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
     
杭州市留下小学“美丽学校”创建方案
2014-12-08 11:29:06杭州网

    根据区《创建“美丽学校”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杭州市留下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杭州市留下小学特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文化育人、环境雅致、师生雅趣、人民满意”为建设目标,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重点,通过校园环境美与教育品质美的有机结合,推动学校建设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按照“整体设计、重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美丽校园:建实践体验式生态校园”创建工程、“美丽课堂:师生共创雅趣课堂”构筑工程、“美丽班级:创建特色班级”建设工程、“美丽教师:做一个雅趣教师”培养工程和“美丽学生:争做雅趣少年”培育工程等“五美”工程,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美丽学校”建设行动。为“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和深化“美丽学校”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二、学校概况

    千年古镇,百年名校。留下小学始创于1886年“西溪私塾”,历经县立留下小学堂、杭县国民模范学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杭州市重点小学。2001年完成撤并6所完村小任务,2006年学校成为浙江教育学院(现称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实验小学,2004年评为浙江省示范小学,2006年评定为浙江省百年名校。

    学校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回报社会”办学宗旨,传承百年创业精神,努力办留下人自己的好学校;学校植根于西溪文化,践行课程改革,培育学校特色,努力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以质量立校、文化兴校、内涵发展,使百年老校勃勃生机,迈上从乡镇中心小学提升现代名校发展之路。

    目前,学校座落西溪河畔,紧邻小和山高教园区,占地约45亩,建筑面积约13200㎡,是学生喜爱的“花园、果园、科普园、乐园”。学校教育设施设备按省二级配备为浙江省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需要。2014学年有教学班36个,学生约1650人;全校教职员工9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西湖区首届教师2人,市区教坛新秀30人,中级职称约50%,35岁教师 人,结构合理,适应学校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风雅西溪,人文校园,雅趣少年。十余年来,学校积极挖掘及利用“西溪文化”教育资源,尝试通过“儿童化、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转换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组织师生“走进西溪、体验生活、传承文明、主动发展”,整理提炼形成“西溪文化”乡土校本课程;将“西溪文化,代代相传”作为学校历史使命,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学校。2012年秋成功承担第三届全国小学校长大会分会场论坛任务,成为是首批杭州市高质轻负联系学校。

    三、创建原则

    ——开放性原则。“美丽学校”创建要尊重基层首创,注重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在创建、贵在落实。全校师生要围绕“美丽学校”建设五项工程,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不断丰富“美丽学校”建设的内涵和形式。

    ——系统性原则。学校要结合创建要求和学校实际,整合“文明学校”、“绿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创建活动的关键元素,科学编制“美丽学校”建设规划,既注重“五美并举”,也倡导“各美其美”,在整体构架、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对“美丽学校”创建的瓶颈问题、难点重点,要整合资源,形成突破。

    ——特色性原则。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优势等元素,坚持学校主体、因校制宜,注重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多元发展,积极培育学校的特色品牌、优势项目、个性特点,积淀与提炼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

    ——发展性原则。学校要坚持把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作为“美丽学校”创建第一要义,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美丽学校”建设的灵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美丽学校”创建的全过程,致力于推进学校内涵建设,致力于推动学校和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四、主要任务

    坚持“五美”并举,实施“美丽校园”创建工程、“美丽班级”建设工程、“美丽课堂”构筑工程、“美丽教师”培养工程和“美丽学生”培育工程等五项工程。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学校“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全面改进学校管理,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努力建设好让人民满意的“美丽学校”。

    (一)“美丽校园”创建工程:建实践体验式生态校园

    1.人文校园建设

    通过“扩建、改造、提升”完善学校基础设施,融合“西溪文化”因素,体现百年名校文化沉淀,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片段,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以“花园、果园、科普园、乐园”总体要求推进校园环境建设,努力使学校成为整洁优美、品位高雅、温馨宜人的工作和学习乐园,成为实践体验式生态园。

    重点是完成“西溪文化少儿研究院”的升级建设。西溪文化少儿研究院目前已有各类校级特色社团文化交流场所十余个,整体风格呈现一定的古典、本土气息,但各个活动室中相应物件(尤其是特色传统物件)的陈列还不够丰富,一些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备,特色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西溪文化少儿研究院的建设预计从三个维度着手:加强实践体验场地的建设。包括:本地传统物件、现代化可触摸视频的购置和陈列等;推进非遗项目的陆续进入。如:杭州纸马、刺绣、珠算等;培养“西溪文化少儿研究院小院士”。致力于少儿视角的西溪文化研究,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认知周围的世界,爱护周围的环境。

    2.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全面落实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开展“护校”专项行动。积极构建学校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的学校归属感和幸福感。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建育人机制,形成留下地区理解、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的良好局面。

