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重点培育学校>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
2014-12-08 09:29:52杭州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江干区“美丽学校”建设实施意见》,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为指导,结合“美丽学校”建设行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标,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打造“美丽课堂”。

    把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作为“美丽学校”创建第一要义,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美丽学校”建设的灵魂,按照市教育局“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打造以“美丽课堂”为龙头的美丽学校建设,构建以学生为本体、以先学后教为抓手、以学力进步为核心的美丽课堂。

    二、工作目标

    通过美丽学校建设,促进校园、课堂、班级、教师和学生“五美并举”,使我校环境整洁雅致,教育品质一流,师生和谐发展,课堂特色鲜明,人民放心满意。

    美化净化,关注人文,让校园环境“最美”;

    激发需求,研究课堂,让教师团队“最美”;

    先学后教,变革评价,让课堂实效“最美”;

    拓宽途径,活动育人,让学生个性“最美”;

    自主发展,学生雅行,让班级文化“最美”。

    三、加强领导,分步实施

    1.学校成立构建“美丽学校”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唐宇红,全面指挥打造“美丽学校”的实施工作。

    副组长:罗志强,全面负责学校“创建‘美丽学校’”工作,设立“美丽学校”创建办公室。

    曹京蓉,朱慧军负责起草“打造‘美丽课堂’实施方案”,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黄卫文: 负责学校“美丽学校”学生活动

    成员:全体教师。

    2.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首先召开中层领导班子会议,旨在动员、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提高认识,明确方案。

    3.层层推进,分步落实。

    课题组集中组织成员研究教案如何编写、使用、及使用后的反思与提升,作业如何选编和布置,预习作业的设计等;研究授课流程,严格按照课堂教学模式授课。

    其他教师按照打造“美丽课堂”的要求上课,学校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听课,尤其是新岗教师,要组织“师徒结对”。

    四、创建工作重点举措

    以打造“美丽课堂”为载体,全面推进”五美并举”

    (一)美化净化,关注人文,让校园环境“最美”

    1.有体现自身文化内涵的形象标志,培养广大师生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

    2.建设校园自然环境,形成学校自然环境特色。学校建筑设计、整体布局、建筑风格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美化,形成疏密有方、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绿色景观,从形式到内容力求体现整体美感。

    3.注重学校人文景观建设,构建学校人文景观特色。构建校园传媒环境,形成校园传媒特色。拓展校园传媒的功能,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文化传播载体让师生积极参与编辑、制作,为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功能教室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全天候向学生开放,要使其发挥伴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大功效。

    (二)先学后教,变革评价,让课堂实效“最美”

    1.“美丽课堂”标志

    美丽课堂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同时把老师的魅力和学生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课堂。它涵盖了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

    ——优质课堂。坚持“三全”质量观,落实“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的“四为”课堂理念,推进以“绿色质量”为核心的课程改革。

    ——人文课堂。秉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和谐人文的课堂生态,促进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与技术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谐发展。

    ——开放课堂。注重时空的延伸与拓展,把校园资源有机融入课堂,实现校内外课堂的有机结合。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课堂教学变革,通过“名师公开课”等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2.课堂上”两卡两本”的设计与应用

    《两卡•两本:以学定教理念下自主课堂的载体设计与实施》是学校的省级规划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以“促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研究两本两卡的设计与使用,助学卡的课堂运用策略和“以两卡两本为载体促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3.抓学科质量监控

    完善学校教学质量教师自控,教研组监控,学校调控的三级监控制度。期初进行全校质量分析会,期中进行学情调查,期末召开三部抽测教师会议;继续开展语、数、英、科学科基础知识过关性检测,找出薄弱学科、薄弱版块、薄弱学生,制定整改和提升措施,改进后续教学。本学年,学校将对薄弱班科,薄弱学生进行跟踪式调研,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制定改进计划。提前做好体能测试计划,利用体育课、大课间进行专项练习,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请班主任协助检查,早布置、有检查、有反馈,争取能达到区平均水平。

