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频道>杭州市“美丽学校”创建行动>重点培育学校>
     
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美丽学校”创建方案
2014-12-08 13:42:55杭州网
 
 
高桥初中校长助理工作照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素质教育,根据萧山区教育局“美丽学校建设行动的实施意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创建“高品质、多样化、人文化”的美丽学校,努力使学校教育更具活力、校园更加生态、师生更感幸福的总体精神,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以“三高三桥”切近教育本质,打造温暖教育;以“二自三发展”育人模式为统领,以“三习三导课堂教学新范式”和“践行德育模式”为两翼,推进新教育、新范式、新课程“三新”品牌研究,促进教育教学的融合与平衡。

    二、美丽学校的建设目标

    以我区“美丽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核心主题,按照“环境雅致、品质一流、师生发展、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总体要求及“狠抓校园环境创设、狠抓课堂教学改革、狠抓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结合本校“办理想的学校,做温暖的教育”的办学目标,确立创建目标:

    1.倡导新教育,以让校园更加温馨与美好为依托,创建美丽校园;

    2.践行新课改,以让课堂更加灵动和高效为抓手,构筑美丽课堂;

    3.缔造新教室,以让班级更具个性与精致为平台,构建美丽班级;

    4.树立新理念,以让教师更具温度和厚度为目标,塑造美丽教师;

    5.开发新课程,以让成长更加自主与多样为载体,培育美丽学生。

    三、建设美丽学校主要举措

    (一)倡导新教育,让校园更加温馨与美好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精神产生的土壤。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自觉。创新校园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性的工程,其最终要归结到学校精神上来,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精神的生动诠释。

    以追随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我们努力让新教育“成为学生享受成长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我们坚信教育应该是一座高品质的桥,引领我们的孩子走向幸福的未来。它传递着正能量,是激励、唤醒,鼓励,是濡染、浸润、渗透。

    1.精心构筑有形环境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认为:“一所学校的品味首先是一所学校的校园品味,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

    小桥、流水、果树……令人赏心悦目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构成一种美的氛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整个校园春天群卉争艳,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飘香,冬天白雪压枝,成了师生诗意栖居的乐园。

    2.着力营造无形氛围

    经过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积淀,学校明确了“办理想的学校,做温暖的教育”这一共同愿景,“事事精细,样样一流”的工作作风,“给孩子他能懂的爱,让孩子懂得付出他的爱”的教育使命。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营造诗意的人文环境,努力做到育人于无痕之处。“轻声漫步过走廊”、“茵茵绿草,踏之何忍”、“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温馨的提示语随处可见;教室内、外墙上学生原创的书画,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校园电视台、广播室、校刊等装点着学校的诗意气息;学校定期的优秀班集体班、十佳好少年评选,促进师生自我激励、主动发展。置身于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物化文明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凝心聚力的高桥精神在其中熏陶渐染,润物无声,这种由外及内、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同时也影响着师生们的观念和行为,使学校更具内涵和潜质。

    3.倾力铸造特色品牌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朱永新教授如是说。建校十余年来,全体高桥人众志成城,励精图治,迅速完成了“从追赶别人”到“被别人追赶”的转变,锻造了自己的办学个性,培育和涵养了自己的文化气质。

    “金杯银杯不如家长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社会褒奖”,愿景引领,为学校的快速长效发展把舵,在“全面抓,抓全面”办学思想的引领下,我校以深化特色创建为抓手,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探索从无特色到有特色,从一个特色到多个特色,最终实现全面特色的办学之路。现在学校是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是全区初中唯一的杭州市科技特色学校,也是我区德育特色学校,教科研特色学校,成为全区40所初中仅有的两所全特色学校之一,特色创建斐然的成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营造了群星璀璨、光耀高桥的喜人局面。各项创建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仅鼓舞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校的后续发展积淀了无穷的能量,使学校向着更高、更强、更优的目标迈进。

