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重点培育项目>创建方向:美丽学生>
     
萧山区劲松小学“美丽学生”创建方案
2014-12-08 16:04:52杭州网

    萧山区劲松小学的前身为蕙兰初等小学堂,于清宣统三年(1911)正月由美籍传教士慕珥发起创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多年来,学校一直以培育高品位劲松学子为发展目标,我们结合“美丽学校”创建活动,依托松文化的魅力,通过开发与建构学生良好品性的课程,着力培育美丽劲松学子。

    一、美之源

    (一)基于文化,调查劲松精神

    “百年劲松一直在传承着劲松精神,也许是一种阳光的心态,也许是一种坚韧的品质,也许是一份责任的担当,也许是……”出于这样的由衷,我们对全校师生及家长做了一份“关于劲松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从1000多份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家对于劲松精神的理解是非常多元,如:学生眼中的“不畏权威”,家长心里的“百折不饶”,老师心目中的 “积极进取”等。但是,多元理解的背后却又指向一些相似的价值取向与品性。

    (二)基于学校,提炼劲松精神

    “好学力行”是我们劲松小学的校训,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孔子的教诲:“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好学力行”的优秀学校文化传统奠定了劲松小学人文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基础,但它还是一种精神内核,教育需要载体,孩子们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通过参与、体验来感悟,才能将“好学力行”的校训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为此,我们积极提炼劲松精神,倡导松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松文化中的“松也是取义于学校校名中的“松”。松树是人们常见的树种,它遍及世界各大洲,但是唯独我们中华民族对松树情有独钟。在千百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确确实实对松树有着浓厚的情结,并且形成了松文化。松文化中“松”的形象蕴含着、灌注着人的学识、修养、理想、在内,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松的崇高、美好的品性以及人们对松怀有的人文观念,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反复不断地转化,终于造就了深厚的松文化。

    (三)基于学生,构建品性课程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阶段及其在以后的生涯中,保持自身具有可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技能的提高,人格的自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而内在品性的建构与可持续发展是及其重要的生长点。尽管我们的德育可以在每一个学科及德育活动中渗透,但往往是零碎的,因而缺乏系统、缺乏整合、缺乏梯度的。那怎样才能相对稳定、相对有系统?势必要求学校能提供个性化的校本品性课程来保障。基于学生的发展,为顺利推进学校“美丽学生”培育工程,我们进行精心设计,让德育活动课程化,使我校学子在松文化的熏陶和品性课程的运作下,拥有阳光的心态、坚韧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开放的视野。

    二、美之本

    (一)概念界定

    1.“松文化”:松,自古以来就是坚韧不拔、百折不饶的象征,根据百年校史,在我校培植一种劲松精神,即促进师生共同拥有像松树那样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四季常青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以及众木成林的合作精神。

    2.“劲松印象”:在松文化的熏陶下,通过“阳光、坚韧、担当、开放”四大校本品性课程的建构与运作下,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劲松学子,都拥有阳光的心态,坚韧的品质,富有担当的责任心,以及开放的视野,以此促进他们的品性发展。

    (二)培育目标

    通过德育校本品性课程的建构与运作,突显我校的松文化,促进学生阳光、坚韧、担当、开放等品性的发展,从而培育“美丽学生”。

    (三)工作安排

    1.准备阶段2014.082014.09

    主要工作——向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关于松文化”的问卷调查与整理。在专家的引领下,大致建构课程研究框架与课程开发的体系。

    2.初期阶段2014.092014.10

    主要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师课程开发研究群,进行教师专题培训,全员参与。

    3.中期阶段2014.102016.06

    主要工作——借助学生、教师、家长的力量,通过“阳光课程”、“坚韧课程”、“担当课程”、“开放课程”四大品性课程的设立,使学校的德育活动走向课程化,学生积极参与。

    4.后期阶段2016.062016.07

    主要工作——及时做好后测分析,继续收补各类原始资料与作品,认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美丽学生”培育经验,鉴定成果,编辑相关的文集,让“松文化”四大品性校本课程真正能服务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且不断地发挥作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活动继续铺路架桥。