    3.建构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改进文化育人,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师生共同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升华。充分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校文化阵地建设,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师生中开展“寻找留小最美”主题活动,将自己所认为的留小最美的校园环境用摄影、征文、绘画、诗歌等形式来予以表现,记录留小历史,传递智慧及启示,连续百年文脉,增强留小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得留小人人爱校、人人护校成风。

    (二)“美丽班级”建设工程:创建特色班级

    1.“留小特色班级体”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全员参与的关怀机制,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建立和完善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制度,营造班级民主化管理机制和氛围。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推进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选课走班”改革背景下班级集体建设的新模式,推进班级建设改革创新工作向前发展。结合雅趣课堂建设以及大队部“学习一项礼仪、养成一个习惯”系列专题活动,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及班级管理运作的特色机制,鼓励学校各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与管理风格,实现“百花齐放共争艳”的局面。

    2.创新班级活动模式。完善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活动新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丰富的、个性化的活动平台,使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个性特长、创新精神等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提升班级文化教育活动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品德、在活动中塑造班级文化,用活动引领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育。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与学校文化及办学理念相协调,与深化课程改革有关要求相适应,富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注重班级精神的培育,培育和确立班集体的共同价值观。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和“精气神”,营造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和而不同、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在不同年级中开展“漂流书吧”活动,让学生在课余和闲暇时光可以静静的阅读,享受图书带给自己的乐趣,也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扩充学生的视野,增加底蕴,并且在班级与年级中形成有各自特色的书香氛围。

    (三)“美丽课堂”构筑工程:师生共创雅趣课堂

    1.以“高效阅读”课改实验为抓手打造优质课堂。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打造以生为本、灵动和谐的优质课堂。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深入开展高效阅读课改工作 在原有诗词记诵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经典记诵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体现灵活多样,在学习方式上重视合作学习,在教学效果上力争扩大参与面。借助倪宗红特级教师工作站这个平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结合阅读考级制度,细化标准,在记诵篇目上实现增量,在记诵效果上看到增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过程的最优化。大力推进轻负高质、减负增效的教改实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推动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以“雅趣课堂建设”为路径打造人文课堂。秉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和谐人文的课堂生态,促进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与技术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谐发展。建设和完善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学校在传承西溪文化的教育背景下,着力推进“雅趣课堂”建设。我们所理解的雅趣课堂建设的实施路径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三点认识:一个核心即以雅趣文化为基点,突出学生的体验和展示,造就课堂教学的雅趣品位。两个融合即将教师教的雅趣与学生学的雅趣相融合;将课堂外在环境的雅趣与内在学习心理的雅趣相融合。三条措施即时空流动过程之雅趣教学活动的建设;物化空间之雅趣环境建设;心理空间之雅趣课堂公约的建立。

    时空流动过程之雅趣教学具体关注指标有教师的教有雅趣,其内容包括特色教学设计、趣味教学活动组织、个性化教材分析等。该研究内容以教学研究机制为保障;关注指标之二为学生学得(得到)雅趣,其内容包括学习成果展示雅趣、学习过程表现雅趣等。该研究内容以课堂观察、竞赛活动等实践体验形式为保障。物化空间建设过程之雅趣环境具体关注的指标有儿童化教学辅助设备(含课件学具等)、趣味化教学情境、书香学习氛围等,以教育信息化、特色班集体建设为保障。心理空间建设过程之雅趣课堂公约其具体关注的内容指标有乐于表现、敢于质疑、不畏困难、以德服人、宽以待人、包容错误、言行一致、善于合作、愿意分享、平等对话等。该研究内容以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中所表现出的新型课堂教学纪律为保障。

    各学科围绕一个点,通过趣味化的儿童实践活动体验开展“雅趣课堂”的有关小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是带着问题去发现和研究,着力探讨如何让孩子学得有趣味,活动过程及结束时如何展示,同伴间如何学习、如何运用新技能让教学更有实效(尝试翻转课堂的运用)等等问题,并总结和提出推进“雅趣课堂”的方法策略。指向于雅趣教学的研究含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雅趣阅读教学研究;数学雅趣习题设计与学习成果展示的研究;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趣味探究活动设计的研究;音乐教学中学生雅趣表现力培养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中雅趣实践活动设计的研究。指向于雅趣环境的研究含英语课堂中雅趣情境创设的研究;班集体书香氛围营造的研究;流动图书室建设的研究;雅趣书法教学的有效实践研究。指向于雅趣公约的研究含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美术教学中学生作品雅趣共赏的教学研究;品德学科教学中学生雅趣言行培养的实践研究。

