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重点培育学校>
     
浙江省桐庐中学“美丽学校”创建方案
2014-12-08 16:51:30杭州网

    一、创建背景与基础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清画不如”。具有73年办学历史的浙江省桐庐中学就坐落在这“中国最美县”的核心区域——城南街道白云源路658号。占地243.2亩,校舍建筑面积66765平方米。校内绿树成荫,碧草如茵,环境幽美,设施先进,既有传统园林韵味,又有现代文明气息。

    现有在编教职工212名,专任教师190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9.3岁,中学高级教师89人,特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培养人选3人,省优秀教师、省春蚕奖、省教坛新秀共5人。从2012年以来,入选第四届“县名师发展工程”有71位,第二届杭州市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有6位,浙派名师培养人选2位,浙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1位,浙派骨干教师培养人选1位。现有14位中青年骨干教师与省、市教科研专家结对。学校正努力打造一支由名师引领的具有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风严谨、业务精湛、善于合作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150名。学校秉承“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学校精神,遵循“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追求卓越品质”的办学思路,努力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基础均衡、个性凸现、注重实践与创新、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现代生活素养”的理想教育目标。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提升学生素养,在规划实施高中新课程过程中提出了培养具有时代气息的“更美的人”的学校特色发展思路并付之于实践。2014620日《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研修三版报道了我校课程建设的专题文章《美丽课程有多美》。

    作为省一级重点高中,近年来校领导勤奋务实,师生团结拼搏,全校师生以“和谐桐中、活力桐中、品质桐中”为美丽愿景,以严格的教育管理和日趋上升的教学质量,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在2013年,桐庐县“千企评百岗”社会评议中,我校在全县具有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中获得第2名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万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安全文明示范单位、“杭州市绿色学校”等荣誉和称号。

    随着普高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契机,这对我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大胆改革,解放思想,力争抓住“美丽学校”创建这一契机,为学校办学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创建工作目标

    以杭州市“美丽学校”建设目标为核心主题,以我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重点,以“狠抓校园环境创设、狠抓班级文化建设、狠抓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学生素质教育”为中心环节,遵循我校“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追求卓越品质”的办学思路,追求“和谐桐中、活力桐中、品质桐中”的美丽愿景,确立创建主题:

    (一)创设优美校园环境,以和谐校园为依托,创建美丽校园;

    (二)深化班级文化建设,以美丽班集体为平台,打造美丽班级;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目标教学为抓手,构建美丽课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幸福教师为目标,塑造美丽教师;

    (五)凸显素质教育优势,以更美的人为导向,培育美丽学生。

    三、创建工作重点举措与安排

    (一)“美丽校园”创建工程

    在建校70周年校庆布置和成功创建杭州市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强化育人功能,服务师生教育教学;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和谐关系;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味。

    1.强化育人功能

    学校加大校园建设投入,添置给类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完善硬件设备,具体做到:

    ①提升绿化品味:学校大门、教学楼花箱定期更换花草,教师办公室下绿地更换草皮。

    ②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大e板投入;改建学生电子阅览室1个;配置实验室多媒体;更换教师到期手提电脑。

    ③完善功能用房——增配教师集体备课室5个;改装音乐教室、舞蹈房;完善物理、化学实验室内部配置;建设通用技术学科、美术学科、地理学科、各类社团等专用教室;装修体育场看台下办公室2间,供体育教师办公;搬迁书库。

    ④亮丽教学环境:为新高一配备课桌椅750套;毓秀乒羽馆投入使用。

    2.构建平安环境

    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为此,务必全面落实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的学校归属感和幸福感。具体做到:

    ①树立依法治校理念:在成功创建桐庐县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

    ②加强师生人文关怀:严格做好“求索奖”“求是奖”、“风荷奖”、“风采奖”、“风华奖”的审核和发放工作;开展各类教工俱乐部活动,以缓冲工作与学习的压力,增添生活情趣;继续做好集体过生日、生日送蛋糕、健康慰问等日常关怀;结合上级精神,设置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

