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重点培育学校>
     
杭州第十四中学“美丽学校”建设方案
2014-12-08 21:02:04杭州网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内涵之一,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我校的教育内涵,打造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十四中教育品牌,根据中共杭州市委《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和《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总体要求,特制订《杭十四中“美丽学校”建设创建方案》。

   一、创建背景和基础

    一所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的“美丽学校”,在十四中看来应该是一所能提供给每个学生自由成长舞台的学校,一所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自我潜能,成就最美丽的自己的学校。因为在学校眼中,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我特点的生命体,学校要尊重他们的禀赋,关注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得到有差异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所有着110办学历史的名校,学校拥有精致的校园,一流的设施,厚实的底蕴,良好的师资,优秀的学子,和谐的文化和良好的社会声誉。1996学校开始进行“和谐教育”模式的研究,并建立了师生和谐的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生生和谐的民主式班级管理机制,家校和谐的良性互动和交流教育模式,得到了当时由华师大副校长叶澜教授领衔、中央教科所和浙江省教科院专家组成的评估组的一致肯定。自2000年起,学校以“和谐教育”为教育特色和追求目标,并逐渐形成了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2006,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创造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以旨在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资优生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实践与研究》[1]课题为切入点,开始了结合学生兴趣、性向[2]和爱好的学生差异性发展研究。近几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康桥校区的兴建,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文艺、体育、科技类特长学生入学,这在客观上给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更大、更广泛的样本,也进一步丰富了“和谐教育”的内涵。

    学校认为,“美丽学校”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和谐的发展,其中和谐是以承认受教育个体有差异为前提的,发展是在尊重受教育者个性、特长、禀赋的基础上展开。“有差异地追求和谐”,“有选择地追求卓越”——这是我校“美丽学校”创建的文化基础和教育内涵。

    二、创建工作目标

    围绕有差异的和谐发展教育理念,“办国际教育,促课程改革,提升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梦”为方向,通过建设“智慧管理”的“美丽校园”,打造“差异教育”的“美丽课堂”,培养“三气精神”的“美丽学生”,最终成为一所以“容短促长·追求卓越”为办学特色的“美丽学校”。

    

    三、创建工作重点举措

    1打造“智慧校园”,使学校成为具有现代化管理功能的“美丽校园”。

    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首批浙江省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学校构建了“基于差异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系统”(数字彩虹工程Digital Rainbow Project,简称DRP)的建设方案,探索建立现代化管理的“智慧校园”,加快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开展“智慧大楼”建设,提升数字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度

    智慧大楼利用手机APP等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路由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直接对整个校园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学校通过打造以教学设备控制、能效管理、平安校园三大功能为基础的物联网智能感知平台,为基于手机APP应用为目标的学校管理提供网络和硬件支持。如,学校将建设多用途多功能智慧型教室,以满足走班选修等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要求、新变化。

    ——加快彩虹工程DRP项目建设,健全数字化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通过“数字化学习系统”整合在线学习系统、基础平台、视频应用系统、题库系统,有计划地完善微课堂建设、直播课堂建设、翻转课堂建设,积极发展云端教学、电子课本、电子图书馆,推进网上学习社区建设,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形式进行信息技术改革,真正打造出基于学生差异的“彩虹学堂”,通过“彩虹学堂”的学习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求。

1数字彩虹工程

    ——开发数字化学生管理系统,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学校将开发学生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考勤模块(学生请假、校门宿舍出入等)、学习管理模块(选修课、晚自修等)、卫生管理模块(卫生检查、宿舍卫生检查等)、信息互通模块(教师、家长信息互通等)、生活管理模块(食堂用餐、体育用品借还等)。通过数字化管理,开展学生自主式管理研究,探索学生他律到自律的管理方式,建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2建设“多样化课程”,让课堂成为具有差异化教育效果的“美丽课堂”。