    4.着力提升学校品位

    围绕“办理想的学校,做温暖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立足学校实际,注重继承发扬,以强化创新教育,创现代化精品名校为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实际,在外延发展的基础上,做好内涵发展;结合新旧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强化以文教化,营造氛围,明确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注重师生行为习惯培育;发现与挖掘办学优势,解读文化新内涵;疏理学校文化传统与积淀,做好传承与发展,提升办学特色与品位。

    坚持每周一个小活动,每月一个大活动,把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文化节、读书节,开学第一展、义卖活动、道德讲堂、研学旅行等活动做得更精致更赋有德育的内涵。通过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和谐温暖的学校文化。

    围绕“新教育”我们通过创建和谐美丽校园,强化学校物质和非物质环境的美化;通过打造新的特色品牌,把学校在原有成就基础上做强、做大;通过提升学校品位,积极着手浙江省文明单位、杭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浙江省家长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推进品牌发展,巩固学校特色创建成果,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温馨和美好的教育场,使学校成为引领萧山初中教育的精致、人文的“美丽学校”。

    (二)践行新课改,让课堂更加灵动和高效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学校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只有课堂不行,而没有课堂也万万不能,没有理想的课堂,就没有理想的教育。理想的课堂是一种生生、师生交互并共同作用的“合作”过程,应该互动协作、对话交流、充满生命活力。我们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美丽的教育理想必须化为坚实的行动,才会有耕耘的幸福。

    1.理念支撑,追求品位课堂

    “没有理念,心灵便没有可以依据的东西。”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当教学没有可以依据的理念的时候,课堂就容易变成一个跑马场。只有创新课程理念,教师才能跳出一门学科、一个学段的限制,心中的格局就会高远许多。有人说:格局有多大,就能走多远,把这句话移植于教学中,来形容我们理念与教学的关系也很有道理。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课程观;教学本质是师生合作研究创造,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教学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体、发展的生命,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创新学识=创新人才的质量观;教师是学生组织者,学习引路人,情境创设者,资源服务者,效果评价者的教师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学习观;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优秀自己的评价观,引领着我们不断走在新课改的坚实道路上,我们希冀使课堂的格局变得更高远,视野更宽广一点

    2.三习三导,追求灵动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教学理应追求的境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带着“决胜课堂”的信念,从09年开始,在学校课题《“三习三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作》的引领下,通过生态课堂文化的建设,落实以学生为本体、学习为本位、学力为核心理念的生本课堂。

    三习:预习、学习、练习;三导:指导、引导、辅导。围绕“三习三导互动”课堂理念,我们坚持解放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课堂,解放学生的天性。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索;重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习题放手让学生讲析;课堂放手让学生评价。

    基于这样的思考,课堂教学着重把握“三习三导”三个基本流程,落实三习三导的本质核心:“学、导、习、悟”的学习路径。

    3.时空调控,追求幸福课堂

    以构建有磁场的课堂,创设一个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有利于产生生命智慧的学习场为追求幸福课堂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中成为了一个忠实的听众,学会了倾听,用智慧的沉默和理性的等待孩子们的自我探索,并以欣赏的眼光加以激励,给学生以人格的尊荣;适当地作些点拨,给学生以迷津的豁朗。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中成为了一个做一个出色的"节目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登攀的勇毅、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践行新课改,让我们的课堂成了一个快乐大本营:师与生、生与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网络之间动态地连结着无数条多边的立体的“磁力线”,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感染着教师,课堂呈现出教师点拨自如适当,学生争先思考、互相策应的激动人心的风景。教师轻松了,学生快乐了,教育释放出了它的终极魅力。

    课堂,灵动而温暖,然而课改探索之旅,漫长而艰巨,在“三习三导”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尝试推进“一科多模”、“翻转课堂”。各教研组深入研究“一科多模”,经历反复实践与反思,各学科都梳理、提炼了不同课型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如语文“三二”课型,数学“三线八角”课型;英语篇“4D”课型,科学“预导验”课型等;2013学年开始学校着力研究“翻转课堂”,即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或家中观看视频,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讨论或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目前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社会等学科已陆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转式教学雏形。