    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设立全员德育岗,每天安排6位教师与行政值日相结合,开展“护校”工作;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让特殊学生得到特别的关心;加强心理辅导站工作,公布接待学生时间,定期出版《心航》,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④ 完善家校社工作:有效开展校级、年级组、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工作,畅通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机制;在2013年县“千企评百岗”社会评议中获得第二名的基础上,坚持每月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

    3.加强文化建设

    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发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以建设现代化高中为要求,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明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书香校园,注重师生阅读习惯培育;梳理学校文化与积淀,做好传承和发展。具体做到:

    ①明确学校核心价值观:感召时代呼唤,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上墙工作,并按主题开展德育活动,让师生入脑入心;突出校本精神,在大门两侧的篆体石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础上,做好顾秉林先生题写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上墙工作;编写学生始业教育读本《走进桐中》,让学生一踏进桐中就明确自己作为一个桐中学子的应有修为。

    ②建设书香校园:开展重读经典活动,安排早、晚读时间供学生阅读;按要求安排阅读进课堂,每周一节;举办读书节,全体语文老师配合完成;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让教师更为彰显“文化人”的角色;引进新华书店分店,方便师生购买图书,进一步浓厚读书氛围。

    ③建设校史文化:校友会会刊《校友通讯》每年刊出两期,至今已刊出49期;建立各地校友会,开展校友联谊活动;举办校友文学协会活动,编辑刊物《紫霄文苑》;建设知名校友长廊,以激励学子们向前辈看齐;搬迁校史陈列室至毓秀山紫霄阁。

    ④加强文化交流:坚持开放办学,平稳开展与德国康斯坦丁·瓦诺帝高级中学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坚持校际交流,继续深化与杭高、杭二中等名校的合作,提升师资力量;努力开辟学校实践基地,建设好学生的第二课堂。

    (二)“美丽班级”创建工程

    班集体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的幼苗在合适的阳光、土壤、肥料和水分中长大的园地。学校办学思想的落实、具体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班集体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打造“和谐桐中”,必须班集体能和谐;要打造“活力桐中”,必须班集体有活力;要打造“品质桐中”,必须班集体有品质。

    1.开展“美丽班集体”建设规划活动

    ①做好班情摸底工作。除了解学生家庭成员、家庭住址、身体情况、学习情况外,更要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兴趣特长、人生理想等。这样做,一方面让班主任明白建设班级的可用资源,另一方面让班主任明确班级建设的需要与发展方向。

    ②明确班集体发展方向。根据学校办学思想,结合班集体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明确班集体发展方向,将班级打造成共性任务完成出色、特色建设富有成效的班集体。具体可在“班级名片”中体现。

    ③做好班集体建设部署。重点是要突出班级文化建设,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视觉文化等三个方面部署。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形成行为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基础和依据,具体体现为班级理念,如班风、班歌、班级口号等;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动态表达,是践行班级理念的可靠保障,如班规、班级活动、特殊仪式等;视觉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静态传达,也是行为文化的必要补充,如班级文化布设等。

    2.开展“美丽班集体”建设常规活动

    ①落实全员德育工作机制。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推进全员育人机制,把传授知识同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培养习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习辅导、思想引导,既教书又育人。每位导师每学年结对学生总数不超过3人。

    ②规范主题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课应该遵循学校办学思想、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其方向是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主题班会课的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体系、情感体验和心理特征,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德育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结合“美丽班集体”建设需要,每月开设4节主题班会课。

    ③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各班级要牢固树立“教育无小事”的育人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公共空间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用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活力”,带动“美丽班集体”建设的活力,从而提高“美丽班集体”建设的品质。

    ④抓好学生周记批阅。班主任可以以周记为载体,了解班级的人和事,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妥善处理班级矛盾,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教师反思。“美丽班集体”建设要充分发挥周记的作用,做到周周写、周周批。对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做好交流、帮扶;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能够及时回应。努力让周记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学生心灵成长的伴随。

