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重点培育学校>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美丽学校”创建方案
2014-12-08 10:07:13杭州网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一直遵循“尊重差异、赏识个体、开放教育、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像七彩的太阳光谱,各具特色,扬长发展。建设“美丽学校”将是卖鱼桥小学综合改革发展,促进学校品质提升新的增长点。卖鱼桥小学美丽学校建设从美丽校园、美丽班级、美丽课堂、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等五个方面全面推进,把学校真正建成“让每个儿童都个性化发展”的乐园。

    美丽学校建设总思路

    一、追溯学校文化之源

    1.建校溯源: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于1925年建校,当时美国南长老会明思德在杭州建城北堂时附设了小学堂,称之为民基小学,学校经费由教会以及附近的商会捐助,抗战时期学校停办,1945年学校重新开办,更名为新民小学,由校董推选人员担任校长。1951年杭州解放后,卖鱼桥小学被人民政府收归为公办小学,名为拱墅区中心小学,1957年归属拱墅区管辖,以地名命名: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作为区内唯一的中心小学,承担了指导其他学校工作,培训教师的任务。1978年被列为拱墅区的重点小学,1984年撤销重点,被命名为拱墅区唯一的一所实验小学,从此开启了科研助推学校发展的历程,一路走来三十多年,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这种精气神是卖鱼桥小学的灵魂,正如刘佛年先生为学校所题写的校训:奋发求实,走向未来。

    2.科研立校: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与杭州大学教育学系合作,开展了“整体、合作、优化、乐学”课题的研究,将教育科研的触角伸到了课堂里,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学习,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抓教育教学。1988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杜殿坤教授指导下,开办了“全国合作学习讲习班”,开展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课堂上。1989年,杭大张定璋教授指导卖鱼桥小学进行了“小学低段包班教育实验”,开启了学科融合教育的研究,从关注学科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发展。2000年,卖鱼桥小学尝试进行“生本教育”的研究,把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作为教育追求的目的。一系列的教育科研逐步确立起学校的教育价值观:以生为本,尊重差异。

    3. 光谱教育:2004年,学校梳理了多年来办学思路,提出了光谱教育的理念,即借用物理学上“光谱”的概念说明每一个儿童拥有的语言、音乐、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身体动觉智力、内省智力和交往智力等几个领域的能力,又以综合的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学校教育犹如三棱镜,让学生折射出七彩光谱,因此每个儿童都是个性化的,我们把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称为“光谱教育”,用十六个字来诠释这一理念就是“尊重差异、赏识个体、开放教育、多元发展”。围绕这一办学理念,我们从课程改进着手,为学生创设适合个性化发展的学校教育,用多样标准评价学生,学生发展呈现多姿多彩的局面。

    4. 名校集团:2005年,卖鱼桥小学成立了教育集团,开启了名校集团化发展之路。2008年,集团新校区创办,遵循着让每个儿童个性化发展的原则,移植了卖鱼桥小学的课程,推进阳光少年评价。研究集团化管理新途径,实施内部视导制,短短几年时间,学校的社会效益明显,新校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3年,集团又一次创办新学校,集团通过输出理念、骨干、课程、管理等举措,一年内让家长从怀疑、不信任到满意、称赞,真正实现了集团内部的高位均衡发展。

    学校90年的发展历史和30多年的科研兴校战略,无不彰显了一种学校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美丽学校的建设就是基于学校精神,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行动实践,因此,这将是卖鱼桥小学今后发展的方向,也是学校发展的途径。“美丽”对于卖鱼桥小学而言是提炼文化精髓的过程,也是将文化精神融入到学校方方面面的过程。

    二、勾画美丽学校蓝图

    1.“五美并举”: 卖鱼桥小学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在光谱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从课程建设、学生评价、教师培养要求上目标一致,各校区发展比较均衡。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集团学校走过了迅速扩张的阶段,如何在高位均衡的基础上实现特色发展、跨越发展,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各校区由于环境、发展起点等不一样,其发展的重心有着区别,把这些区别当做是发展的契机,推动集团的品质提升,很有必要。美丽学校建设将校园、课堂、班级、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包含其中,这五项工程是办学的基本要素,也是学校发展的目标。卖鱼桥小学近90年的发展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有很扎实的基础,在基础之上,要从以上五个方面全面推进、深化学校建设。同时五美也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学校在未来五年中要围绕“五美”,重点抓好学校课程建设,使学校课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校文化意蕴,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下,将校园环境与班级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培养融合成一项综合工程,让孩子享受高品质的教育。 