    (四)思路框架

    我们培育工程,主要从“四大校本品性”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建构与运作。以年级为经,以四大品性课程为纬,以相对固化的课时保证,随年级的递升而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以这样的系列微课程为载体,最终促进我校学生拥有独特校园文化印记的“劲松印象”。具体框架如下:

 

    

    三、美之行

    (一)具体实施

    通过“阳光、坚韧、担当、开放”四大课程的开设,来促进美丽学生的培育。

    1.“阳光课程”系列

    我校从2003年起,我校就开始立项研究阳光评价、阳光德育、阳光校园、“七彩松”校本课程。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像松树一样乐观、阳光地生活。

    (1)一年级:“找一个快乐的理由来上学”系列,通过量一量孩子此刻的身高,唱一首孩子喜欢的儿歌,听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看一看小学的校园环境,拍一张班级的全家福;此外,还可以请家人来写写对孩子们的祝福与期望等来促使孩子们从一开始上学就知道要拥有阳光的心态。

    (2)二年级:“我有一个梦想”系列,帮助每一个学生寻梦、追梦、建筑梦想① 触摸伟人梦想,将激励孩子们去效仿。② 绘制自己的梦想,并保管起来。③ 绘本梦想连环画,引导他们设想实现梦想的足迹。④ 记录寻梦轨迹,发放相应的梦想建筑卡,自行记录。

    (3)三年级:“我爱微笑面对”系列,构筑温暖的心地:①寻找最真诚的笑脸,用心体会;②讲述校园里的微笑故事,暖人心房;③讲述校外的微笑故事,传播力量;④编织灿烂的微笑墙,照耀校园。

    (4)四年级:“我有一颗感恩的心”系列,主要如下:① 讲述亲情故事,感恩父母;② 体验友情,感恩同学;③ 书写心里话,感恩老师;④ 采访保安等,感恩学校;⑤ 关注环保,感恩大自然。

    (5)五年级:“我相信我能行”系列,引导学生相信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① 放大镜照己,天生我材必有用;② 优点卡夸人,从赞美中汲取力量;③ 最强大脑显神通,从活动中展现能量;④ 才艺展示显身手,在特长中挑战自我。

     6)六年级:“我要毕业了”系列,在致童年的系列活动中,感受成长,笑对未来:① 成长手册,书写儿时记忆;② 毕业班会,分享成长的快乐;③ 亲子活动,共话愿景;④ 毕业典礼,笑看未来。

    2.“坚韧课程”系列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此系列课程旨在促进各年级学生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境”时,能像松树那样于风欺雪压之中,锻炼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1)一年级:“我在游戏的快乐中成长”系列,在挑战跳绳王、玩转呼啦圈、滚轮胎接力、袋鼠跳接力、负重跑接力赛等中来促进孩子们感受快乐,建构坚韧的品性。

    (2)二年级:“我在习惯的养成中坚持”系列,在寻找专注的眼神、叫醒倾听的耳朵、高举积极的小手、发现火眼金睛等习惯的养成中促生孩子们坚韧的意志,克服惰性,学会坚持。

    (3)三年级:“我在体艺的竞技中拼搏”系列体操比赛、亲子运动、校运会、每月阳光运动竞技等竞技中催生顽强的拼搏精神。

    (4)四年级:“我在社会实践中成长”系列,在观察绿豆芽、养蚕宝宝、做陶泥、采访采风等等活动中促使学生坚韧的信念。

    (5)五年级:“我在交往的挫折中坚强”系列,通过亲子联动起风波、劳动基地有纠纷、住家活动难适应、青春期交往等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在交往中自强不息。

    (6)六年级:“我在学习的挫折中强大”系列通过树立目标不放手、自主学习敢质疑、难题错题入金库、寻找榜样细改变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好学力行中强大。

    3.“担当课程”系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此系列意在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担当的,顶天立地的人,为将来做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打底。

