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下城区校长访谈>>长寿桥小学>>学校里那些事儿>>
人格教育是一种妥协,是一种和谐
2013-12-09 15:11:55杭州网

    11月下旬,学校组织三年级家长聆听了周老师《爱与规矩》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

    周杰炀家长说孩子的人格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一种妥协,一种和谐。作为父母,我们比孩子拥有更多的人生经历,拥有更多的知识积累,拥有更多的社会交往。但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失去了很多,多了许多偏激,多了许多无奈,多了许多教条主义。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环境妥协的结果。现在社会环境变了,我们的经验、知识还继续正确吗?学会与孩子妥协妥协也许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和谐才是生活的真谛。

    高雪竞爸爸认为家长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将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孩子其实有时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曾经的过去。让我们看到需要改进和积极弥补的地方。在那些学校教育不能覆盖到的地方,家长的确需要新的智慧,我们可以做的再好一些,更好一些。

    柳沈妮爷爷提出疑问家长对孩子违规的分析都是丝丝入扣的,批评都是和风细雨的,教育都是循循善诱的,相信一定能教出花红叶绿的好孩子来。但是,当他步入社会后,他的上司、同僚、朋友、对立面都能这样对待他吗?他适应得了错综复杂的社会,承受得了四面八方的压力吗?一个缺乏冷冷的硬邦邦的风吹雨打式教育的孩子将来会有足够的坚韧、毅力、勇气和魄力去闯天下吗?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是否需要由各种不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各种不同的人材?

    楼宇瑄家长有自己的感受: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和管教孩子时,不应该添加自身的任何主观情绪,当孩子出现不可接受的行为时,作为家长应该“明确、不加掩饰、不添加、不处理”地告诉孩子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态度和感受,这样不仅能为做规矩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更加直白地向孩子传达可以接纳的信息,让孩子清楚地明白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矩,怎样去遵守,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深深的爱。周老师特别提到:情绪控制是很多家长都未完成的任务,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管教时,让孩子感受到规则背后的爱,而非冷冰冰的责骂,不让孩子误认为规矩是父母用来惩罚自己,让自己受苦的手段。管教是一种“温柔的坚持”,是持一种“负责任的、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坚定的”态度去进行的。

    陆乐妈妈说如果不给孩子做规矩,孩子就会给你做规矩;孩子今天给你做了规矩,明天就要对这个社会做规矩。做规矩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敬畏既是修身之道,又是伦理道德之底线,敬畏自然就是幸福之保障。在家庭中孩子能够敬畏规矩,长大立于社会,方能敬畏法律。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本次讲座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

    是啊,孩子就是未来,你今天用怎样的规矩和爱教育孩子,你就会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你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影响你身后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所以规矩和爱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一个未来的世界!

来源:    作者:    编辑:胡晨曦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