    2.最美课堂:美丽课堂是卖鱼桥小学“美丽学校”工程的重头戏。在原有光谱课程体系上,对课程重新审视,课程建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体现全人教育的整合课程思路。

    (2)体现培养国际视野的课程思路。

    (3)体现知行结合的课程思路。

    在课程实施中,积极推进“任务导学”课堂,以任务导学、小组合作为基本方式,在课堂学习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民主学习的特点。颠覆传统一人讲大家听的专制式的课堂文化,营造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文化。这是充分体现教育本质的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会催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素质教师,是一种最美的课堂。

    3.童真校园:“五美并举”是卖鱼桥小学美丽学校建设的目标,五美之间又是相辅相成,我们将“美丽课堂”作为重点突破的同时,将美丽校园、美丽班级打造,美丽教师与美丽学生培养统整在校园文化的深入理解之上。即环境体现儿童视野、师生发展和谐共生、学生评价扬长多元,实现让每个儿童都能个性化发展的目标,无论是校园环境和人际环境充满了童真意趣。

    美丽课堂重点突破

    卖鱼桥小学课程改革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演变,近年来一直坚持实施“光谱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中体现多元化、选择性的特点。这也是形成办学特色,赢得师生认可的重要原因。“五美并举”为卖鱼桥小学创建美丽学校确定了总的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入手,推进美丽课堂建设,作为美丽学校建设的重点突破。

    一、架构光谱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

    1.继续坚持“光谱课程”建设

    卖鱼桥小学“光谱课程”建设坚持了十年,课程呈现“四个一点”的特点。少一点,指的是将国家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每节课缩减了五分钟,减少了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一点,指的是增加了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校本课程以及整合型课程;泛一点,指的是课程内容更为宽泛,为不同特点的孩子提供发展的平台;精一点,指的是在校本课程中重点打磨一些精品课程,形成了特色。这样的课程架构是本着使课程更为丰富、多元,让学生尽可能有课程选择的权利。现行课程体系分成四个类别,分别是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也就是国家课程,是学校课程中的基本部分。它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包含了语言、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与保健、技术等七个领域。

    拓展性课程是在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发展相应地设置一些内容上显著地拓广或加深的一门或少量几门课程而形成的课程,它的直接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学生的专长发展,二是强化特定学校的学科特色。

    发展性课程侧重于学生的发展性,它是学校个性化教育的主力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包括小公民教育和兴趣选修两大主题。小公民教育系列包括礼仪、健康生活、科技博览、公民教育、必修兴趣和选修兴趣六大类。

    实践性课程是参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色彩。课程采用“项目”的方式、社团、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在学习时间上不局限于课堂,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以解决问题为指向。属于中高年级学生选修内容,每学期一个主题,课程设计时突出以智能目标为导向,强调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将项目学习与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由学生选择学习。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重组教学时间安排: 1-2年级:将24节课的教学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减少到35分钟,2节课减少到30分钟,增设140分钟微型课;3-6年级:将28节课的教学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减少到35分钟,增设140分钟微型课。

    长课为每节课35分钟,短课(也称微型课程)为每节课10-25分钟。所有基础性课程均为长课。拓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除必修兴趣和选修兴趣外)均为短课,实践性课程根据需要另行安排。

    2.不断优化“光谱课程”

    经过十年的实施,我们对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有了进一步认识:课程的丰富性不是仅仅以门类的多样为标志的,它更需要丰富课程内涵,要突破学科的界限,突破单一的学习方式的限制。课程的选择性也不仅仅是体现在内容的可选择,课程学习方式与学习评价的可选择也十分重要。 当下学校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化,重视知识传授,轻实践体验,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2014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新的课程整合的研究,推出整合课程《社会生活》。课程的目标是尽可能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课程保障,追求课程的丰富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活性。课程设计的指向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凸显与社会生活有关联的动手实践内容。

    《社会生活》课程是对部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探索性整合,凸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综合课程为主的精神。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将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地方课程》每周三课时进行教材整合,统整成每周三课时的《社会生活》。