    “容短促长 追求卓越”强调的是差异,关注的是个性。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的精英班、实验班;为志在融入国际大教育的同学开设的国际AP课程班;为志在今后从事艺术事业的学生开设的音乐舞蹈特色班,同时还为有体育天赋、科技创新天赋等等不同特质的学生量身定制的各种课程,都为差异教育提供了可能。面对多样化的学生,学校将通过有效的多样化课程和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来满足他们的不同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数理、人文、创新、体艺和以美国AP课程为依托的国际交流等各方面资质得到充分地有差异地发展。

    ——研究“翻转课堂”、“彩虹学堂”,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的生态课堂。

    课程多样化是课程与学生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是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对原有课程的整合。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深入研究,借鉴“翻转课堂”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学校将对“导师制”教学进行进一步地探索,以新型的“学案”导学、“彩虹学堂”等方式,打造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同时学校的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地设置课程目标,从兴趣课程、拓展课程、专长课程三个层次来开发开设选修课程。而且学校将研究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打造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校本特色课程群,研究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特点,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引入哈佛职业生涯教材,加快“三师”队伍建设,做好学生人生指导。

    在新的高考改革形式下,对学生的人生规划辅导将更为重要。为此,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引入了哈佛职业生涯教材,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同时学校积极探索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新职能,借鉴西方优秀人才的发展规划教育,通过“职业规划师”“升学指导师”和“心理辅导师”等培训推进全员德育工作,逐步打造一支“三师”教育队伍,做好学生人生指导师的科学工作。

    ——研究国际教育,开拓AP课程和“孔子学堂”的国际办学思路

    学校2012年起成立国际高中合作项目(AP课程)并正式招生,2013年又经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批复成为市直属学校中唯一获批承办孔子课堂的高中,并于今年顺利完成首个培训项目——印第安纳大学外语学习荣誉项目。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国际部AP课程设置,增加开设统计课程和美式体育类选修课程等兴趣课程。同时通过建立稳定的管理团队,增加人才储备,增强师资力量。在课程体系上,中西方课程要互为借鉴,有效整合,分年度研究外方微积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历史、英语写作与中方国家课程的融合度,找准中外方学科中重复的内容,编写校本化教材,做好相应学科的校本化实施方案,并引入更多艺术与人文选修课程。

    学校将做好“孔子课堂”的课程开发工作,在编写、出版“孔子课堂”语言入门系列、文化系列教材的基础上,做好课程的开设、教材的推广工作,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学校也将抓紧研究海外建立基站建设,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工作。

    3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成为饱含“三气精神”的“美丽学生”。

    学校认为,美丽学生更需要有积极阳光的健康人格,让学生懂感恩会感恩是美丽学生的核心素质。因此,学校以“三感(感怀、感动、感恩)”为核心,积极探索“容短促长追求卓越”下的有效德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开展序列化德育,努力培养饱含“三气精神”的“美丽学生”。

    ——围绕“三气”德育,开设以“立志”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

    “三气”德育,即学校提出的“正气、大气、灵气”的育人目标。正气,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气,学校强调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灵气,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高一年级,学校围绕“规则、文明”,通过生涯规划、常规养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高二年级,学校围绕“坚定信念、自我提升”,通过学法指导、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砺志”教育,高三年级,学校围绕“远大理想、正确“三观”,通过毕业成人礼、升学指导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三个年级通过“励志——砺志——立志”三阶段教育层层推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学校以“立志”教育为核心的《杭十四中“三气”教育读本》《高中生生涯规划》《暑期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开展“感恩月”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健康饱满的情感,塑造美丽心灵。

    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更是一种素养。学校通过以“凝聚梦想感恩前行”为主题的感恩月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教师之爱、同学之情以及博大的学校、社会之爱。在感恩月中,学校通过90后“光阴的故事”感恩母校视频,掀起师生感恩的高潮。从“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到父母“感恩孩子”的互动,从“感动你我瞬间”照片征集,到“高三成人礼”的仪式教育,使学生在充满着浓浓感恩情的校园中,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生活、感恩社会,并将感恩之情化为人生的动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凝聚梦想,抒写人生!