    努力追求我们的“美丽课堂”——课堂上有的只是学生专心致志的读书,聚精会神的思考,争先恐后的发言,唇枪舌箭的辩论,不同的见解在这里呈现,不同的观点在这里碰撞,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现,智慧的花朵在这里萌芽。

    (三)缔造新教室,让班级更具个性与精致

    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出故事的地方。它将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涵盖在内,组成一个成长共同体,尊重生命、面朝未来、崇尚阅读、热爱自然。它关注个性和人格的锻造张扬,关注生命和生活的品质品味。所以,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体成员学习、生活、成长的共同的生命栖居室。我们努力朝向“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的实验里程碑不断迈进。

    1.班级价值系统建设

    小小的天地,折射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多彩绚丽的世界,这就是充满神奇的教室文化。富有寓意的班级名称和班级精神,班级名称不仅仅是个代号,更多的则是凝聚的一种信念、一种理想,是班级文化的一种象征;简约美丽的班徽,能体现班名和班级精神;一致认同的班级目标,也成为了班级的努力方向更是班级的行动指引。有促进发展的班级公约,努力让遵守班规的行为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2.班级精神家园建设

    有共建共管的班级博客,各班均在网站上开通班级每月一事博客。班级博客可以分四个板块:一是班级大事,二是教育叙事,三是写给家长,四是学生作品。博客开通之时,各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写一段寄语,作为开通贺词。开通之后,各班要及时更新日志,每双周至少更新一次,特别是要教育学生文明上网。班主任和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相互配合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除此之外各班要健全相关的评价机制,要充分调动本班学生及其家长全员参与、共同经营,让班级博客成为全班学生和家长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2)有定期更换的展示平台:各班要定期(每两月一次)更换室内外的展板,充分展示班级小组建设文化,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教室成为文化气息浓厚又绿意盎然的场所。

    3.班级全人课程建设

    朱永新教授说:完美教室就是一个让老师学生享受完整幸福教育生活的地方。完美教室倡导要有自已班级独特的课程,班级独特的课程是最核心的,人文的东西。完美教室,要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1)主题节日活动规划:根据民风民俗、重大节日、学校每月一事等统筹规划,平均每月进行一次主题活动,并注重活动成果的积累和总结。

    (2)特色实践组织:经学校批准,班级要组织每学期一次由全体学生,并积极欢迎学生家长集体参加的“研学旅行”、“社区实践”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全员参与,共同实践、共同活动、共同体验。

    (3)“每月一事”课程建设:每个班级要坚持以“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的基本范式精心设计;坚持与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班级主题活动紧密结合。

    (4)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各班充分挖掘班级潜力,确定好一个富有个性的特色项目进行深度研究和实践,努力形成一个体系,使之成为学校的唯一。

    4.班级评价体系建设

    每个班级要健全一整套单项奖和综合奖评选制度,评比原则要重在平时的表现、凡符合条件均可参评,也可空缺。奖项设置要丰富多元。

    5.班级成长纪念册档案建设

    由政教处负责出台初稿,各年级负责在初稿基础上修改设计出有自己年级特色的“班级成长档案”,规定内容包括:首页为“目录”;第二页为“班主任寄语”;第三页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每一个主题活动,此为班主任自主设计内容,可以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前可进行了简约的文字说明,每一张照片可附上一句简洁、生动的语言,每一个主题活动后要配上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成长故事,见证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师生、家长的成长。

    (四)树立新理念,让教师更具温度和厚度

    教育需要以爱作支撑,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充满温情和爱心是教师的第一素质要求。教师参与了学生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创造和建构, 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学生,以心换心,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给学生热情的鼓励、精心的呵护和教诲。学校将加强师德建设,修身治教、正德育人;优化队伍管理,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整合发展平台,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体现“敬业、乐业、精业、专业”的精神,使教师“面对生活,有健康的的心态与体魄;面对工作,有积极的热情;面对孩子,有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自强不息的能量”,展示“美丽教师”的风采。

