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重点培育项目>创建方向:美丽班级>
     
萧山区所前镇第二小学“美丽班级”创建方案
2014-12-08 15:25:15杭州网

    “润德于心,润责于行”——萧山区所前镇第二小学以责任之心,全求学之志,在百年校史和军校特色的滋养下,展开“责任教育”的美丽校园、美丽班级创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目标,特色十足、个性飞扬……

    一、创建背景:乘学校文化之东风,行班级特色之航船

    如果说人生是一辆公交,那么对于班主任来说,每一年的九月就是一个车站。我在20129月的车站,迎来了一批新的乘客,由46个孩子的三年级班。把这些小乘客送到我车上的老师一脸真诚地对我说:“你得有思想准备。”的确,没几天我就领教了他们的厉害:男孩子活泼好动,课间就听得他们大声大嚷;女孩子沉默寡言,上课闷声不响。问问课余时间干什么,大多数孩子除了看电视,就是找伙伴骑自行车,抓鱼。

    有教育家曾说:“谁站在讲台前 谁就决定教育的品质。”我最大的爱好是阅读,每日必做的事情是书写。阅读和写作,构成了我的大半个生命。那么,我就把此作为礼物,送给班级的每一个孩子吧!

    那时候,学校正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全校各班以“迎接新学校,我有新面貌”为主题,纷纷创建班级特色,我们班级也不例外。

    二、创建步骤:诞生——开发——成长。

    1、艾玛班的诞生

    绘本阅读是我屡试不爽的手段,只要一拿起绘本,每个孩子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沉浸在美妙的故事中。就让我们也从绘本阅读开始吧。

    第一次读绘本,一定要选择浅显易懂,让孩子们觉得好玩好笑的。我把大卫··麦基的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作为见面礼送给了这个班的孩子们。从来不知道绘本是何物的孩子顿时被吸引住了。花格子大象艾玛是如此与众不同,但是它并不因此自以为是,与朋友们和睦相处,做大家的开心果。

    热情、幽默、乐观、坚强的花格子艾玛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问大家:“世界上真的有花格子大象吗?”孩子们摇摇头。我说:“那么花格子大象是谁呢?”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孩子们明白了,原来花格子大象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都是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不能因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而自卑尴尬,也不能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得意洋洋,自以为是。我们既像艾玛一样有个性有特点,也要像它一样热情,肯动脑筋,给大家带来快乐,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我们的班名“幸福艾玛”由此产生。

    2、艾玛家园的目标确立——做最好的自己

    班级标识:花格子大象艾玛

    班级精神:像艾玛一样快乐,像艾玛一样独特。

    班级口号:我阅读,我快乐;我思考,我自由。

    班级愿景:做最好的自己

    班诗:《向着明亮那方》

    班歌:《小艾玛之歌》(用《蓝精灵之歌》的曲改歌词)

    小艾玛之歌

    在所前二小美丽校园有一群小艾玛他们好学又聪明

    他们调皮又灵敏

    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幸福的402

    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噢,可爱的小艾玛

    噢,幸福的402

    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大踏步向前进

    他们上课游戏阅读好开心

    3、开发班本课程,向最好的自己前进。

    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怎样让这一群孩子朝着最好的自己前进呢?我想到了班级微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但从体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沿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思路.又出现一种新的课程层次或形态,那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对他人编制课程的转化、改造、拓展以及自主独立开发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我们叫做师本课程,比如说校本课程。

    我想,既然能以学校为立足点编写适合本校的课程,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立足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实际,围绕我们“艾玛家园”做最好的自己这个愿景,开发一些班本课程呢?