    4.变革学科评价标准

    三——六年级尝试在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学科进行10%免试,制定出免试条例,推荐免试学生,教导处将在校园网进行公布。一、二年级取消一、二年级的期末考试,将语数学科知识点与游园活动紧密结合,将各学科技能甚至是身体素质纳入游园范畴,将游园活动开展得更为丰富,更有意义。

    (三)激发需求,研究课堂,让教师团队“最美”

    通过省教科院的力量,发挥科研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组建科研指导小组,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关注每一个生命体,寻找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催生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成为我校教师独特的诉求。

    全体教师:通过省教科院的力量,寻求那些具有教育智慧的科研教师来校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论文撰写的专题培训,从理论上让全体教师知道论文的选题技巧和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发挥我校科研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组建科研指导小组,锻炼教师群体的自我指导自我修改能力,互相帮助互相指导,每个教研组争取有一篇文章在区及以上评比中获奖,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年青教师:组织新教师认真参加区进修学校组织的通识培训,同时,通过对新教师专业背景分析,结合专业需求,采用校内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抓常态课堂管理

    贯彻“三全”质量观,实施“三优”管理(优化集体备课,优化课堂实施,优化课程资源),实现“三清”要求(堂堂清,生生清,日日清)。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减负通知》,重温“六项制度”、“六个严格”;其次关注常态课,继续加强跟班听课、一人一课、随堂听课和多角度的观测,强调保证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第三要求教师精选精练,严格控制作业量,坚决做到一课一辅,继续实行“作业先行”。关注常规落实,树立常态质量观,以常规要求促进教师课堂质量的落实。

    2.抓常态教研管理

    每周定期开展学科教研、备课活动,教研组活动要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细化研究学习,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人、定活动形式,同时加强资源管理,及时上传优秀教学资料,为教师的优质教学提供支持。各教研组活动可以开展课标解读活动,专项技能培训活动,或教师专业素养大比武。如组织教师开展现场备课活动,邀请教研员和专家进行现场点评。还可以根据本组特色开展区层面的联合教研活动,如语文教师的现场朗读比赛,数学教师的板书比赛,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比赛,科学教师的现场实验比赛,及各技能学科的技能展示竞赛等,通过活动促使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处每月召开教研组长例会,实行工作月报制度,进行当月教研组活动的汇报和交流。期末,组织开好意见征求会,在听取大家意见、了解大家的需求的的基础上,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眼界,增加互动。请省教科院为我校牵线,到省市一流的学校参观学习,学校领导和中层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更要勤看、勤学、多想、多干。多让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校做主题交流,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习外校老师优秀的做法和举措,在学习中摸索,在学习中成长。建校以来,我校已分别与长寿桥教育集团、崇文实验学校、安吉路实验学校、时代小学、建兰中学、十三中、十五中、涌进中学等多所名校开展教学联谊活动,邀请名师、骨干教师走进课堂,为我们展示精彩的课堂,并就“如何开展先学后教”、“如何进行二次教学”、“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听课效率”进行专题交流,近期还将邀请外校教研组来校就复习备课、指导学困生、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交流。

    (四)拓宽途径,活动育人,让学生个性“最美”

    通过建立多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安全自护能力,精心培育“美丽学生”。

    1.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创新德育途径和载体,重视行为习惯养成,重视学生爱心、责任心培养,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继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做到“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身边人学身边事”;推进《弟子规》进校园,推进感恩教育、行孝教育。

    2.“学风构建”助力美丽课堂。继续完善“学风构建”,从课前准备到课堂上的抬头听课、勤做笔记、积极互动,从课间文明休息到回家作业和课后自主学习,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严格细致的检查反馈,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想学、会学、能学、乐学”的学风,促进美丽课堂建设。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综合素养。深入开展文体2+1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确保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普及性体育活动。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学校有体育、艺术、科技和文学类社团三十余个,定时开展活动。其中动漫社团是江干区特色社团、足球社团是杭州市校园足球定点项目,舞精灵社团、合唱多次在江干区和杭州市比赛中获一等奖。除本校教师进行辅导外,还要广开渠道,挖掘优势资源,引进师资力量。如密切与杭州市少体校联系,输送运动员到市少体校训练;引进采实体育俱乐部,开展羽毛球、轮滑运动;利用市少年宫老师来给学生社团兼课辅导。在此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特色发展,培植一批优秀的学生社团。