    3.开展“美丽班集体”建设特色活动

    ①强化班主任学习。一是加强阅读。一方面学校为班主任订阅统一的杂志1份,作为学习之用;另一方面鼓励班主任参加各种培训,让班主任认识到加强学习的紧迫性,主动利用网络等平台提高自身的素养。二是以生为师。牢固树立“师生的和谐关系是一种教育生产力”的观念,引导班主任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向学生请教,走出“命令式”的管理模式。三是规范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由年级组召集,每次由一位班主任分享教育管理经验或者共同商讨班级面临的共性、个性问题,要开出实效。四是加强校本培训。学生处定期组织了班主任沙龙,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形成管理共识。同时,结合县教育局和学校规划,组织了班主任的优秀德育论文评比和班会课评比等活动。五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学校为班主任培训打开了窗口,按照“美丽班集体”建设的需要,合理设置了培训内容。

    ②营造民主管理氛围。在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特别是班干部队伍的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活动的设计、班级文化的营造、优秀学生评选等活动都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合理用好了班级民主集中制,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提升了学生素养。同时,特别重视家校合作,成立班级家长委员,让家长代表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活动等的开展助力。

    ③凸现学生自主治理。“美丽班集体”建设,如果仅是班主任管理的“产品”,那么,他所带的班级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面对的学生却是不一样的,只有切实让班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才能形成由班级教师团队、班级班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按需召开班务会议,每会有记录。

    ④加强教育科研引领。在成立草根名师宋卫庆工作室的基础上,发挥其美丽班集体建设引领作用。通过主题班会课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等,进一步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

    4.开展“美丽班集体”建设评价活动

    美丽班集体考核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应该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激励班级在共性基础上的多元发展。首先,进一步完善了“美丽班级”建设规划。按照各班制定的规划,申报建设方案,按照达成的目标情况进行考核。其次,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过程。将原先的数据统计变成平时年级组检查和师生的推介考核,其目的是通过师生推介来更好地总结班级建设经验,进而形成学校文化。最后,进一步发挥考核结果的作用。对考核优秀的班级进行奖励和展示,并作为学校向外推荐、评优评先人选的首选。

    5.具体实施安排(以2014学年为例)

    ①各班上报“美丽班集体”建设计划,完成班级文化布设、班干部队伍选拔、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学生道德评价体系建设工作。(9月份)

    ②确定学生成长导师制结对师生名单;围绕建设目标,开展各类活动(10月份—下一年1月份)

    ③完成班级中期考核(2月份)

    ④围绕建设目标,开展各类活动(3月份—4月份)

    ⑤完成学年度考核(5月份)

    ⑥优秀班集体材料汇总(6月份)

    ⑦召开班主任研讨会,表彰优秀班集体(7月份)

    (三)“美丽课堂”创建工作安排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准线。我校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色选修课程群建设,让每一位学生以自己为目标、以发展为要求、以更好为追求,成为基础均衡、兴趣提升、特长凸显的“更美的人”;以目标教学为抓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构建美丽课堂。

    1.特色选修课程群建设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加强学校选修课程建设,构建具有桐中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丰富选修课程内容、优化选修课程结构、提升选修课程质量,课时安排更加合理,课程管理进一步加强,课程实施方式创新拓展,课程资源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进而实现学生个体不同的基础上的自主选择和个性成长。我校积极打造了相应特色选修课程,为了更好突出特色,整合了相应特色课程群(如图所示)。

  

    

    图一:桐庐中学特色选修课程结构图

    我校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已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准备,首先,针对师生进行发动宣传,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开设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积累操作层面的经验,到2014年上半年,借申报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的机会,对校内的已经开设的选修课程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学校特色选修课程群围绕特色办学思路培养“更美的人”为内核,突出这一思路的核心。其次,按学习领域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体育三大领域。为了更好的体现学校实际,我们将学生素养角度对三大领域中每一领域建立两个特色课程群,人文与社会包括桐庐地方经济课程群和紫霄阁国学课程群,科学与技术包括现代科技生活课程群和提高先修类课程群、艺术与体育包括个性社团类课程群和核心价值类课程群:

    ①桐庐地方经济课程群:快递经济、块状经济(制笔、针织、水电、箱包)、美丽经济(美丽乡村、旅游经济、养老经济)、桐庐江南文化、桐庐五水共治中的哲学思想、桐庐乡土文化、桐庐古村落、传拓技艺入门、桐庐旅游、慢生活体验区。

    ②紫霄阁国学课程群:国学基础(上、下)、走近孔子与庄子、书法欣赏、汉语基本语法及运用、晨读经典、咏桐古诗辑评、潇洒桐庐诗词选。

    ③提高先修课程群:生物先修课程、数学先修课程、物理先修课程、化学先修课程。

    ④现代科技生活课程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制作与网站建设、Scratch动画及游戏编程、海报制作、摄影、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文学鉴赏、VOA新闻听说练、英语歌曲及演讲技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食品中的化学、环境·生命。

    ⑤个性社团类课程群:紫霄苑艺社、健美操、街舞社、二胡专业社、羽毛球、铜管乐选修、航模社、动漫设计、模联社团、画说桐庐、剪纸——桐庐印象。

    ⑥核心价值类课程群:德育主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感恩与责任)、学生自主发展(诚信、友善、)、社会调查(寻找校园最美教师、人人献爱心活动、健康饮食调查)

    学校根据具有时代气息的“培养更美的人”的特色办学思路。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个性的课程结构体系。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的课程建设理念,做好“三个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自主发展相结合,全面素质培养与术有专攻相结合。将选修课程划分成“限选类”和“任选类”,既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兼顾学校教育引领使学生能选其所需,选其所爱,爱其所学

    2.基于“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的创建

    学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全程参与指导,从2012学年开始,围绕“以学定教”这一主题已经开始大量的课堂实践,目前,已有近3000分钟课堂实录供研究使用,各个教研组均有相关的子项目进行研究。

    实施“目标教学”可以改变教师只有任务意识、内容意识或者进度意识的现状,从目标的主体、内容、程度、条件和形式等四个方面进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最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知识掌握。

    我们进行的模式创建主要着重的是课堂教学诊断与行为改进的机制与措施研究、课堂教学诊断与行为改进的教师课例研究、学生课堂教学中高效学习的要素研究、三种高效课型(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的范式研究、研究板书和多媒体的关系,强化课堂小结、作业(试卷)订证的要求,开展综合阅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针对这一项目,我们主要从以下途径来保障实现:

    ①2014.4-2014.5项目论证;

    ②2014.6-2014.8项目实践准备;

    ③2014.92014.10完成桐庐中学课堂改革项目申报,并成立两个课改实验小组;

    ④2014.11-2014.12两个小组骨干教师研计小组主要研究内容,明确目的、明确分工,华师大来校进行第一次课堂教学诊断,并撰写教学案例。

    ⑤2015.1-2015.5 分两条路线开展工作:

    线路一:

    ⅰ.小组成员先进行探讨(骨干先行),包括讨论改革方向、重点,初步构建项目的大致框架,每人负责不同的内容;

    ⅱ.以小组成员为代表,在各备课组内进行公开课或录制的微视频为素材进行研讨,初步建构目标教学的方向和综合阅读的主要内容;

    ⅲ.备课组内推出优秀案例(录像课、微视频、公开课)在校内组际间进行交流;

    ⅳ.各备课组成优秀案例为素材,综合研讨内容后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三种课型的模型并进行推广;

    线路二:

    ⅰ.微目标的撰写及微课录制:针对学科的重难点或疑难问题,通过撰写10分钟以内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微课的录制,各学科至少录制10节以上的精品微课,并总结撰写目标和录制微课的经验。

    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撰写,要突出学生为主体;

    ⅲ.完成一个单元的分层目标,帮助学生完成选择;

    ⅳ.完成一个模块的分层和分类目标,让不同的选择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015.6-2016.4项目第二轮具体实施及研究;