    两年来,随着学生年龄、心理的增加,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班本课程。文化课程类的有:阅读课程、《论语》课程、《大学》课程:活动课程类的有:生命课程、口风琴课程、班级叙事课程;还有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家长课程。

    三、创建措施:课程做支持,寻找那个最美的自己。

    1、阅读课程——最好的自己,能阅读会思考。

    教育是给予也是唤醒。每个生命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美好与神奇,心灵之花绽放。只有爱阅读的人,才会思考,只有会思考的人,才能走向最好,这是我们走向美丽班级的第一步。

    (1)阅读课程的开发步骤。

    第一步,晨诵。

    一日之计在于晨,最好的时间我们要留给最美的文字。每天的早自修,我们用晨诵开始新的一天。开始是打印一些自己喜欢的诗词,想到哪一首就哪一首。没有规定什么要求,学生也读得愉快,如果规定要背诵,要默写,这份快乐自然又没了,所以我不做要求,只要跟着我读,读着读着,你会背了,表扬你,就口头表扬,称赞你比老师厉害。不会背,也没关系。

    ①自编《论语读本》,体会《论语》人生

    渐渐的,我们觉得这样做似乎随性了些,应该有个目标,有个读本,能够随时拿出来用。第一个选择就是《论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把适合它们的语句摘录下来,自编一本《论语读本》发到了每个孩子手里。

    ②读《大学》,从格物致知到诚意正心

    一边带着学生读《论语》,一边自学《大学》。第二个学期,《大学》结束,我们向《诗经》前进。也许有人对这些国学深恶痛绝,但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学习语文,老是停留在枝枝叶叶上,学了一片叶子也终究只是一片叶子,我们得去看这些枝叶是怎么长出来的。

    ③父母共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回到家,孩子做老师,把今天学的论语教家长读,然后和家长比赛背诵。

    讲述《论语》故事,读《论语》话语,一起来体会《论语》中的人生,是那个学期孩子们学习的重头戏。除了晨诵时间学习一条,每节语文课前我们学校有几分钟的预备铃,利用这个时间读背论语,在练笔中运用论语句子,班级里开展论语背诵大比拼,出论语小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子路;知道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更认识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孔子。读着“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我对自己说,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想到“君子无所争”,我停止了与同学抢夺玩具的手;当我的发言得不到大家的认同时,我对自己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与父母一起读背论语的时间,更成了孩子们的快乐时光。我们农村家长没有与孩子共读的习惯,不是忙着操劳家务,就是看电视或其他娱乐,真正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是很少的,或者说家长没有这个意识。如今在班主任的建议下,不管是乐意的还是不乐意的,都走到了孩子身边,共同来读这段话。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长表现得非常热情,不但始终参与,而且与孩子展开讨论,遇到问题借助网络进行查找。这样把论语诵读从学校眼延伸到了家庭,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建了家庭学习氛围,也给孩子带来了幸福体验。

    诵读《大学》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感觉,文中的一些句子纷纷成为孩子们的座右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那个渴望进步的男孩记了下来;我们念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进入课堂,知道学习应该正心,正心则不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理想总在远方,当我们失去信心的时候,用“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勉励自己……

    第二步,自由阅读。

    晨诵是一种仪式,是美好一天的开始。那么自由阅读,更是对丰富精神食粮的汲取。自由阅读包括自修课阅读和放学后的回家阅读。

    我们布置班级图书角,买了专属于班级的图书,按照书籍字数的多少,给这些书标上“1234”四个分值,在墙壁上张贴“阅读记载表”,每看完一本书,就在阅读记载表上写上这本书的分值。一个月后,根据分值多少评比出班级的阅读大王。因为这是班级专属图书,我们还在书上张贴“阅读感悟”记录的白纸,看过这本书的同学都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感想,帮助后面同学阅读理解。

    图书馆也是孩子们去的好地方。每周一次的借阅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课余时光我么就留给这些图书馆借来的书。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借来的书也各不相同。我们把借来的书名登记在摘录本上,在下一个星期借书前,班级里举行一次简单的好书推荐,每次五个同学上台介绍自己这个星期看的书中最感兴趣的那一本。根据写的读后感的质量奖励这一次借书的数量。

