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旧居:再现文化巨匠光华映钱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7-26 09:20   

“我这个人很平凡,但我经过的这个时代,实在是太伟大了。”这句话出自夏衍自传体回忆录《懒寻旧梦录·自序》。想要了解这位文学巨匠、革命文艺家的故事,可以前往位于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50号的夏衍旧居看看。

旧居设置了展厅、八咏堂、书房、卧室等展室,基本保留了原有风貌,展陈了夏公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老照片、著作、剧本等展品,完整地再现了一位文化巨匠、革命文艺家的成长历程和光辉一生。

历史回眸

夏衍的人生从这间旧居起步

夏衍人生的起点,是从这间旧居开始的。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他从小好学,因品学兼优被保送到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甲工求学期间,他开始阅读《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新青年》《解放与改造》等报刊上各种介绍新思潮的文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参加浙江学生运动,被选为学生会联合会代表。10月,参与创办进步刊物《双十》和《浙江新潮》,并以“宰白”的笔名发表文章与“随感录”,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得到陈独秀的赞赏。

1920年,夏衍从“甲工毕业”,公费保送到日本深造。留学期间,他慢慢对文学发生兴趣,阅读了大量的社会科学的书籍,并结识了许多进步青年。

1924年11月,夏衍和几个留学生在报纸上看到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乘船在日本门司停泊的消息,他非常想见一见这位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夏衍给中山先生带去了进步刊物和日本的报刊,得到了中山先生的赞赏。双方交谈大概只有十分钟,孙中山就指着李烈钧为介绍人,当面加入了国民党,这是夏衍一生中参加实际政治活动的开始。1927年初奉命回国,夏衍因反对蒋介石而被开除党籍,开始走上了新的征程。

提笔为剑   以文为矛

夏衍一生发表的作品数不胜数,含有深刻的教育思想。他提笔为剑,直面时代洪流;以文为矛,书写文艺奋战。

在1927年白色恐怖之下,夏衍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翻译了《妇女与社会主义》《欧洲文艺思潮论》《母亲》《没用人的一生》等大量进步作品。

随后,他又参与筹备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自1930年当选执行委员起,直到1937年,夏衍始终领导和参与左联的文化革命,成为他一生中极其难忘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1935年2月,根据田汉的提纲,夏衍编写了电影剧本《风云儿女》。这部影片影响非常大,其中里面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我们的国歌。

从1937年起,由于偶然的机缘,夏衍开启了十二年新闻记者的生涯。他曾创办《救亡日报》,任总编辑,从上海、广州再到桂林,这份进步报纸为抗日起了很大的鼓动宣传作用。

皖南事变后,夏衍到香港参与创办《华商报》,香港沦陷后又到重庆参与创办《新华日报》。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恢复了《救亡日报》和《消息》半周刊,后被国民党查封,赴新加坡参加胡愈之主持的《南侨日报》,半年后重返香港又参加了《华商报》,直到上海解放前夕奉调离开。

受中共中央指示,夏衍还从事统战工作,主要负责文化界统战。




场馆看点

这里不仅是夏衍旧居

更是他毕生“曾藏”的仓库

旧居里依然陈列着夏衍生前用过的物品,工作时的勋章、右脚骨折特制的鞋子、打火机、录音机……一件件物品叫人看了感慨万千。

1977年秋,夏衍恢复党组织关系,此后他依然努力创作,培养新人,回报祖国。

夏衍酷爱收藏,他收藏的绝大部分都是稀世珍品。到了晚年,他却把毕生收藏都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其中包括扬州八怪、齐白石等大家的珍贵字画以及纳兰成德手卷、清代珍邮等孤品,只留下了“沈氏曾藏”之印。“曾藏”而非“珍藏”,在他而言,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他只是代为保存。

服务信息

开闭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场馆地址:杭州市上城区严家路50号

交通路线:地铁4号线新塘站B口出,步行至夏衍旧居

讲解服务:个人散客暂不提供讲解,团体参观请提前预约

联系电话:0571-86434817

预约方式:微信关注“上城区文物保护中心”-服务资讯-夏衍旧居参观预约

活动服务:旧居的衍空间常年举办主题展览、戏剧电影沙龙等文化体验活动。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  编辑:陈笛
返回
“我这个人很平凡,但我经过的这个时代,实在是太伟大了。”这句话出自夏衍自传体回忆录《懒寻旧梦录·自序》。想要了解这位文学巨匠、革命文艺家的故事,可以前往位于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50号的夏衍旧居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