    2016.4-2016.7项目资料汇总,报告撰写;成果鉴定。

    (四)“美丽教师”创建工程

    依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2年)、学校的教育哲学、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家长和社会的课程期待,学校从2012年开始整体规划各类课程,在对学校相关背景包括学校课程传统、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学校的课程追求进行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形成了培养“更美的人”的课程哲学。

    

    

    图二:桐庐中学学校课程目标图

    要达成这一课程目标,必须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做坚实的后盾,本着“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学校”的教育共识,学校采取各种举措培养“美丽教师”。在多年的实践尝试和借鉴学习的基础上,2014811日学校在校务会议暨中层暑期读书会上提出三支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为:“打造自律、自励的干部队伍;塑造自觉、自新的教师团队;培育自主、自信的学生群体”,其中特别重点强调以“激发内驱、梯队培养、团队合作、立足校本、善借外力”为“美丽教师”培养目标。

    1.学习示范,让“美丽”成为一种坚守

    举办假期读书会,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加强师德建设,打造具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关心学生、为人师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团队。为强化师德先进典型的选树,学校评选了感动校园“最美教师”,并在校园最醒目的橱窗内分期展示每位美丽教师的风采。

    2.激发内驱,让“美丽”成为一种习惯

    ①激发教师增强自我提高动机:学校利用各种载体与活动唤醒老师沉睡的梦想,获得自我的觉醒。结合暑期师德培训,开展 “学校发展,我的责任”、“我的教育之梦”等征文活动,以此激发教师用激情和梦想去面对自己的教育生活,把自己的发展与桐中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②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设立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的模式,以使每个教师能理智地筹划自己的未来,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

    3.梯队培养,让“美丽”成为一种可能

    ①根据教师生涯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促进策略

    ⅰ.学校对见习教师提供的促进策略:建立职前培训制度,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教育教学特点以及学校的特色和文化;给以适当的专业训练,让其认识教师的使命、学校的规章、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过程、本校的学生、家长情况;新教师拜师结对,由资深教师传授职业基本规范;要求其保证一定课时量的听课(在本校、外校、名校),写听课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写课堂反思笔记;开展入职宣誓仪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ⅱ.学校对于初任教师提供的促进策略:开展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课”等活动,让每一个青年教师年年有充分展示其教学能力和才华的机会;改进教研组职能,使其成为教师“叙事”及“同伴互助”的主要场所之一;建立多元化的诊断指标体系,运用多样化的诊断方法,发挥教师发展性诊断的激励导向作用;吸收青年教师进入学校课程开发核心小组、课题研究中心组,培养其学者型教师的基本素质。

    ⅲ.学校对于骨干教师提供的促进策略:让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根据教师特点,分别推送外出进修学习、进入系统性的在职理论学习,帮助其建立新的增长点,重新定立适合的位置;提供带教任务,一方面把自已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奉献出来,另一方面在带教中也要不断学习,以巩固其自身的专业地位;邀请专家帮助其分析不利于专业发展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疏导和学习方案;

    ②根据教师各个教龄段采用不同的奖励措施

    为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助力其专业成长。学校在桐庐籍优秀企业家赖建法先生的鼎力支持下,每年分三个教龄段分别设立“风荷奖”、“风采奖”、“风华奖”。风荷奖:5人左右,奖金2500/人;风采奖:15人左右,奖金3000/人;风华奖:10人左右,奖金3500/人。每年奖金总额约10万元。每个教龄段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发各个教龄段教师的竞争进取。

    4.团队合作,让“美丽”成为一种共享

    ①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结合学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达80余人这一校情,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目的是通过搭建平台、同伴互助的路径,开展有序且内容切实的活动来夯实青年教师专业功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可促使青年教师体验成功,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能自主地发展。每学年开展了以下活动:一份个人发展规划、一份个人阅读计划、一次课堂教学评比、一份课例评比、一次说课比赛、一次命题比赛、一次说题比赛。