    第三步,师生共读。

    进入高段年级后,我们进行老师带领下的名著共读。我们打算两年时间至少精读四本名著,一个学期一本。现在我们正在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五下我们将阅读《万物简史》,六上读《苏菲的世界》,六下我要带女生读《简爱》,男生读《悲惨世界》。这四本书,涉及历史,科学,哲学,社会。我想,当他们带着这四本书走出小学,那也称得上一笔沉甸甸的财富。

    师生共读整本书,分几步走。孩子回家自己读指定的段落,并做一些标注,写一点感想;第二天,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内容感想,我给大家解答疑问。为了主持共读《三国演义》,我做起了解读的文章,每天都得为这一章内容,根据学生可能接受的成都,写上一两千字的解读,并制作成PPT,讲读,提问,讨论。平时上课低头做小动作的男孩子个个伸长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你,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渴望。

    渐渐的,有孩子不满足于听,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讲?”这个提议多好,我说:“好呀,你们自己来,我只在一边看。”轮到讲述的同学,前一天会读得特别仔细。

    我们还把自己读过的书捐赠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带着小朋友一起读书。

    2、生命课程——最好的自己,爱生命会珍惜。

    四年级,我们做得最精彩的就是生命课程。那时,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听到有孩子为了一件小事跳楼,割腕,用红领巾自缢,有的甚至集体服毒,做出种种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觉得作为老师我觉得有必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体验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从而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1)生命课程的开发步骤。

    种下一颗种子,观察记录生长的过程——建生物角,观察动植物的生命状态——书写生命日记。体验自我生命履历,体察个性化的情感变化——晨诵有关生命的诗歌,午读小说,感受生命的美丽和顽强——开一节生命班队课,升华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①种一粒种子,感受生命诞生的喜悦。

    泰戈尔说:“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奇迹。”每一个生命都应在期待中降临,被寄于厚望,它的诞生就意味着胜利。

    每人一只花盆,几粒种子,我们在学校的车棚里开始了简陋的生命之旅。从和泥开始,学习如何把生土与熟泥、肥土按比例混合,放入花盆,埋下种子。就连埋种子的动作,孩子们都各不相同,有的埋深了,找不到种子在哪了;有的卖浅了,浇点水就露出来了。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孩子们就是去车棚观察种下的黄豆种子。这一段日子,孩子的情感有了很多体验,看到新芽冒出来的欣喜,看到别的已经发芽,自己的种子还没有发芽迹象时的焦虑……有的孩子甚至每天拿着尺子丈量豆苗的长度,迫切希望豆苗快快长大。这些欣喜、担心、焦虑、自豪,让孩子们明白一个新的生命是如何在充满期望和憧憬的目光中诞生的,而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

    ②建一个生物角,观察生命存在的方式。

    教室里也有其他的生命与我们相伴。我们在教室前后摆放了几张课桌,放上一些动植物,就成了生物角。教室前面是一系列的水培植物:浸了水的餐巾纸上的小麦种子,发芽后那一簇绿茵茵的生命,就像一片蓬勃生机的小树林;碗盘里水培的地瓜,长出新叶,造型活像巧夺天工的盆景,水培的土豆,芋艿,各个生机勃勃……一汪清水竟然能栽培出如此美丽的风景,孩子们不禁在这旺盛顽强的生命力面前惊讶,为之赞叹,为之鼓掌。

    当然孩子们更感兴趣的还在教室后墙的动物生物角。小仓鼠、小泥鳅、小龙虾、小兔子、小金鱼……每一个生命以自己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大大丰富了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一次语文课上,大家正听我上课,忽然身后传来“唰唰唰”的声音,我不由往那边瞥了一眼,孩子们一看我的神情,也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原来仓鼠在积极地锻炼身体,声音是转动的笼子发出来的,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而兔子的表现更是神奇,它一听我们上课,就会从纸箱里站起来,前爪趴着纸箱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神情非常专注;下课的时候,它会把头转向后墙壁,那里有我们的手抄报,它会仔细地阅读……看着几个粗枝大叶的男孩子细心地为小兔子打扫卫生,我一阵欣慰;看到孩子们为泥鳅的生活习性大声争论,查找资料,解决疑问,我感到快乐;寻找越狱小仓鼠的故事也成了大家课余谈论的话题。