    4.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体验教育,提高安全自护能力。开展体验式消防、救护、疏散演练。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安全、法制教育,内容包括:法制知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自救自护等。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训,我校全体教师获得了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书,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开展群体辅导和初步推动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促进教师健康工作,实现“阳光师生,和谐校园”。

    5.完善评价机制。建立适应人才成长的多元评价机制,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的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继续深化“新三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评选。继续完善“附校百星”评选,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选取合作、创造、学习、读书、体育、艺术、行孝、环保、爱心、进步等10个方面进行评选,突出学生的特长。

    (五)自主发展,学生雅行,让班级文化“最美”

    学生每天最主要的活动组织和场所是班级,因此,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美丽学校建设的基础。良好的班级文化应该是一种民主、温馨、和谐、规范、积极向上的,它不仅仅是温馨、舒适的硬环境(班级布置)建设,更应该是温暖、和谐、民主的软环境(师生关系、班级核心价值、班级文化等)建设。目的是营造一个载体,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氛围,使班级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伊甸园。

    1.培养学生雅行习惯。

    让学生动手美化、净化自己的教室,创设美好环境,形成文明、洁净、安全的教室文化;创设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设计、精心布置,营造奋发向上的氛围,形成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

    2.健全管理制度,自主健康发展。进行班委会民主选举,通过竞选演讲等民主评议,在常规工作中培养一批新的班级管理人才,建立一支肯干、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使班级中每个人都有事做,班级中的每件事都有人负责,班级中的事都由学生自己管。

    3.拓宽课堂渠道,积极开展班级读书活动。

    营造书香班级。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一次图书推介会;每学期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每学期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学期一次诗歌朗诵会;每学期一次作文竞赛),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建立班级图书角,满足师生阅读的需求。着力开展好“中华经典诵读”和教师教育语录征集活动,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4.以班级为单位健全学校仪式与典礼仪程,形成仪式与典礼活动特色。

    开展丰富有益的班级活动,提高团队的整体素养。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各班级每学期至少开设4节有本班特色的主题班队活动课。把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在学校仪式与典礼(升、降国旗仪式;总结表彰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典礼和纪念性典礼等)、春秋游、运动会、科技艺术周等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品德、在活动中提升技能、在活动中打造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班风。

    5.评选最美班级。“最美班级”评比共分三个阶段:评选“美丽班级”、评选“真美班级”、评选“最美班级”,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申评标准。比如,评选“美丽班级”必须达成“班容美”和“公约明”两方面要求。“真美班级”和“最美班级”的评选要求则更为严格,不仅要考虑班级公约落实,还要考虑“班级特色文化”、“五项评比”和“学风构建”得分情况。

    五、构建“美丽课堂”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美丽校园建设,是今年确定的工作重点之一。学校成立“美丽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制订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研究,注重实效

    通过调查、参观、研究、思考、试点、总结,加深教师对美丽校园建设的认识。引导教师在传承学校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尤其要在校园景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网络运用、制度建设和校本管理等多领域有所突破。

    (三) 增加投入,加强建设

    加大对美丽校园建设的投入,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设;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美丽校园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六、构建“美丽学校”的具体活动安排(2015年)

    1.2014年12月――2015年1月

    从学校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开展调研,找出学校的主要问题点和发展点,科学定位确立美丽校园建设目标。

    2.2015年2月――2015年6月

    进一步落实美丽校园建设工作措施,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各方面初步显现鲜明特色,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形成学校特色和品牌。

    3.2015年7月――2015年12月

    开展阶段性的总结,围绕“创特色、上档次、重效果”的工作原则,提炼具有指导和推广价值的经验,高标准整体推进美丽校园建设。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潘露敏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