制造的“大屠杀”惨案。一墓一坑一桥一亭一馆,形成较为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街道城市文化公园形成完整的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当地和周边群众提供了学习、教育、宣传、锻炼的公共文化场所。

乔司街道还成立了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和爱国主义宣讲团,开展“千人坑”日常维护管理,在纪念馆进行讲解服务,至今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十万余人次,其中不少是遇难同胞的亲属。

服务信息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保庆桥西北侧

开放时间:千人坑全天候免费开放,纪念馆周一休馆,周二至周日:09:00-11:00,14:00-16:00,无需预约

咨询电话:0571-86292286

交通方式:地铁九号线至乔司站下,往北约500米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笛
返回
​乔司街道戊寅公墓是余杭区重要的抗日战争时期文物遗迹,是日军侵华暴行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