    在观察中,孩子们知道了,生命可以活泼如仓鼠,可以安静如乌龟,可以优雅似金鱼,也可以威武像龙虾。每个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性,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③记一页心情,体验生命个体化的情感。

    种植、饲养,都是为了从其他的生命中丰富自我情感。一个生命,可以粗糙如砺,也可以细腻如玉。我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有着一颗善于内省的心灵,他能够自觉地向内观察自我,体验情感,书写是很好的途径。从播种黄豆那一天起,我们开始写观察日记。一星期一期的班级作文周刊专门为此开辟了“生命专题”,上面刊登的都是孩子们书写的生命故事。郑浩天同学写的《仓鼠日记》,既有对仓鼠的观察,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还加了资料收集。我把它打印装订成册后,成为孩子写的第一本书,大家竞相阅读。

    故事大多数是快乐的,喜悦的,有趣的;但是也有担心和悲伤。四年级的孩子知道一切生命都有结束的时候,可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离自己而去,这给他们的生命带来多大的冲击力。徐文波是一个外地孩子,家境并不富裕,他恳求爸爸用25块钱在花鸟市场买了一只小兔子,放在生物角每天精心照料,上学带来,放学带回家去。可是有一天兔子不吃东西了,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食物去引诱它,都无济于事。大家围在兔子身边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垂头丧气,有的面露悲伤。这时,有人注意到主人始终坐在座位上,一次都没走过来表示关心,顿时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指责他无情无义。

    那一天的日记,大家不约而同地写了这件事。我看到了几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有指责,有悲伤,有同情。主人的日记则满是反思和忏悔,他埋葬了兔子,按照大人的作法还在坟上烧了纸钱。当即,一个念头在我脑海浮现了,悲伤是共同的情绪,谴责是一部分孩子的态度,我怎么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人这个生命呢?

    我先投影了何嘉铠同学日记:

    ……下午第二节课后,我再次来到兔子身边,发现它已经奄奄一息了,正侧着身子躺在笼子里,四条腿直直地朝外伸着,耳朵已经垂得不能再垂了,一直贴到了桌面上,眼睛几乎全合拢了。这一幕,让我这个新上任的动物管理员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兔子的肚子还在微微的抖动,但是我知道它已经离死神不远了。可是再看看许文波,他还在管自己玩,开心地笑着,叫着,一点都没有为兔子担忧的意思。

    刚才我原谅了他,可这一次,我真恨不得马上跑过去,给他狠狠地一拳。我强忍住不这样做,但是,他这种冷漠的态度真的让我非常愤怒。

    有些不知情的同学读了日记后,也开始纷纷指责主人不负责任。徐文波坐在座位上低着头,一直在暗自流泪,两眼通红通红的。

    看到大家情绪酝酿的差不多了,我把徐文波的日记读给大家听。他是这样写的:

    ……第二天我带了好几片菜叶来学校给兔子吃。呀,它吃得真快,不到一两分钟就把三片叶子全都吞下肚子去了。也许是昨天晚上饿坏了吧。后来我注意到兔子的大便,与其他兔子的大便不一样。别的兔子拉的大便是黑黑的,圆溜溜的,一颗一颗的,而我的兔子拉的大便却是黄黄的,还带着一点水。可是我没有在意,以为我的兔子就是这样的。

    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听说我的兔子不行了,我难受得不得了。我浑身燥热,发现自己似乎发烧了。我忍着没有告诉老师,我想,这应该是我为兔子而发的烧吧。兔子终于走了,完完全全地离我而去了。我感觉有一股很热很热的岩浆,正在燃烧着我的身体……

    我含着泪读完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室里异常安静,刚才愤愤不平的孩子都陷入了沉思。骂得最凶的何嘉铠忽然站起来,说:“徐文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我动情地对孩子们说:“我们身边的世界为什么如此多姿多彩,就是因为构成世界的主体——生命各具特点。有的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同学内敛文静,当每个人都围着小兔子纷纷表达自己悲哀情绪的时候,也应该允许别人以他的方式哀悼。”这节课,我和我们班的孩子都想了很多。