    (1)一年级:“我是自己的小主人”系列,在“我会整理书包”、“我会洗碗筷”、“我会系鞋带”、“我会上超市”、“我会记电话号码”等主题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二年级:“我是班级的小主人”系列,通过“轮流做值日班长”、“人人有岗位”、“我为班级献爱心”、“我为班级添光彩”等来引导孩子自主管理的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

    (3)三年级:“我是家庭的小主人”系列,在“今天我当家”、“外出游玩,我安排”、“安全锦囊我来做”“压岁钱,我理财”等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当家作主的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与节约意识。

    (4)四年级:“我是校园小主人”系列,通过“校园卫生人人有责”、“校园新闻人人报道”、“校园礼仪人人监督”、“轮流担任红领巾监督岗”等主题活动来引导孩子们做校园的小主人。

    (5)五年级:“我是家乡的小公民”系列,在访问自来水厂、调查街头汽车尾气、举行家乡特产模拟拍卖会、“我做家乡小导游”等主题活动中,引导学生做家乡的主人,节约资源,绿色出行。

    (6)六年级:“我是社会公益的小助手”系列,在通过为民勤杭州林义卖、为地球灭一小时灯、与阳光妈妈一起进福利院、做湘湖义工等等来促使孩子们从小担当起社会公益的责任。

    4.“开放课程”系列

    从百年前的一所教会学校到成长为如今的城区名校,这样的底蕴结合当今国际潮流,促使我们更需要开拓学生开放的视野。

    (1)一年级:“我与松树交朋友”系列,引导学生了解松树的种类,认识身边的松树,找一颗松树与自己做朋友,借助家长的帮助,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来展示。

    (2)二年级:“我与松树共成长”系列,尝试让二年级的学生去种一棵松树苗,可以全班为单位在校园的某块区域种一棵松树,也可以是养一盆松树的盆景,或到公园认养一棵。进而了解松树这个朋友的品种、习性、栽培技巧等。

    (3)三年级:“绘松与唱松”系列,请学生以绘本的形式去画松,也可以画自己与松的成长经历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跟松树有关的歌曲,并进行借谱填新词,当然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自己来创作。

    (4)四年级:“话松与文学”系列,通过寻找、品味“松”的诗词、感悟松的文学形象、再访岁寒三友之诗词、仿作松之诗词,感受文学中松树这“百木之长”的高洁与坚韧,并能怡情养性。

    (5五年级:“话松与经济”系列,在“建材市场看松木”、“食品市场品松花粉、尝松籽”、“我看松树经济”等系列实践活动中,从经济的角度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6)六年级:“话松与做人”系列,让学生了解画家笔下的松树、民间雕刻家刀下的松树、盆景里的松树,感悟松的形象与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以松的姿态站立于人世间。

    (二)跟进评价

    1.基于松文化下的四大校本课程的评价,其一主要指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家长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

    2.四大校本课程评价其二主要指针对学生品性发展的评测,简单地说在突显松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此校本课程的运作下,促进学生四大品性发展的相关评价,主要见下表:

    (三)保障措施

    1.主管重视。上级相关部门,尤其是区教育局、区科研室、区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对于我校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工作一向支持有加,无论是常规工作管理,还是最新理念的指导,都能给予我校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管理水平和教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日益提高。

    2.家长支持。作为百年老校,在本地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口碑,不少家长是慕名而来。因此,本校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信任度较高,特别是亲子联动、家长助教进学校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本培育工程的实施与深入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经费保证。我校地处经济繁荣的老城区,政府对于学校工作既寄予厚望,又热情支持,能在财力物力上提供保障。此外,我校的领导也十分重视科研经费的提供,总能从学校整体开支中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比较齐全的研究设施。这为本培育工程的实施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

    “美丽学生”的培育工程是美丽学校创建过程中 “五美”工程之一,我们希望依托学校的特有的松文化,构建和开发好学校德育校本品性课程,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去参与、去实践,从而让每一个劲松学子都将拥有阳光的心态,坚韧的品质,富有担当的责任心,以及开放的视野,最终实现美丽劲松学子的培育。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潘露敏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