    1.以师德塑师表风范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各类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觉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具体措施:

    (1)深入学习、严格落实《关于严禁在职公办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等问题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打造具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关爱学生、为人师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团队。

    (2)学校将进一步实践“群众路线”,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体系,按照“一票否决”制的有关要求,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3)树立榜样典型,加强正面宣传,纯洁教师队伍。

    2.以优化管理提效率

    (1)打造务实创新的班子队伍:学校干部队伍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主力军。在“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和中层干部的执行力。用心组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管理团体,鼓励中层干部在实干中增长才能。要巩固干部学习长效机制,强调多学习、多研究,打造务实创新的干部队伍。在日常的行走中,要用发现的眼睛寻找身边的教育好故事,颂扬身边的好故事,传递温暖的正能量。班子队伍通过读书会、故事会、报告会、交流探讨等多种学习形式,围绕教师素质提升和课堂课程建设,研究新热点,促进新思维,增强新能力,推进学校教育的创新管理,唤醒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

    (2)打造严谨典范的专业教师队伍:秉承“严谨、善诱、典范”的教风,转变观念,务实求新,教学相长,教艺精湛,凸显行能。重学习,有深厚的思想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比专业师能;讲奉献,体现师爱、师情的魅力,遵循规律,科学育人,比师德境界。

    3.整合发展平台

    学校将通过“专家”带动、“观念”驱动、“环境”推动、“机制”拉动,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年龄实际,创新教师发展管理。整合各种发展平台,促进全校教师克服职业发展瓶颈,提升超越自我。

    (1)实施“教师部门助理”的培育工程: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2)本学期继续扎实推进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朝阳工程”,启动以中年教师骨干为主体的“中天工程”,促使全体教师都有适宜的发展途径。

    (3)对骨干教师(街道学术委员、区名师和名师培养对象、杭州市、萧山区教坛新秀等)将通过主题教研、百师讲坛等活动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4)实施素养提升工程,结合校本培训项目继续积极开展教师读好书、百师讲坛、草根讲座、班主任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教师的持续发展推动高桥的持续发展。

    经过努力,以期达成目标:班子队伍务实、创新、勤恳、廉洁、亲和,让教师学生满意;教师队伍严谨典范,行动优效,日新自强;形成敬业精业、协作高效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温度和深度。

    (五)开发新课程,让成长更加自主与多样

    学校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与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学校工作出发点是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二阶段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师生为本,关注的是学教的和谐,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和谐;第三阶段将“以人为本”理解为教育必须回归到它的本源,关注的是人的本质发展。因此,在大多数初中学校狠抓“应试教育”的时候,我校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质量,形成特色上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色发展,让孩子现在就幸福,是学校新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出发点。

    1.开发多样化校本课程,让孩子幸福在当下

    建构一个生态的教育场,让孩子幸福在当下,“新教育”认为的课程,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而是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辅助、自我教育为根本的全方位全过程。而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则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师生共同经历的课程,不是一堆知识的罗列,而是通过他们的共同生命体验,成为有德行、审美、情感和能力的人。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校开设的多样化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区域内备受瞩目,学校的品牌创建工作得到了较大力度的推进,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在浙江省规划课题《ITTA多样化动态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的课题引领下,锻造和培养老师们“我就是课程”的气度,关注课程设计、关注课程管理、关注校本研修、关注课程资源,持续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课程开发能力,进而形成学生领袖课程、特色班本课程、家长进课堂微课程、文体艺术课程、学科延伸类六大体系的特色课程。目前学校已有校本课程近50门,课程开发者有:有想法、有特长的老师,有组织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还有各行各业的热心家长。学校多年的经营探索,一直在努力做精做深,力求给学生最适合的课程。

