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重点培育项目>创建方向:美丽学生>
     
桐庐县春江小学“美丽学生”创建方案
2014-12-08 17:04:23杭州网

    一、创建背景和基础

    幸福的学生一定是最美丽的学生!

    三年前,我们对本校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小学六年校园生活的总体感觉,认为幸福的占51.34%,一般的占39.08%,不幸福的占9.58%从这组数据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校园生活和学习是持消极态度的。六年的校园生活学生最值得留恋的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文艺演出、春游等;最不喜欢的是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让自己整天在教室里。由此可见,学生目前的课业负担相对比较繁重,校园生活带给他们的感受以枯燥乏味、厌烦疲惫居多,缺乏新奇有趣、愉悦成功的体验,学生的生命质量偏低,幸福指数很难提升。

    作为学校,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更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加强对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感的关照,引领孩子们享受获取幸福的每一个过程,留意自身幸福感的每一个印迹。学生的幸福指数是衡量学生校园幸福感的基本值,它反映出了学生对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满意程度,它又是学校教育现状的“晴雨表”,教育改革发展态势的“风向标”。因此,我们要通过开展“美丽学生”创建活动,保障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幸福的体验,给予学生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二、创建工作目标

    通过调查,发现制约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主要因素,通过相关策略与方法加以干预控制,构建和谐的学习、活动、交往机制,营造培育“美丽学生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快乐自信地学习、快乐自信地交往、快乐自信地活动中理解幸福、发现幸福、获取幸福、感受幸福、传播幸福,进一步丰盈学生的校内生活,切实提升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

    三.创建工作重点举措

    1.发展学生的特长,在自信和满足中获得幸福

    重视个体需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是幸福教育的最高层次。近年来,学校秉着“全面发展有特长”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张扬个性、开发潜能,使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自己的特长学习,从而较好地掌握一项以上的特长或技能。美丽学生,在于特色发展的快乐和自信。不同的个性特长造就了开放、多元、民主和包容的同伴文化,滋养着文明、活泼、自信、大志的春江学子,秀出了春江少年的幸福童年!

    2.校园足球品牌化,在快乐和激情中得到幸福

    作为浙江省足球体育传统学校,学校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以“快乐足球”建设为切入口,把“足球运动”列为一门课程,站在课程的高度将其中的一节体育课设置为足球课,把“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活动和社团课之中,保证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足球这项体育快乐运动中来,促使足球运动在学校教学中能够常态推进,真正做到春江学子“人人爱踢足球,人人会踢足球”,让“快乐足球”俨然成为学校一种独特的氛围,一个特色的品牌。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减少学生幸福学习的羁绊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校出台了《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从“学前准备习惯”、“过程学习习惯”和“收拾整理习惯”三个维度入手,由各教研组制定了各学科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帮助学生储备获取幸福的能力。同时,教导处借助《学习习惯培养情况评级表》,通过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手段来监控、反馈实施情况,监督老师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自觉的学习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羁绊,换来的是优异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面对学习的收获,学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4.提倡激励教育,激发学生幸福学习的热情

    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正向激励、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的方法,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乐学、愿学。2011年,学校委派专人走近我校的吴祥云老师,解读她在教学上的“独家秘笈”,而后以其为典范,开展了“吴祥云教学现象解读”、“吴祥云激励模式推介”等一系列活动,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星级激励教育,全面推行班级日常作业星级表扬榜,鼓励全体教师向吴祥云老师学习,或模仿、或借鉴,或创新,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改变传统视野下“只有好学生可以得到表扬”的弊端,实现“学生只要有好的表现都可以得到表扬”的有效转变,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教师的重视,皆能学有所成,在幸福地学习活动中获得幸福的体验。

    5.梯度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幸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一种幸福,做一个读书人,就是做一个幸福的人,一个人热爱阅读的学生也必然是一个幸福的学生。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校分学段开展梯度阅读,各学段精心设计《阅读手册》,推荐阅读书目、指导阅读方法、做好阅读记录,引领孩子晨诵、午读,同时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每天回家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做好相应的评价记录,逐渐养成时时处处爱阅读的好习惯。此外,学校还在走廊上设计了开放式阅览区,配套的书桌、相应的书籍全部齐备,孩子们可以随意地在走廊上静静地享受阅读的幸福。在班级中建立了读书角,崭新的书柜、各自的藏书一一到位,孩子们可以随时在班中借阅自己想看的书籍。阅读的时间是自由的,阅读的空间是开放的,阅读的心灵则是轻松、愉悦的。

    6.学生活动课程化在活动中体验幸福

    为避免学生活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倾向,促使学生活动真正基于学生、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学校就应该将学生活动与课程实施紧密结合起来,规范活动过程,增强活动效果,提升活动品味。有鉴于此,在2012学年,我校提出了活动课程化的设想,制定出台了《校内外常规活动课程设计方案》,按照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整合各学科的教学特色,将校内、校外开展的各类常规性活动全部统一勾兑,系统地设计序列化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小学六年都经历必要的教育活动,使之常态化。其目的一是为了梳理校园内的各类活动,二是为了促使每次活动尽量达到活动课程化的要求,即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施、有评价这四大要素,从而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学校成功依托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学校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和形式多样的课程实施切实提高了主题活动的效度,为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体验幸福创造了一个大舞台。

    7.试行作业量化控制,在自主和健康中感受幸福

    学校实行了家庭作业改革,对其进行量化控制,总体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推行“语、数书面家庭作业隔天布置”制度,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超过40分钟。学校推行“家庭作业隔天布置”这一举措,旨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求大家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旨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力,有效减轻学生课业、学业、心理等方面压力,为孩子们放学后预留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

    四、创建工作安排

    120148月~10月,总结过去“美丽学校”建设工作,制定“美丽学校”创建方案;

    2201411月,申报杭州市“美丽学生”创建项目,制定“美丽学生”创建方案;

    3201412月,组织教师学习“美丽学生”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和重点工作举措;

    4201412月~20157月,全面实施“美丽学生”创建工作;

    520157月~8月,总结“美丽学校”和“美丽学生”创建工作,建立“美丽学生”建设的长效机制;

    620159月~20167月打造“美丽学生”品牌项目。

    五、创建保障措施

    1.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美丽学生”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陈秋

    副组长:姚理军、潘玲玲、、俞建敏

    组 员:王亚琴、周燕芬、章爱珍、华立青、张静、胡波、姚志丹、何雪飞

    2.将七项工作重点举措,以项目制落实到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

    (1)发展学生的特长,在自信和满足中获得幸福——陈秋赟、周燕芬

    (2)校园足球品牌化,在快乐和激情中得到幸福——姚志丹、华立青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减少学生幸福学习的羁绊——章爱珍、王亚琴

    (4)提倡激励教育,激发学生幸福学习的热情——陈秋赟、胡波

    (5)梯度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幸福——濮伟华、何雪飞

    (6)学生活动课程化,在活动中体验幸福——姚理军、俞建敏、王亚琴

    (7)试行作业量化控制,在自主和健康中感受幸福——濮伟华、张静

    3.建立“美丽学生”评价制度

    4.建立“美丽学生”家庭教育办法

    5.经费保障

    六、机制建设以及有关印证材料

    完善、提炼原有培育“美丽学生”的做法:

    12010年提出并实施的“全面发展有特长”学校特色建设;

    22008年确定的省(足球)体育特色学校;

    32011年开始试行的《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42011年推行的激励教育方法;

    52013年实行的经典诵读;

    62012年试行的活动课程化

    72010年试行的《家庭作业和考试制度改革》。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陈笛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