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
2014浙江高考结束 23日成绩揭晓
2014-06-10 09:06:52杭州网

   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高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高考【自选模块】试题及参考答案

昨天上午10点30分,随着最后的科目——自选模块考试结束铃声准时响起,19万考生陆续退出考场,2014浙江高考顺利收尾。记者从国家教育考试浙江指挥中心获悉,本次高考平稳有序。紧接着,我省正在安排高考回卷和组织评卷。

据悉,2014年全省有35.05万人参加高考,其中4.19万高职单考单招考生;3400余名外省籍随迁子女在浙江就地考试。根据招生计划,预计高考录取率不低于去年。

本次高考,全省81个考区1.2万余考场,全部实施高科技标准化管理。数万名监考教师均实行直系亲属、任课教师、学科“三回避”,并在考前随机抽签确定监考场所;各地同时开通使用网上巡查系统,视频监控所有保密室、考务室和考场;考生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均由省直接电脑随机编排。

高考过程中,全省考生精神状态良好,总体气温舒适,利于考生发挥,没有一位考生因为天气和交通路堵而与考试失之交臂。家长积极配合支持,监考教师和巡视员认真负责,各级教育、公安、保密、卫生、信息、交通、环保等部门全力配合确保高考安全;新闻媒体、出租车行业等社会各界为考生提供了大量的助考爱心服务。各地考点考场管理严格,秩序井然,考风考纪良好,实现了公正、平安、诚信考试的目标。据初步统计,在考试过程中全省发现22起违纪舞弊,违纪舞弊率创历史新低。

根据进程,我省高考网上评卷即将展开。6月10日开始,对全省150万余份试卷集中扫描采集卷面信息,并组织数千名精干教师在各个阅卷点实行网上“背靠背”评卷。在6月23日左右,我省高考成绩和第一批控制分数线将揭晓。6月26日至27日,高考文理科第一批,艺术第一、二批本科,体育类本科以及高职单考单招同时填报志愿,其余则在后续分批分阶段填报。作为高考志愿填报的唯一依据,今年在浙招生1500余所高校的生源计划目前尚在汇审之中,将在6月20日前后由省教育考试院集中向社会公布。

昨天,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4浙江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理科综合(生物、物理、化学)、文科综合(地理、历史、政治)各科试卷评析,我们从中选取了考生反映难度大的数学和理科综合考试卷分析发布。

2014年高考各科试卷评析

数学

评析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特级教师 谢树光 萧山中学特级教师 瞿少华

2014年浙江高考数学卷,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表现了“重思维,重本质”特点。整体感觉文科波澜不惊,理科特色鲜明。

一、文理有别,分层考查

试卷关注文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差异,分层考查,文理有别。两卷有五道题相同,另外有八道题由理科改编而成,内容、设问、难度等都降低了要求,难题相对靠后,更符合文科生特点。理科特点突出,在原有基础上对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本质理解给予更多关注。

二、题型新颖,背景深刻

今年的试卷出现了一批题型新颖,立意深远,背景丰富的好题。如理科第10题题型新颖,不落俗套,背景深刻,过程简练。理科第9题给统计问题植入新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理科14题看似简单,但回味较深。理科第5、6题对数学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理科14、17题,文科第10题较好地关注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关注思维,注重本质

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表现了“重思维、重本质”的理念。试题入口宽、平台多,并不表示解题仅仅以计算为主,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合理简捷的路径,更是数学思维的深层体现。如理科第5、6题解法很多,若思维深刻,则解法简单。第9、10题突出对数学本质的考查。理科8、9、10、15、22题等,增加了对概念的深刻性,思维的逻辑性、抽象性考查。引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关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本质,而不要拘泥于对题型的研究,套路的演练。


四、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试卷对学生的数学观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给今后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启迪。

理综

化学

评析人:富阳中学特级教师 董君 杭州二中特级教师 张永久

2014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试卷在紧扣考试大纲的前提下,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均基本保持了往年命题风格。试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区分度好。在考查中学化学核心知识、学科特点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在稳定中见创意,于细微处见特色。