    ②加强备课组团队捆绑考核:为了更好地激发备课组加强团队合作,做好学科组常规建设、质量提升、队伍培养、学生辅导、主题教研、资料整理等诸多活动,以团队的形式大面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各类校内考核中,淡化个体考核,强化团队捆绑考核,将个体考核与团队捆绑考核相整合。开展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考核评比活动,评为优秀的备课组、教研组每个成员奖励200元,组长奖励500元;每个学年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备课组团队质量奖评比活动,以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学科单科上线人数进行评比,并给予前六名的学科组每个成员一定的奖励。

    5.立足校本,让“美丽”成为一种特色

    ①主题教研:主题式的组本教研模式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载体。教研主题源于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教学问题时就会产生随机教研话题,当随机教研话题的沉淀到一定数量后,对这些话题进行归类分析就可产生教研主题,即以“问题累积→沉淀→归类分析而产生主题”或“困惑→成因分析→确立主题”这样的方式来确定各个年级学科组研讨的主题。

    桐中大讲堂:开设桐中大讲堂,一则为学生提升人文、科学素养搭建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学校优秀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平台。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立足校内,以本校名师、优秀青年教师为主,为学生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讲座,在校内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每次讲座前,做好宣传海报,把校内的优秀教师展示给全校师生,以此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职业幸福感。

    6.善借外力,让“美丽”成为一种鲜活

    ①借助名校力量加强青年教师骨干培养力度:学校持续地实施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为积极配合县“君山引凤” 科技人才周和深入贯彻《桐庐县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学年)》,努力建设一支善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名师工作站、特级教师工作室、教研员工作室。一方面安排青年教师与杭高、杭二中名师结对,外派青年教师赴杭二中等名校挂职培养,另一方面聘请县市教研员每周来校听课指导相关学科教学。通过研修培训、研训一体、师徒结对,发挥我校“名师工作站”、“特级教师工作室”和“教研员工作室”的作用,定期进行听课、评课,对全体青年教师教学进行跟踪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

    ②借助高校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

    ⅰ.借助华师大的力量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校本课程体系及开发课程。由华师大教授在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纲要设计、课程案例撰写等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及课程开发开设能力。

    ⅱ.借助浙江大学的力量开展高中教师全员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与高考重点上线比率为目标,通过专家理论引领、新课标与教材的解析、课堂教学艺术研讨、名师教学观摩与学员交流等系列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学科教学素养、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风格。

    ③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学校通过与德国、美国等学校的结对,每年会派出几位骨干教师去国研训、学习,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学的长远发展。

    (五)“美丽学生”创建工程

    在做“最美的人”的哲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德育为先导,培育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塑造身心健康、基础均衡、个性凸现、实践创新、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现代生活素养的“美丽学生”。

    1.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素养

    ①育心树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三全”(全员、全面、全程)“三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的德育工作模式。通过开设《礼仪规范》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②实施主题教育。坚持“德育主题化,主题活动化,活动系列化,系列课程化”的工作思路,根据学生特点和年级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定月度德育目标,激励学生完善自我。同时,根据德育目标确定每学年举办的大型德育活动,让全体学生参加读书节、体艺节以及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课程化活动。

    ③强化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的理念、理论、操作等已逐渐演变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形与隐形的动态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一个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标志。不断优化社团开设的20多门社团选修课,大力加强2014年县规划课题《普高特色社团文化建设及其课程化道路的实践研究》的研究。

    ④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开设好心理辅导课。开设了各类心理讲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4月份开展了心理健康主题活动,10月份开展了桐庐中学心理健康月,成立了桐心社;组织开展了社团活动和选修课教学活动;编写了桐庐中学心理健康杂志《心航》。

    ⑤感恩责任教育:“感恩与责任”教育是我校德育品牌,旨在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新生入学时开展了“我是桐中人,我为桐中添光彩”征文暨演讲比赛,将自己对桐中未来的畅想诉诸笔端,凝成文字,培养学生爱校、爱学、自强、上进等优秀品质。高三年级举行“毕业季”系列活动,12月份开展以“践行时代精神,担当社会责任”为主题的成人节宣誓仪式;3月开展“我为母校留下一片绿”高三学子“毕业林”植树纪念活动;5月举行高三毕业典礼;6月则开展“桐中学子代代齐心,精华精品脉脉相传”高三精品资料传承及文明离校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建好杭州市大中学暑期优秀社会实践队——桐中求索志愿者服务队,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化。

