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教育频道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第十届品味书香征文活动
 
“道”可道
2015年02月16日 13:40:44 星期一

翻开《老子》,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道”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作为《老子》一书的核心思想,和太极图一样是道家学派在人们心中的象征。

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老子的思想,是在小学的综合探究课上。那时老师给我们放《道德经》的动画视频,屏幕上那位骑着青牛缓缓而行的老者,一下子便吸引了我的目光。雪白的须发,腰间挂一只葫芦,那形象就如同是邻家的老爷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或许第一印象总是最深刻、最难忘的。直到现在,我脑海中最清晰的老子,依然是那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形象。

老子缓慢而从容地步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他所创立的道家思想,却影响了华夏两千余载。在我的心中,老子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哲学家。他擅长逆向思维,能从常事中发掘出理论或实践上的巨大意义。常人只看见“有”的存在意义,老子却提出了“无”的作用,并通过对车轮、器皿、屋宇的研究,得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重要结论;世人皆爱显示自己的强大和才能,老子却提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观点。此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等良言,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多方位思考问题、辩证看待事物的大门。

作为道家的核心思想,“道”这个字在《老子》中共出现了七十多次,其含义丰富深邃。首先,老子试图创立一个完整的宇宙结构体系,它将这个体系命名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正是道创造了世间万物。从这一点来说,“道”的存在与宇宙起源论中的“奇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我们是不是能说老子还是一位“科学家”呢?)

其次,“道”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更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应遵循“道”的规律,才能成为理想的世界,正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老子一向轻视仁义,认为所谓的“仁义”违背了“道”的规律。为此,韩愈在《原道》中还“批驳”了他的观点。至于二者立场究竟如何,请恕本人愚笨,诸位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实,老子的这种“道”,更是一种“无为而治”的为政之道。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并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刚开始我对此感到非常疑惑,照老子这么说,难道人人都做所谓的“羲皇上人”,垂拱而治,什么都不干,天下就能太平和乐了吗?那还要君主朝廷做什么?后来仔细读了《老子》一书,才明白所谓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百姓顺应自然,自我而为。于是恍然大悟,不禁想起《礼记》之中对于大同社会的描述——若真到了这境界,不就成了另一种“大同”社会了吗?

老子的这种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柳宗元便在《种树橐驼传》中记载了橐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的秘诀,并将其引申到政治意义上,由“养树”得到了“养人”之道,并“传其事以为官戒”。纵观历史,这种对于“治民反扰民”的现象的警示,及“顺应无为”的思想,其源头不正在《老子》那里吗?就连唐朝名臣魏征也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不可“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可见老子这种“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

读罢《老子》一书,我获益良多。从正心修身,到治国平天下,《老子》都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和帮助,难怪它被黑格尔称为“东方古代世界的代表者”。的确,作为道家的经典,《老子》虽仅有短短五千言,却是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字字珠玑。

现在,合上《老子》,我脑海中浮现的仍是那夕阳下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他的背影逐渐模糊,他的思想却如一支利箭,穿过千年的虚空,直直向我飞射而来。一同传来的,还有那苍老而渺远的声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来源: 作者:方慧敏 淳安县睿达实验学校 编辑:陈笛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学经典、诵经典、爱经典”的良好氛围,2014年6月—9月,市教育局将联合有关单位组织开展首届中华经典吟诵大赛。比赛设小学个人组、小学集体组中学个人组和中学集体组;内容要求以中华经典诗文为主,可适当配乐、舞蹈等丰富舞台形式。初赛由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直属学校自行组织并推荐。

   杭州市教育局应老师:87074131 杭报集团杭州网黄金树:85053055

 

 
 
策划、编辑:教育频道 网页设计制作:葛颖蓓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