    学校要通过雅趣课堂实施路径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雅趣课堂的文化特征,实现指向于这些文化特征的课堂教学具体行为和保障这些教学行为的各种环境建设。培育学生具有文明优雅的行为与语言,童心童趣的学习状态,高雅乐观的价值观的雅趣少年。探索出培育雅趣课堂的校本化实施路径,为进一步构建雅趣课堂文化奠定基础。

    3.以“西溪文化系列”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开放课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挖掘西溪文化教育资源,不断深入探索,开展“西溪文化节”主题展示活动。该活动规划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实践体验活动,包括“走进西溪 体验生活”的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参观学校社团,了解生活习俗、生产工具、民间艺术等;三年级参观留下古街,考察古桥、生活习俗等;四年级开展走进天堂伞厂等参观考察名企活动;五、六年级走进西溪综合考察活动,了解家乡生活环境、自然生态、名胜古迹、人文景点等。以上活动通过中队活动、班会课、午间谈话、假日小队、亲子活动等进行,通过黑板报、展板、演讲、作文、问卷调查、调查报告等展示成果。还可组织“传承文明 主动发展”主题活动,开展如低段的“西溪人文主题队会,讲故事比赛”、中段的“西溪诗文硬笔书法比赛”、高段的“走进西溪毛笔书法创作”等系列竞赛活动第二板块为教学研讨活动,可开展以西溪文化为学习研究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书法教学等文化特色教学研究。第三板块为“人人画展”专题活动,师生共同参与且全员参加,以年级组和校级相结合的形式,采取绘画展示、手工艺品展示、软硬笔书法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现西溪文化教育实践的成果,同时也鼓励学生的特色发展和教师的特色展示。第四板块为特色文化展示体验活动,计划与周边的大专院校合作,开展西溪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与体验实践,将外国留学生请进学校,将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东西方文化体验交流做到实处。

    (四)“美丽教师”培养工程:做一个雅趣教师

    1.立德树人,做学生最喜爱教师。推进教师师德承诺,结合“我与留小的故事”征集活动对师德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严守师德底线,公正对待学生,自觉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自觉抵制有违师德的不正之风。强化师德先进典型的选树,引导教师依法执教、规范从教、优质施教,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完善师德考评制度,不断优化师表形象,提升社会、家长对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满意度。

    2.践行五气品格,展现雅趣风采。我们所指的“五气”现代化教师规格具体为扬正气、强底气、育才气、增灵气、聚人气。“五气”对应为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厚实的专业知识底蕴以及熟练的教学基本功;高质量完成教师职业要求的各种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跨学科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教育智慧;成熟而开放的心态、健康的心智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这五部分教师规格要求既相对独立,同时又是在个体身上有机的融合,无法割裂,并且这五部分规格要求也是开放而非封闭的,每一位教师身上所体现的“五气”都是在不断拓展和延续中的。

    我们希望通过该培养工程的推进,使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清除与教师职业形象不相称的行为与风气;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文化储备,具备较以往更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底蕴,能够灵活而正确的处理教育教学问题;使教师成为有特色的品牌教师,能够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具有他人所不具备的能力;使教师从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教育智慧,在团队中实现共享,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教育研究机制;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团结、开放、和谐的工作氛围。具体规划内容为:“五气”规格下的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研究。扬正气就是要研究教师群体中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帮助教师建立正确而合理的价值追求,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群体师德师德建设来实现。其具体内容和关注点包括学科组及教研组的群体师德典型研究;“身边的教育榜样”案例征集;办公室工作格言的讨论与具体化工作状态研究。“五气”规格下的教师疑难问题处理的研究。教师要具备教育智慧,就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进行磨砺,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效的处理,系统的反思,从而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策略,总结提炼出教育的智慧,使自己能够更客观合理的看待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主要关注教师疑难问题的收集与应答;教师疑难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师教育智慧的分享与交流。“五气”规格下的品牌教师培育研究。学校要更加关注已较为成熟的教师的再成长,通过品牌教师这一抓手,帮助骨干教师和技能熟练教师确定更高的专业发展规划,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与风格。例如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的再思考;品牌教师培育的校本培训;品牌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提炼与分享;品牌教师相关联的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五气”规格下的弱势学科组教研机制改进工作。学校中的优势学科组已具备良好的教研机制,对教师的发展有持续的推动,但是对于弱势学科组内的教师,我们要从教研机制的改进入手,从正气的角度首先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从底气、才气、灵气的角度促进教师有效的专业发展,从人气的角度推动学科组形象重建。可关注研究以下内容:弱势学科组调查分析与改进目标定位;学科组主题性课堂教学研究的落实与实践;弱势学科组组内教师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五)“美丽学生”培育工程:争做雅趣少年