    ——以文化体验、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真、善、美。

    德育回归人本,德育回归生活。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相结合:以打造书院式校园为抓手,通过“智能垃圾分类”建设、“环保卫士”活动等,进行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建设,进一步创建“美丽校园”;充分发挥建筑物的教育功效,用名人格言、学生作品、班级活动等来打造温馨校园;通过学生会组织开展“书香校园”、“中国梦”诗歌朗诵比赛等学生活动,推动学生精神文化的发展;组织开展“心飞扬 梦起航”音乐会、“我的人生我做主”励志报告、“弘扬传统文化”第二课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打造美丽和谐的人文环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者行动”“校园义卖”等体验实践活动,来激励学生,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真、善、美。

    四、创建工作安排

    “美丽学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创造。为此,学校将围绕美丽学校的核心建设工作,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49——11月)

    成立“美丽学校”的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小组分工。学校听取各方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结合校情,根据学校特色,制定好美丽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做到方案主题突出、措施得当、特色鲜明。同时利用学校网站、晨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创建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12——20166月)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广泛发动师生人人参与。各处室根据总体创建方案,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制定出预期的目标与成效。各小组通过主题研讨、沙龙交流,明确工作步骤、实施方式等,分工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努力做到创建项目有成果,有特色。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167——

    根据前一阶段工作情况,学校对创建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创建成效,并对相关材料、宣传资料、活动照片等搜集整理,对突出的亮点和特色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学校发展性课题材料。同时对创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美丽教师、美丽班级、美丽学生等进行表彰奖励。

    五、创建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保障

    学校成立由邱锋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中层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在规划、实施、检查、奖惩等各个方面制定有力措施,落实工作任务,推进工作开展。同时,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创建方案进行讨论、学习,使全校教师充分认识美丽学校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美丽学校的建设工作。

    2后勤资源保障

    加强学校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加强美丽学校重点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使信息化建设、新课程改革、国际化办学、学生文化实践等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学校要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力争更快更好地发展。

    3.制度建设保障

    为更好地落实美丽学校的发展方案,学校将根据发展方案,出台相关的制度进行保障。学校将通过“数字校园管理的相关制度”、“课程开发制度”、《杭十四中学生手册》等,来稳健开展创建工作,提高实施效果。

    4.师资队伍保障

    在“美丽学校”的建设中,教师是创建工作的核心队伍,是创建工作开展的主要实施者。学校将通过主题研讨、专家讲座等各种方式对教师开展主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美丽学校在开展信息化校园建设、国际化办学的实施的过程中提供最强有力的师资力量

    5.评价发展保障

    学校各小组分工制定创建工作目标,将目标分解到各负责人,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运作措施等,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定期进行评估、调整,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同时学校也将美丽学校建设活动的主题项目开展情况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讲求实效。

    六、机制建设

    学校成立美丽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协调安排,教学处、学生处、总务处、团委学生会积极参与,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规划、实施、检查、奖惩等各个方面制定有力措施,确保美丽学校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分工

    组 长:邱 

    副组长:章 楗、范 里、占章根、唐新红、余慧珠、惠广俊

    成 员:虞国强、孙荷英、卢 伟、朱 豪、张岳君、寿淑燕、潘晓燕、陆夏君、汪 莺、吴凤星、冯冬怡、郭建飞、顾予恒、夏峰平、陈海汇、方 淳、倪望跃、张冠超、袁雅楠、陈曙光

    七、结语

    学校将继续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平台通过多样化课程的实施,容短促长,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教育,使杭十四中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最终获得学力与人格的和谐成长。我们更希望,杭十四中这一美丽学校的高品质教育为杭城教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教育强国之梦!

来源:    编辑:陈笛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