一、注重化学学科整体知识的考查

试卷客观题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物质性质、基础实验、学科方法和知识应用等多角度考查了化学学科素养、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元素周期表、有机物性质、电化学、溶液化学及离子的推断等内容。主观题考查了无机物组成的推断、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及有机化学等。

二、突出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与时代性

试题背景在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时代性及实际应用价值的同时,开展了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光解水与电解水的经济性比较、用氨氮废水的处理考查氧化还原与电解的基本知识、通过单细胞检测技术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和浓度计算问题、用储氢电池考查电化学基本原理、以饮用水消毒为背景考查溶液化学平衡问题、以雾霾为背景考查了离子的重要性质及鉴定、通过燃煤固硫效果的讨论考查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以营养品葡萄糖酸钙的制备和药品普鲁卡因的合成为背景,分别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有机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

三、以能力立意多角度考查化学思维与方法

试卷问题设计角度多样、层次鲜明,既符合化学逻辑思维,又符合学生的应试心理。在考查化学知识、原理和应用方法的同时,以能力立意,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创新意识与学科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题海训练的弊端,对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理综

物理

评析人: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 沈启正 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 何文明

今年物理试题基于核心知识,彰显能力立意,注重实验探究,强调新情境应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引导物理教学中摒弃题海战术有积极的意义。试卷梯度分布合理,难度适当。

一、常规模型透新意

第14、15、18题等素材均来自教材,第16、19、20题虽是常规模型,却透射着新意。例如第16题考查行星的多卫星运动规律,虽似常规却融入了估算环节;第19题则把常规的斜面问题与点电荷的相互作用相结合;第20题用电流随时间变化图像考查运动、力和功的概念。这些试题彰显了重视基础,突出思考的命题思路。

二、实验探究显变化

第21题是根据学生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改编的,但两根弹簧的串接却增加了探究味,使学生无现成模型可套,只有深刻理解原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才能正确应对这一变化。

第22题用伏安法测铅笔芯电阻的实验同样也融入了新元素。电流表的内、外接法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本题看似常规,但用所测数据点绘制的图线作对比却不落俗套。

三、情景多样涵盖广

试题研究视角新颖,涉及生活、生产与科学实践的多个层面。第17题分析游船随波浪起伏时游客能够舒适登船的时间,第23题研讨装甲车的运动学问题及机枪射击的弹孔位置,第24题探求发电测速装置中的铝块速度及机械能损失的问题,第25题以太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为背景,思索如何提高离子推进器中氙气的电离效果。素材看似上天入地,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这些问题全部来自最基本的物理模型。

试卷计算题各小题的设问由浅入深,梯度设置合理。例如第23题第(3)题要求考生根据“靶上只有一个弹孔”的现象,思考形成此现象的原因,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第25题的第(3)、第(4)题考查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


理综

生物

评析人: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张庆勉 宁波鄞州中学特级教师 赵沛荣

今年我省的理综生物试题基本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强调综合,稳中求新,能力立意,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

一、突出主干,注重教材与学科素养

命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重点和主干内容,重视基础知识考查,考点分布和比例分配合理。试题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题题干简明,表述严谨,设问指向明确,许多考点来源于教材,如第1、3、4、32题等,体现了浙科版教材的特色。

二、重视能力,突出实验与信息获取

能力考查涵盖了考试说明的四种能力要求,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运用图表进行表达的能力和对教材概念的准确把握。淡化死记硬背内容。试题背景取材新颖,图表丰富,注重能力立意,尤其是实验探究、信息获取、逻辑思维、推理分析能力的考查,彰显生物是实验科学的特点和浙江命题特色,如第31题,实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三、联系实际,强调多知识点的综合

试题背景联系科技、生产和生活实际,重视综合能力的运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2、3、4、30、32题。试题主题明确并多角度地考查学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灵活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增加知识点考查的覆盖面,如第30、32题。试题强调学科知识综合,不仅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了考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四、稳中求变,有利于高中课改

试题基本延续了去年的命题特点,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发展并举,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试题层次分明,区分度好,问题设置有创意。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教法和学法的转变。体现了深化课改的精神,有利于高中课改的推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鲍夏超 记者 方秀芬    编辑:陈笛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策划、编辑:黄金树 赵群 陈笛 网页设计: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