    ⑥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主要活动有:校园垃圾分类活动、绿色环保教育专题活动、五水共治宣传活动、认养一棵树活动、保护母亲河——富春江活动。开设《校园环保》选修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能力。

    ⑦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救自护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2.拓宽育人途径,打造“美丽德育”品牌

    ①全员育人:加强师德建设,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规范育人行为,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②班级育人: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

    ③科学育人:重视学科德育,挖掘德育内涵,探索育人规律。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高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

    ④家庭育人:学校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百名教师进千家”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式,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鼓励个性发展,争做“更美的人”

    ①自主发展:德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针对学校实际,将学校管理的重心由老师下移至学生,以学生会挂帅,在一系列大型活动的申办、垃圾分类开展、膳管会食堂监督等工作中,努力实现学生管理“由管到理、由强制到自主、由外在要求到内在需求”的转变。

    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及时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人生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目前,我校《关于在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实践研究》已被立项为县规划课题,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③开展寻找“美丽学生”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持续开展桐庐中学“十佳学生”评选、“十大标兵”评选、“十佳团员”评选、“优秀志愿者”评选等活动。

    四、创建保障措施

    学校将结合省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围绕“美丽学校”建设这一重心,提高管理水平,发挥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功能,为建设美丽学校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同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建、共享“美丽学校”。

    1.思想保障

    召开各级会议,学习讨论本方案,把创建“美丽学校”的意义与作用内化为教师的共识,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实践中落实。

    ①宣传动员:于20148月上旬先后在校务会议、行政会议和全体教师会议三个层面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通过张贴公示栏、国旗下宣讲等,让全体学生充分认识创建“美丽学校”的重要性。

    ②组织落实:20148月中旬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与领导,确保活动开展有效。

    ③开展实施:20148月下旬,学校根据实施方案确定创建主题目标;20149月—20156月底,各部门、年级段、学科教研组围绕学校主题目标确定具体创建目标,并结合学校实施方案开展比学赶超的措施落实;20157月,学校自下而上进行各层面的创建总结。

    2.组织保障

    成立浙江省桐庐中学“美丽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冯永平

    副组长:张敏儿、何国民、张斌、钱兴成

    成员:黄洁、杨军、邹宗平、徐志莲、赖志敏、吴行方、郭金华、段孟军、方建春、杨晓军、戴森淼、邵红刚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小组,具体负责推进五方面的创建工作:

    美丽校园——负责人:张敏儿、钱兴成。成员:黄洁、王华、邵荣春、赖志敏、吴行方、杨晓军、戴森淼、邵红刚、班主任;

    美丽班级——负责人:张斌。成员:邹宗平、方建春、郭金华、杨晓军、戴森淼、邵红刚、班主任;

    美丽课堂——负责人:何国民。成员:杨军、徐志莲、段孟军、杨晓军、戴森淼、邵红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美丽教师——负责人:张敏儿、何国民。成员:杨军、徐志莲、吴行方、段孟军、杨晓军、戴森淼、邵红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美丽学生——负责人:何国民、张斌:杨军、邹宗平、郭金华、段孟军、方建春、杨晓军、戴森淼、邵红刚、学生、班级。

    领导小组坚持统筹兼顾,分工不分家,各小组负责人把各个具体创建目标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融合起来,坚持“导于前、督于中、评于后”的工作方法,讲求实效。

    3.制度保障

    方案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由校长将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实行专人负责,要求各部门按照方案要求落到实处。

    4.后勤保障

    以认真扎实、开拓创新的态度,持续健康发展的创建业绩,积极争取县教育局的经费政策支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满足“美丽学校”建设的物质需要。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陈笛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