    第二阶段:将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信息技术》每周四课时整合,统整为每周三课时的《社会生活》。同时对以上学科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融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力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三到六年级,四门课程整合以后剩余的一课时,根据学情,补充三到六年级教学每周一课时。

    第三阶段:优化校本课程的设置,结合地方课程进行整合。少先队活动整合省编教材《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文明礼仪》、《健康生活》、《公民教育》,围绕现代公民、国际理解的思路进行二次开发,在保证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落实的同时,侧重于学生的发展性,体现学校个性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二、“任务导学”课堂——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任务导学”课堂是指教学中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实现互动、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这项课堂策略研究是针对当下课堂中教师讲授过多,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而进行的。通过改变课堂教与学的结构,改变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推行“任务导学”课堂,提出“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学、说、评、讲、练,是任务导学课堂的五字诀,学生在课堂里不再是只听老师说,而是围绕学习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所以任务导学课堂的价值指向不是简单的知识掌握,而是学会如何自主学习。任务导学课堂研究实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进:

    1.研究任务设计。以语文、数学学科为研究重点,设计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包括前置性任务、随堂任务和拓展任务。所谓有价值的学习任务是指任务不是问题,不是简单的作业,而是隐含思维阶梯,暴露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

    2.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围围坐”的形式到小组编码、小组文化建设、小组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实践,为任务导学课堂提供必要的学习组织形式。

    3.进行作业研究,改变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手段的传统观念,拓展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既有知识整理型的,又有实践性的,有即时的,也有阶段性整合型作业,把作业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

    4.推进“ipad课堂”建设。学校开展平板电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利用iPad即时反馈、多向互动的特征,实现基于iPad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能进行多种学习资源的选择、调取、利用。“ipad课堂”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七彩光谱,美丽课堂,让每个卖小学子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各美其美全面推进

    建设美丽学校,对于校园环境的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教师、学生培养都是必要的元素。我们将这些元素融合成一个大的目标,把“美丽”解读为适合学生成长、为了学生成长的,只有让这些元素各美其美,才能全面推进美丽学校的建设,我们将这些项目整合成一个目标,让卖鱼桥小学成为充满童真意趣的校园。

    1.建设美丽校园

    “美丽校园”的核心词是:安全、洁美、和谐。

    (1)为师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具体举措:加强校园环境安全建设,提高各校区、各部门的管理水平,从人、财、物几个方面确保安全。建设并完善集团的制度建设。梳理制度文本,充分体现学校制度的民主性、操作性、可持续性。制度重点对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以及师生权益保障等内容进行论证,通过学校校务公开、集团内部视导等措施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让师生拥有一个洁美的校园。

    具体的举措:各校区有完整的净化、绿化方案,每个校区的树木要制作铭牌,将环境作为教学资源,各校区都要有标志性树木和故事性树木,确定一些树木编制教育故事或者学校文化故事,写成文字稿作为树木的文化密码。每班有绿化领养任务,开展人人一盆花活动,将爱护绿化与责任心教育结合起来。不论校园大小均要求无卫生死角,人人有卫生包干区,班班有卫生监督岗。

    (3)创造家校和谐的教育环境。

    具体举措:美丽学校的内涵在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学校要主动牵手家长,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探索新的家长学校运营方式,开办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家长的“家长光谱教室”,设计满足低年级孩子家长需要的菜单式课程,以讲座、讨论、活动等形式组织家长完成两年100学分学习,将家长与教师一同纳入学习的范畴,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家长提供近距离了解学校、理解教育、协助教师的目的,同时也使教师能走近家长、换位思考,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各校区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年实施方案。依据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及校区发展的实际,定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目标,组织教师参与讨论论证,分三年实施。各校区文化环境建设要有鲜明的主题,充分彰显光谱教育理念,实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处处有学生”的目标。

    湖墅校区围绕“渔”与“桥”来解读学校发展的本源文化,“渔”隐喻学校良好的学风、教风,教师授人以渔,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桥”隐喻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和谐畅通的交流沟通。挖掘校园里最古老的银杏隐含的文化意蕴,营造浓厚的银杏文化,代代相传,坚忍不拔。