    我们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各种课程活动中来,聚焦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塑造和传递教育温暖,给学校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激活教师职业热情、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而努力。学校将借助展示、交流、评优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课程”观念,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执行能力,争取做到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共同成长。

    2.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学生思想素养

    以德育强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三全”(全员、全面、全程) “三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的德育工作模式。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与文明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以践行塑灵魂。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推出特长学生展示活动,让他们找到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倾力打造学生群体活动,让班级凝聚力得到展现和弘扬,做到每周一个小活动,每月一个大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文化节、读书节,力求每一项活动有更多的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都成为学生的节日,每一项活动都充满教育的元素。进行“学生假期好少年”和“双十佳”的评选,时间分别在寒暑假前后。设计流程如下:班级推荐候选人——学校审核动员——学生假期体验(社会实践、同伴结对、名人采访)——学生风采展示(演讲、展板展出、视频讲话)——全校师生评议——学校隆重表彰。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发挥校长助理、团委、学生会、班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由校长助理、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干部开展文明监督岗、值周班、学生调解委员会等等自我管理活动,吸收优秀学生入团入队,壮大优秀学生阵容。

    3.拓宽育人途径,构建生态德育网络

    我们着力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本学期继续推进德育创新,构建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生态德育网络。

    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开展消防演练、军训、劳动实践、安全教育为重点推进生命课程,继续开展护苗队、家长进课堂、家长微课程等。

    形成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依靠家长代言人,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与学校密切接触,加强校外阵地建设,请相关辅导员来校讲座。

    积极探索家长学校的新途径、新方法:如不定期举行报告会;实行多种授课形式。

    建立激励机制,定期表彰优秀家长:为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校互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将建立激励机制,定期表彰优秀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互信、互助、互动”教育资源网,争取家长学校上等级,创出省示范家长学校。

    四、保障措施:

    学校围绕美丽学校建设为为重心,提高管理水平,发挥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建设美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为美丽学校的打造作出奉献。

    1.思想保障

    定期召开各级会议,学习本方案,把创建美丽学校的意义与作用内化为教师的共识,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实践中落实。

    2.组织保障

    领导小组:

    组 长:沈海夫

    副组长:楼吾祥、胡勇富、钟玲芳

    成 员:余咏梅、徐国建、陈国锦、陈励、王莉、夏顺安、戴青、王铁峰、丁圣、朱开良、各教研组长、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小组,具体负责推进四方面的创建工作:

    美丽校园——负责人:沈海夫 成员:余咏梅、徐国建、夏顺安、班主任;

    美丽课堂——负责人:钟玲芳。成员:王铁峰、丁圣、裘关培、高伟芬、各教研组长;

    美丽教师——负责人:楼吾祥。成员:王莉、陈国锦、孙剑、各工会委员;

    美丽教室、美丽学生——负责人:胡勇富。成员:陈励、戴青、朱开良、班主任;

    领导小组坚持统筹兼顾,分工不分家,各小组负责把各个具体创建目标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融合起来,坚持“导于前、督于中、评于后”工作方法,及时督促,落实到位,讲求实效。领导小组负责对各个方面创建工作,发挥监控、导向、激励作用。

    3.制度保障

    方案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由校长将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实行专人负责,要求相关部门按方案要求,落到实处。

    4.后勤保障

    以认真扎实、开拓创新的态度,持续健康发展的创建业绩,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政策支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保证方案的落实,实现美丽学校建的设目标提供物质保障。

    教育是一种责任,责任是一种力量,力量是一种温暖。高桥人用心、用力、用情、用智,为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不懈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喜欢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教师体验成功的幸福,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创造的欢乐,让我们的学校焕发出生命的华彩!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编辑:潘露敏    
     
 
 

总策划:陈秋兴    监制:汤一鹏 应伟东 黄金树

编辑:赵群、胡晨曦、陈笛、潘露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