    ④读一组书籍,领略生命故事的魅力。

    阅读有关生命的绘本,如《失落的一角》、《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出走的绒布熊》、《一片叶子落下来》《你很特别》……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和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孩子们懂得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明白了生命周而复始的意义。

    课程进行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我们阅读各种故事,感受不一样的生命,发掘她的价值,向一个个坚强的生命致敬成了。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鲜活的生命,他们或热情,或坚强不屈,或自信勤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们启发。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生命;《小飞侠》则给了我们一个乐观开朗,渴望自由的生命;华佳颖《风之王》的读后感在福建《学生周报》上发表,那句“证明自己,无论以什么方式。”更是成为我们班级很多孩子的座右铭……

    ⑤开一次队课,畅谈对生命的认识。

    两个月的生命之旅,有活动,有阅读;有体验,有感受。最后,我们举行了一节以“生命”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课,讲述自己身边那些美丽的生命,畅谈自己想要的生命,把“积极、乐观、向上”——我们艾玛中队的愿景种植在每个孩子的心间。

    小青同学在诗歌《做最好的自己》中说:“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无论以什么方式,我都要证明,这就是最好的自己。”

    小芳是一个家境很特殊的孩子,她说:“我的生命中摆满了各种餐具,但大部分是杯具。我痛苦,我悲哀。但想到老师送给我们的那句话——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挂了。我突然开心了,因为我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经历,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个课程在2013年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并在年会上展示,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3、口风琴课程——最好的自己,有美好向往之。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对于我们尚且年幼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最好的自己,一定是受着音乐熏陶,心中有美的自己。口风琴是学校音乐课的一个内容,但是以往都流于形式,除了特别乖的几个孩子能学到一点东西外,其他孩子基本上只是做个样子。

    看到这个样子,我非常心痛,多好的学习机会,多好的丰富我们这个生命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我一定要把这个资源好好地利用起来,于是班级口风琴队建立起来。孩子们通过毛遂自荐或同学推荐,选出了六个队长,队长自行组织队员,给小队取名。每个星期,我们抽出一节课进行口风琴练习。小队长成了小老师,给组员特别指导。我对此并不内行,就把音乐老师请来。在她的协助下,好多同学都能吹奏几首简单的乐曲。

    在同学的练笔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些画面:有孩子回到家后,对着种下的花草吹起了口风琴,因为他以为花草听音乐能够长得更快;有的孩子在家人过生日的时候,吹口风琴庆祝;有的孩子还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班队活动课,成了孩子们口风琴表演的场地。我们做水果拼盘时,就有同学吹口风琴作活动的背景音乐。

    看着坐在操场上,沐浴着阳光吹奏口风琴的孩子们,我想,这仅是一个起步,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只要我们坚持,蕴藏在孩子心田里的那颗沉睡中的艺术种子,一定会发芽,也会开花!

    4.班级叙事课程——最好的自己,心怀阳光乐表达。

    最好的自己,一定是情感丰富,善于表达的自己。书写班级叙事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晨诵午读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每天我们抽出二十分钟的书写时间,供孩子们把这一天中发生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因为有这么一件事要做,孩子们开始有目的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生活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这句名言我们每个孩子都铭记于心,发现班级中的美,校园中的美,然后延伸到家庭里的美,社会上的美。

    如果仅仅是书写,没有展示,孩子们会渐渐缺乏热情。以孩子的班级叙事作为晨间谈话的主题,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先读,然后让大家对此展开讨论。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同学在班级叙事中讲述了科学课上的问题,我利用这几篇练笔组织大家讨论为什么要有科学课,科学课纪律差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班级周报是展示班级叙事的主阵地。每个星期我们都要出一期班级报纸,报头和插图是同学的美术作品,或者是班级记者拍下来的同学生活照;里面的作文全来自于大家的班级叙事。