    霞湾校区要突出“童话”色彩,把绘本阅读与校园环境打造结合起来,利用墙绘和童话小品,为学生创设充满童话色彩的快乐校园。

    文澜校区的校园环境以“儿童视野”为追求目标,突出“童趣”意味,把校园景观变成课程资源,形成若干个项目学习园地,实现一叶一花都成为学生学习资源。

    2.打造美丽班级

    “美丽班级”的核心词:温暖、丰富、光谱。这是对班级建设的解读,“温暖”是指班级具有凝聚力、归属感,要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人文关怀。“丰富”是指教室不仅仅是上课的地方,还应该是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学习兴趣、展示学习成果的场所,教室里的学习资源应该是丰富的。“光谱”是指班级建设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班级建设中充分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为不同特质的孩子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

    具体举措:

    (1)组织家长、学生、教师开展大讨论,进行观点对对碰——我心目中的美丽班级,形成各方面的共识,也形成浓厚的氛围。进行班级民主建设,推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岗位竞聘上岗等。

    (2)硬件条件成熟的教室要设置阅读区,个别学习区等,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的氛围。每个教室均设置阅读区、养殖区、展示区,教学资源陈列展示区,条件允许要设置电子阅览区。

    (3)教室布置制度化,提倡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果展览、评价。

    3.争做美丽教师

    美丽教师的核心词是:“师德”、“学养”、“健康”。

    坚持不懈做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进家长、学生、社会评价机制。每学年评比师德标兵,创新评比方式;设立师德教育大讲堂,师德教育形成序列化、活动化、常规化,如学生中开展“夸夸我的老师”,家长的“老师,我想对你说”,教师中开展“他(她)感动了我”等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分层次开展教师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特别抓好高端教师和教龄三年以下教师的培养,高端教师采用项目带动的方式,提供发展平台;新教师设计课程项目,从教学基本功、班主任管理能力、师德修养、学校文化理解几个板块进行专项培养。进行入职半年的课堂教学比武,入职一年的师德评价常规项目,促进新教师成长。

    4.培养美丽学生

    “美丽学生”的核心词是“礼仪”、“习惯”、“特长”。遵循光谱教育理念,培养阳光、自信的少年,他们应该具有现代意识,世界眼光。

    (1)大力推进学校礼仪教育,推进阳光少年评比,鼓励每个学生扬长发展、个性化发展。阳光少年评比采用自主报名,班级推荐,全校评比的方式进行,阳光少年的事迹要在校园内展示。

    (2)从课堂教学常规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卖鱼桥小学学生在校活动指南》作为学生行为准则,通过中队、小队的特色争章,与阳光少年评比结合起来。

    (3)完善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力推手,以“七彩”为主题,拓宽社团组织的思路,社团活动要成为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部分,为学生提供有品质的校园生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美丽学校建设组织保障

    1.架构组织,制定方案(2014年10月)

    (1)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王怡芳、魏巍、沈建炬、邓敦西、蒋建国、王威、唐海琴、王勤、费瑞琦

    (2)编制工作方案,分解任务:

    校园建设组:蒋建国

    班级建设组:邓敦西、唐海琴、王勤、费瑞琦

    课堂建设组:王怡芳、王威、邓敦西、魏巍

    教师培养组:王怡芳、魏巍、沈建炬、邓敦西

    学生培育组:王 威、邓敦西、唐海琴、王勤、费瑞琦

    2.方案论证、宣传动员(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组织干部、教师讨论方案,开展方案论证,同时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动员,制定四个实施计划。重点项目的实施聘请专家指导。

    3.第一阶段实施(2015年1月——2015年12月)

    4.阶段性总结,调整方案(2016年1月——2016年2月)

    5.第二阶段实施(2016年3月——2016年7月)

    6.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附 注

    为更好地推进“美丽学校”建设,集团根据2011年——2015年的五年发展规划,整合“五美”要求,将学校工作从文化环境、课程与教学、教师培养、学生培养几个方面去制定实施计划,其中课程与教学、学生培养将作为本方案的实施重点。附件名称如下:

    1.《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施计划(2014-2016)》

    2.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课程与教学改进实施计划(2014-2016)》

    3.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教师素质提升实施计划(2014-2016)》

    4.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实施计划(2014-2016)》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赵群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