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
     
临安市湍口镇小学“美丽学校”创建方案
2014-12-08 17:56:43杭州网

    【学校概况】

    临安市湍口镇小学创建于1914年3月,时为文节乡中心国民学校。学校目前有9个教学班,248名学生,其中住校的有230人,29名教职工,其中临安市教坛新秀3人,市学科教研大组成员1人,临安市二星级教师2人,党员教师8人。学校占地14689.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7平方米,绿化面积4693平方米,建有“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全部进教室。运动场地5000平方米,建有六道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100米直道。学校图书馆藏书20000余册,生均80多册;教学仪器设备都按省I类标准配备。

    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示范图书室,浙江省陶行知实验学校,杭州市“师德群体创优先进集体”、杭州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杭州市“农村示范学校”、杭州市“档案目标管理一级学校”、杭州市城乡结对先进集体、杭州市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绿色学校、临安市第二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曾获得浙江省和杭州市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团体优胜奖。

    我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个人更阳光;我校的校训是“求真、求新、求乐”;办学思路是:立足学校发展、立足教师成长、立足学生进步。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让每个人更阳光”的理念,积极开展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活动,填补充实课余时间,引领学生节假日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素质,培养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技能。我校的《耍碗》、《山娃闹春》曲艺节目分获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一、二等奖,杨俞健同学获得临安市首届“十佳阳光少年”,校杂技队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表演。我校运动队2012年获得市33届运动会丙组团体冠军,女子篮球队连续三年获得市前三名。乡村学校少年宫办得有声有色,二十个社团硕果累累,特别是暑期夏令营活动,更是极大丰富了山区孩子的假期生活,提高了各类技能,提升了信心,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生态文明教育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特色。临安市教研室在对我校调研后,称湍口小学是一所“学生舒心、老师安心、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社会称心”的“五心”学校。

    基于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具有民间传统的特色项目,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努力争创“美丽校园”: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美丽湍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开展美丽校园建设活动,着力提升发展短板,着力提升教育内涵,着力提升教育质量,着力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达到美丽校园建设标准,力争建成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美丽学校。

    三、建设内容

    1.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抓好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一、康健的体魄;二、农人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 湍口镇小学于2011年开始创建乡村学校少年宫,我们本着让每个学生更阳光的理念,充分发挥民间艺术教学和经典诵读特色,采用基础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一套长效机制,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健康发展,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

    2.丰富学校文化,建设人文校园。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真抓好德育教材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多主题班会,开展诵读、儒学教育和相关评比等系列活动;完善轮班升旗制度,严格少先队大队部的日常常规检查,以多种形式开展“五个教育”的活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狠抓教师师德学习、教风学习,促进良好的教风;结合德育课题,开展展示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挖掘学校儒家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材料加强宣传学习;精心打造走廊文化、教室文化、专用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操场文化、餐厅文化等;组织得力人员,积极筹办校刊,加大班级校讯通、班级博客的使用监督;召开专题会议,让学生深入学习、讨论校训、校规、校歌的内涵,达到弄懂校规、熟背校训、会唱校歌;进一步规范心理辅导室的运用,分季节、分班级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加强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3.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校园。积极开展植树造绿、美化校园活动,逐步形成“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景观小品错落有致”的花园式格局。学校的围墙、护栏、橱柜等实施每年至少一次粉刷,达到窗明几净,外观无任何污染物;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的校园建设活动;加强德育处及少先队对卫生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对责任区域实施打分记录,纳入班级和处室的卫生评比考核,定期张榜公布;利用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积极组织疾病防控专题教育,通过班会、墙报、宣传栏等形式加强疾病防控的宣传,组织学生按规定进行体检,注意季节性晨检报告;制定控烟工作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悬挂无烟学校宣传牌。

    4.推进改革创新,建设活力校园。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开好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耍碗》。湍口镇是临安市首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乡镇,境内非遗项目众多,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杂技耍碗艺术,湍口小学致力于开发《耍碗》校本课程。基于勤于动手、自主创新的理念,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科学设置课程目标,选定教学内容,有效实施。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保证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达到学校规定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93%以上。进一步完善社团各项管理制度,每学年认真组织学校社团项目的申报,按时间安排定期活动;认真组织好学校四月份读书节,六月份艺术节,九月份体育节。

    5.深化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加强学校图书室、师生阅览室建设,逐年对图书进行补充与更新,确保生均图书达到80册。学校为教师人均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数不低于1份。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向师生开放,借阅率100%。各班设有图书角、图书架,通过学生图书交换或捐助等形式丰富班级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开好校本阅读课程,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做好资料的积累。进一步加强“阅读课”的管理,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育部推荐书目。建立和完善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等评选制度,每年评选表彰一批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和书香家庭。

    6.确保安全稳定,建设平安校园。牢固树立“学校工作,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利用主题班会,宣传安全知识;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安全演练,制定避险预案;加强安全巡逻值班,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实行早中晚巡查和定点值班,巡查和值班记录要详实;进一步检查警务室标准建设,完善标准要求;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和标志,定期检查,设施完好率保持100%;加强对教师、班主任、保安、食堂从业人员、卫生保健教师的安全教育常识和能力的培训,制定食堂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制度;依据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交通、食品、水、电、火等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巡查,加强重大节假日等的值班力度,确保敏感时期的稳定工作。

    7.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和谐校园。学校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建立残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助学机制,保障他们完成规定学业;加强班、队会的管理、监督,提高班队会学生组织参与的水平。不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学管会以及班级学管会的检查、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依法处理学生违规违纪问题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做到维护学校权威,保障学生权益;公布学校诉求渠道,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畅通师生、家长诉求渠道,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筹备建设教工之家、休息室,积极开展教师社团建设和体育锻炼活动,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解决教职工的难题;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建设,定期召开家长会以及家长委员会,广泛听取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性意见,坚持走“人民的教育人民办”改革发展之路。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统一协调。成立建设美丽校园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与协调。

    组 长:方元明 副组长:张 云

    成 员:周东辉 童 鑫 朱剑刚 年级主任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校园网、宣传栏、专题学习等形式,提高全校师生对建设“美丽校园”目的、意义的认识,提高“建设美丽湍小”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3.征求意见,制定方案。通过征集教职工提案、召开座谈会、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制定可行性建设方案。

    4.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依照分工,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处室,各处室再依据实际情况责任到人,限期完成。领导小组跟进督查,确保各项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5.及时总结,巩固深化。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建设活动进行阶段小结或总结,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建设工作安排,表彰奖励在建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宣传在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事迹,探索建立活动长效机制。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胡晨曦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