    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习作热情,也拉拢了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架起了彼此沟通的桥梁。通过班级叙事,及时了解了同学们的思想动态,疏导心理问题。比如班级中的婷同学母亲去世后,家里纷纷扰扰。我在她的叙事中了解这个情况后,与家长沟通,并时刻关注。几次下来,婷从三年级的一个问题学生成为了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优秀生,上课表现就像换了个人,学习成绩优秀了,更重要的是,我在她后来的叙事中,看到了很多赏心悦目的美事。写美,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美。这比其他成绩更值得我欣慰。

    5、家长课程——最好的自己扎根于土壤。

    教室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空间,而是生命的活动场。在这个活动场里的不仅是学生,老师,还应该有家长。只有将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涵盖在内,组成一个成长共同体,这样的教室,才是一个向着完美进发的教室,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教室。老师与孩子在教室里舒展着生命活力,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所以,如何把教室延伸到家庭,如何让家长参与其中,成了我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往班级每学期期末我都会给家长写一个班级期末总结,除了向家长汇报本学期孩子在校情况,还会就如何安排孩子的寒暑假,给家长提一些建议。孩子返校的时候,家长会给我写反馈,反应孩子在假期中的生活学习表现,我根据反应或是表扬,或是找孩子聊天。家长反响不错。由此,我产生了每个星期给家长写信的念头,并把这完善成一个家长课程。

    1、家长信内容:每周给家长写信前,我先到任课老师处了解情况,收集一周来班级工作和孩子表现,选择内容,向家长做汇报,如报告本周教室里发生的大事好事,表扬有进步的孩子;再根据教学进度,给家长提一些建议和要求,如植树节到了,跟家长谈谈植树节最好与孩子做些什么;学雷锋的日子,我布置家长家庭作业,与孩子聊自己小时候学雷锋的事情,说说自己做过的最得意的好事,假期到了,向家长推荐值得孩子去参观旅游的地方;然后是传递一些家教信息和方法,解答家长的疑难问题,比如经常有家长说孩子做事拖拉,在网上找一些资料,谈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事项等等。

    2、沟通方式。利用家长会,跟家长宣布此课程,彼此约定,我们只做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沟通,学习提高,并不是告状信,我们彼此都不告状,只反应情况。每周五放学前,我把打印好的信放在孩子的信封里由孩子带给家长。家长看信后,在专门的一本家校反馈本上写孩子一周的生活情况。周一返校,我阅读家长反馈,写上意见建议。把家长提到需要表扬的孩子,给予相应的表扬奖励。

    3、课程效果。在家长信中,我特别强调亲子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走向美好的前提,温馨的家庭生活,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幸福的温床。有的家长把我发下去的每一封信都保存着,放在枕头边,睡前就拿出来看看;有的家长以前总是打孩子,以为打就是教育,现在改变了这个看法;有的家长放下麻将牌,在孩子面前拿起了书本……而孩子的收获也不小,家长反馈是由孩子转交的,在转交的过程中,他会去看家长写了什么。家长在信中流露出来的欣慰、快乐、对孩子的赞赏和鼓励,都被孩子接收,然后得到强化。

    年末,我在给家长的信里倡议给孩子写一封信。家长们很激动,有的说自己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该如何与孩子说话;有的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写出来比嘴巴里念叨一百遍跟能深入孩子的心灵。而孩子拿到爸爸妈妈给自己写的今生第一封信,更是兴奋极了。

    四、创建愿景——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阅读,写作,种植,活动……一个个班本课程,从孩子生活中来,回到孩子生活中去。我们所前二小艾玛班的孩子们两年多来,且行且思考,且行且完善,朝着美好前景一路前行。我们的教室被评为萧山区十佳教室,《萧山教育》刊登了我们的班级叙事,班级活动得到了展示。我相信,在艾玛家园里,没有差生,只有46个独特的生命,我和孩子们进行着一场生命的滋养,用阅读滋润心灵,用书写表达情感,用音乐舒展身心,用责任修炼自己,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赵群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