    1.坚持德育为先,开展“养成一个好习惯、学习一项礼仪”主题活动,努力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与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创建文明和谐的班级氛围,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利用板报、校史陈列室、净化、绿化、美化,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利用班队活动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学生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充分依托中队会和假日小队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班级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礼仪之星”评选活动,积极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和文明礼仪学生。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化学生礼仪认识,坚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围绕学校特色,利用本地资源,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结合诵经典,习礼仪活动,通过诵读,理解,表演等方式深入学习《弟子规》,《常规歌》。采用各种竞赛树立榜样。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学习一项礼仪”活动”为主题开展“光盘之星”、“尊师孝亲好少年”、“早读之星”、“友善之星”、“阅读大王”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与其它学科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礼仪教育因素,将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各种学科教学中,且多方面渗透,经常性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习惯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聚合礼仪要求的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学礼仪、讲礼仪,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使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尊重同学,使文明的气氛充满校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父母通过平时家庭成员间在共同生活中的相互接触、交流、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养成必要的礼仪习惯,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并通过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2.促进素质提升,在社团活动中培育“雅趣”少年。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制度,高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科技节、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读书节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重点将结合社团活动,推进“雅趣”少年的培育工作。其中主要要推进非遗项目转换社团,实现特色文化活动锻炼人。在十八般武艺社团、西溪小花篮社团等非遗项目社团的成功创设的基础上,再逐步新增纸马社团、刺绣社团、珠算社团等非遗项目系列学生活动的设计。富有雅趣的社团活动的设计包括十八般武艺社团活动设计(已有)、西溪小花篮社团活动设计(已有)、杭州纸马社团活动设计、杭州刺绣社团活动设计、珠算社团活动设计。培养“西溪文化少儿研究院小院士”。建构西溪文化少儿研究院运行机制,聘请校内外辅导教师,开展走进西溪文化探究体验活动,建设小院士队伍。致力于少儿视角的西溪文化研究,引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认知周围的世界,爱护周围的环境。最终让学生成为快乐的阳光少年、成为勤奋的乐学少年、成为健康的运动少年、成为睿智的科学少年、成为优雅的艺术少年。

    3.在西溪文化实践体验活动中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改进育人模式,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建立和完善学生关爱机制,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积极搭建学生发展个性、拓展素质的平台。完善学生多元评价机制,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级各类创新活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适性发展。 学校组织的实践体验活动包括:在认知中体验西溪文化,如低段学生的认一认家乡地名和名胜古迹,扩大识字量。中段西溪诗歌传唱,阅读和背诵描写家乡的诗词,主要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语言和文字来感知西溪文化,来获得一些关于家乡的地域文化知识,从而为其接下来进一步拓展西溪文化方面的实践活动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在操作中体验西溪文化,如中段学生参加采茶活动,学生到自家的茶地采茶,掌握采茶技巧,体验家长的劳动;高段制作文化衫、编制“西溪小花篮”,学生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绘画和编制基础,完成学习任务。在探究中体验西溪文化,指导学生根据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研究小课题,开展的探究性的活动,得出探究结果,形成走进西溪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案例。在欣赏中体验西溪文化,如登北高峰、游西溪湿地公园、欣赏梅花和芦苇等活动等。在展示中体验西溪文化,如举行“西溪文化”超市等展示活动。最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西溪、学会爱护家乡、学会以校为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童年幸福成长。

    五、阶段性工作安排

    1.强化“美丽学校”建设的组织保障。结合本校实际,成立相应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美丽学校”建设。

    2.开展“美丽学校”建设学习宣传讨论活动

    学校定于10月底11月初,广泛组织开展《“美丽学校”建设实施意见》的学习、宣传和讨论活动,采用多种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升广大师生对“美丽学校”创建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努力形成校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创建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和学校各类宣传阵地,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校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各学校要加强“美丽学校”建设活动的经验总结,及时宣传和交流“美丽学校”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领全“美丽学校”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3.因校制宜制定“美丽学校”创建方案

    学校要按照“开放性、系统性、特色性、发展性”的创建原则,重点围绕“美丽校园”创建工程、“美丽课堂”构筑工程、“美丽班级”建设工程、“美丽教师”培养工程和“美丽学生”培育工程等五项工程,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特点等关键要素,科学编制“美丽学校”创建方案。其中对于“美丽课堂”构筑工程中的“雅趣课堂”建设路径的实践以及“美丽教师”培养工程中的“五气”教师培育工作要予以重点规划设计,并且结合“高效阅读”课改工作的推进进行整合,后期要进行具体方案的设计并实施。在11月10日前,把创建方案报送区教育局教育科。

    4.有序推进各项创建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

    在2015年度,学校要着力推进各项创建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对于创建中出现的成果和经验及时进行汇总提炼,对于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究并着手解决。要将创建工作和学校的整体工作相结合,纳入学校的目标考核工作来进行分项的要求和考核评估。通过创建工作的推进和实施,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杭州市留下小学

2014.11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胡晨曦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